看書看了又忘記了,怎麼樣有效的看書?

杭素文


1、看完書後會忘記很正常,這是因為大腦很容易忘記東西的,德國實驗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的“遺忘曲線”,它告訴我們:1天后,你會忘記74%的信息。



2、想有效的看書,更容易記住書中的內容,你在看書時,要以“輸出”為前提,也就是說,你在看書後,能告訴別人這本書為什麼值得看。輸出包括:向別人複述和寫下來。相對而言,寫下來會比較容易,你可以學習把書的內容畫成思維導圖和寫讀書筆記

3、讀書後畫思維導圖,我推薦你讀《實用性閱讀指南》,作者是大巖俊之,作為一名指導教學的講師,他開發了各種讀書法和讀書的思維導圖。他在書中介紹了讀書思維導圖的製作方法,還以5本書作為例子,各自畫了思維導圖,同時,講解自己如何將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很簡單,很實用,你可以對照著書,自己畫出書的思維導圖。不僅如此,這本書讓你轉變思維,從讀完就算了,轉變為把讀過的知識轉化成自身的能力,這是一項很有用的技能。



4、讀書後寫讀書筆記,我推薦你讀《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作者是被人稱為“筆記本作家”的奧野宣之。他分享了實用的筆記讀書法,把讀書的全過程:選書、購書、記錄、活用,都寫在筆記本中。其中,關鍵的就是“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你要在筆記本上摘抄原文,再加上自己的評論。通過寫筆記,你會加深對書的印象,而且重讀筆記時,會讓你回憶起書的內容,同時也會產生新的想法。方法很簡單,關鍵在於堅持。這本書讓你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你會感受到筆記所帶來的力量。


默刀鋒


日常生活中,我們似乎總是進入所花時長、所耗精力與閱讀質量不匹配的窘境中,即題幹所說的“看書看了又忘記了”。這其實就是被動閱讀所帶來的行為效率的低下,更別談因為效果不佳而造成的情緒消極。但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奇怪,閱讀難道不就是主動行為嗎?自己買書讀書做筆記,全程都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怎麼會有被動閱讀這種說法呢?

有上述這種想法的人顯然是將“主動閱讀”和“親自閱讀”相混淆了。他們認為自己去書店選書購書、自己在書桌前看書、自己拿起筆做摘抄寫感想、自己選擇一本書作某項工作的參考資料等等的一系列行為動作即為主動閱讀、主動學習。事實上,這些都只是行為的外殼,只能證明行為的執行人是我們自己。而遺憾的是,相當一部分人其行為動作的內裡牽制者並非他們自己。

想想你去書店購書,是否被推薦區的書籍、某書上的封面、書名等影響,衝動買了一堆並不合適的花花綠綠?想想你在讀書時,是不是有過感到無趣、煩躁而不想讀,但仍硬著頭皮讀下去,結果對書裡的內容仍然不記得不理解?想想你寫讀書筆記的時候,是否會因為要摘抄下書裡的精句、糾結怎樣美觀整齊地排版而費時費心?想想你查找某些資料時,是否面對曾經讀過的書籍無能為力?每一本你都沒有深刻的印象,每一本都強求著你必須從頭閱讀才能得到結果。

主動閱讀的關鍵在於“由我做主”、“順著我的意向來”。而上述的種種大部分人會遇到的情形顯然是無意識地被推著左右東西。如此被動閱讀帶來的效果是極低的,人們就像把自己的閱讀體驗完全交給了外力,混混沌沌不知所以。雖然很無奈,但如果我們還不及時扭轉這樣被動的閱讀局面,讀過多少書也只能是賣掉後的幾塊零錢。

那麼,我們要如何改變這樣的被動劣勢呢?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一書中向我們介紹了一種簡單易操作的方法——通過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他指出: “本書中提到的筆記,用的其實就是在便利店或文具店裡隨處可見的筆記本。利用這種普通筆記本,就可以實現這幾個不普通的目標:

讀書不再是“隨隨便便”地讀,而是帶著明確的目的、充滿主動性地去讀。

真正消化書中的信息,使之成為屬於自己的東西

深入理解書中的要點或思想,並隨時拿來參考”



奧野宣之,新聞專業出身,曾在傳統媒體工作。無論是工作抑或興趣,他都堅持通過筆記本來做記錄,而這也使得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這一習慣,使他逐漸打磨形成了一整套易操作且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並最終以日本著名“筆記本作家”的身份為大眾所知,在NHK、TBS等媒體節目和論壇中的活躍得到了熱烈的反響與追捧。

奧野宣之的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是以讀書的四個流程:選書、購書、讀書、活用為脈絡行書的。這裡面涉及到的是閱讀的三個階段:讀書前、讀書時、讀書後。

1 讀書前:讓筆記成為“促進主觀購書的矯正裝置”

讀書前,我們需要選書、購書。那在這個階段如何利用筆記本來實現主動閱讀呢?

選書、購書的渠道分為線上線下兩種。如果我們毫無計劃,這兩種方式都會使我們一不留神掉入營銷陷阱。而如果我們每次都是在需要購買某類型的書、某本能夠解決一項工作的書時,才去想才去選才去做計劃,顯然就很低效。這時候,筆記本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利用筆記本,我們能夠將日常不期而遇的靈感及時做出記錄。比如當我們在做某件其實與閱讀不相關的事情時,腦子裡會突然閃現類似於“這個作家在這期訪談節目中表現得很有趣啊,他的書應該也很棒吧”、“會不會有寫這個主題的書呢?”等等念頭,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寫到:“撿起這些日常中閃現的點點滴滴,積累在筆記本里吧。不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只要按照時間順序將它們排列在筆記本上就夠了。” 如此完全由你做主,隨你心意,隨你方便的方式,事實上也是將寫讀書筆記這一行為控制在了使你能夠堅持下去的情緒範圍之內,既寫得開心又能在長久的習慣中有所收穫。

除了記錄靈感,如果你在各種網站、公眾號、電視、廣播、朋友推薦等渠道下,瞭解到一些書名及其簡介,也把那些你感興趣的書記在筆記本上吧,這樣在到書店買書時,就能直接拿出購書清單一一對照著購買,不會不自覺地被書店漫天的廣告包裝而衝動消費。一般來說,購書清單上只要包括“書名”、“作者名”、“出版社名”三個信息就足夠快速而準確地找到自己想要的書了。

另外,正如奧野宣之所指出的,“在某種意義上,購書清單並不只是單純的“購物備忘錄”,而是為了促進主觀購書的矯正裝置。在不斷列表的同時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讀書需求。”當你今天有一種念頭想要買某本書時,哪天去到書店真正去購買時可能又不想要了,或者你今天看到某本雜誌上推薦一本書,於是在筆記本上做好了記錄,但是改天看到一個公眾號上推薦的另外一本同類型的書,比之前記錄下來的那本書更全面更多好評,於是又會劃掉舊記錄。這樣在筆記本上不斷添加刪減的過程中,我們逐步掌握選書購書的主動權,讓書架上的每一本書都是心頭好,每每頻頻翻書都有所適有所用。

2 讀書時:利用筆記自行掌握調控讀書的內容、節奏及方式

讀書時主動讀書、記錄的本質其實是選擇如何讀書、讀書中的哪個部分、記錄書中的哪些內容等。這些都可以通過要寫讀書筆記這一前提去做到:因為你要寫讀書筆記,那麼你在閱讀之前,會帶著“要在讀書筆記裡寫點兒什麼呢?”的目的,當你閱讀到某部分內容時,就會很自然地思考這些內容要不要記在筆記本上呢?如果記錄的話,理由是什麼,自己對這部分內容是否有獨特的感受?如果不願意花時間去做記錄,那就說明這部分內容自己並不感興趣,或者自己認為並不重要、且並不會在未來有所作用。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就總結了“有了寫讀書筆記這個前提”的讀書方式的幾點好處:

自由調節讀書節奏,可速讀

一邊確認重點一邊閱讀

書中內容清晰地留在記憶和筆記本里

重視自己的感受

重讀內容,知道理解為止

如此一來,我們就把閱讀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裡,不再被書中內容牽著走,漫無目的地、全盤接受地通讀全書。

做記錄這事也是一樣的。當我們因為做讀書筆記而影響了讀書的體驗,那就是在被動閱讀。正如奧野宣之所寫到的,“在閱讀的同時在文章上畫線,還要用多色筆做記號,這樣一心兩用是很有難度的,因為在拿起筆的瞬間,集中在書上的注意力會被分散。而且,如果沒有筆就不能讀書,那麼讀書就失去了‘隨時隨地都能享受和吸收知識’的樂趣。”

對此,作者給出的建議是通過摺頁、貼書籤等方法進入篩選程序,然後“讀書的時候專心讀書,要做記號的時候再拿起筆來。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感覺膩了,就返回前面的內容重讀或做標記,這樣就有了多種閱讀方式。”要讓做記錄服務於個人,自己怎麼願意怎麼來,怎麼合適自己怎麼來。太多人在做讀書筆記這件事上無法堅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方法方式反個性,於是做筆記便成為了小時候暑假裡的作業,能拖則拖。



3 讀書後:持續重讀筆記,活用思想輸出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的書背提出了這樣一連串的問題:

至今讀過的書,你還記得多少?

說出自己喜歡的書很容易,但你能答出如下問題嗎?

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

你最喜歡書的哪一部分?

這本書對你有什麼影響?

它的優點又在哪裡?

對此,相信很多人都答不上來。也許有些人會搬出那句“一個人的氣質裡,藏著他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振振有詞,的確這其中也有一定道理。但當你從社會上不可避免的功利角度看,有的人看過書後,留下的是腦海裡的一本本書名和所謂的氣質,有的人卻因此有了牛奶和麵包,更有甚者有了喝彩和光環,當書的轉化率決定了生活質量,你是否還依然滿足於看過一點書有那麼一點書卷氣了事?

而要想讓每本書的精華都被你所牢記,為你所用,甚至給你驚喜,你就得重視讀書後的“活用”這一環節。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對這部分內容的敘述主線其實是持續性地重讀筆記以及增強思想的輸出。

本書中提到了我們應根據自己的實際個人情況,自行選擇固定場景(睡前或洗澡後)、頻次(一週一次或三天一次)等。生活模式的固態有利於重讀筆記習慣的養成。而我們知道,當某種習慣得以養成得根深蒂固,這種習慣所能帶來的作用就會發揮出最大效能的影響。而奧野宣之在書中就指出,“即使是漫無目的地重讀,也會有些新的發現,遇到意想不到的好句子。讀書筆記裡記的大多是自己親手抄下的選段,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看看,會發現過去覺得很美好的文章更美好,以前只是一知半解的語句現在已經可以徹底理解了。”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活用”書中的內容重點不只在“用”,更重要的是“活”。意思是,要讓讀書筆記服務於你,而不是被其限制思考。有些人看完了書,也習慣做讀書筆記,但對書中的精髓內容還是不能很好地吸收。而當出於工作或學習的原因想要從筆記中得到某些啟發時,全憑運氣,剛好翻到某筆記本里的某句話就只能想到這句話所發散開去的內容。這種“用”就很被動。

事實上,要更好地“活用”書中的知識,關鍵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我們可以使用奧野宣之在書中所介紹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通過摘抄+評論的方式讓閱讀成為一次難忘的體驗。而當我們對某一問題有疑惑時,我們可以將以往關於這方面內容的“蔥鮪火鍋式”筆記綜合起來,既有所依據又有自己彼時彼刻的感想,這就像請了幾位專家“圍繞某個問題給自己提意見,並讓他們進行對比和討論一樣。經過整理總結以後,漸漸就會得出一個假設——‘其實就是這樣的吧?’ 但這始終是個假設,還需要重讀一遍做過記號的內容和寫好的讀書筆記,來驗證剛才的假設……一邊反覆‘與自己討論’,深刻思考,一邊反覆修正之前的假說,最後得出能讓自己信服的結論。”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指出,“把讀書筆記堅持下去才是寫讀書筆記最基本的要求。”

而事實上,堅持很難,被動的堅持只會因為枯燥因為不情不願而效率極低,甚至成為無用功;堅持也不難,主動的堅持會因為樂趣因為愉快而使效率大增,直至從生活開出花來。

那麼,就讓我們從這小小的筆記本入手,將閱讀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意願上,從主動堅持往筆記本里寫寫劃劃評評開始,見證那段奧野宣之所說的“做好讀書筆記能讓讀書生活更加充實,還能提高找書、讀書和活用的水平,讓讀書生活更加愉快。寫讀書筆記可以改變讀書方法,而讀書方法的改變又會帶來思考方式的轉變”的神奇轉變吧。


兔U兔U


我從小就是一個喜歡看書的人,但是一直以來都跟題主有一樣的疑惑:看完就忘,到底看書給我留下了什麼?我試過寫讀書筆記,但筆記做了好幾本也沒有改善。後來我決定再升級:寫書評。


我考慮的是要寫書評就必須逼自己去回顧書本內容、梳理書本主要邏輯,一方面可以促進對書籍內容的複習,另一方面還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我來說,書評是讀書筆記的最高級。不過作為一個小白,如何寫書評成了我的亟需解決的問題。

在這時我遇到了鼴鼠的土豆的寫作課,她的課程主要就是針對圖書類寫作,書評是最基本的一項。在寫書評之前我還學習到了如何閱讀,這時我才知道閱讀的方法也是有效看書的關鍵。


在進行有效的看書之前,我們需要明白:大腦是用來思考的,而不是用來記憶事情的。所以看書我們不需要記住,我們能獲取書中的精華內容、理解、得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並且能以此有產出,那麼閱讀一本書的目的就達到了。


近期我看了五六本閱讀主題的書,關於有效讀書其實方法都大同小異。以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為主來說說吧,要做到有效閱讀:

1、明確閱讀目的

一本書中可能會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如果我們漫無目的去閱讀,那麼我們可能什麼都得不到。帶著目的閱讀能讓我們迅速聚焦重點內容,提高我們獲取信息的能力。


2、摘取有用信息

並不是每一本書都需要我們逐字逐句去閱讀的,只摘取對我們有用的信息看就是很好的做法。這點尤其是針對商業類書籍。


3、設置deadline

看書還給自己設置時限?這點可能很少人會去做。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有了一下午的空閒才會捧起一本書來。但空閒時間多的時候不代表你就能讀得多,設置一小時或兩小時的閱讀時限,可以讓我們的專注力更高。


4、做到輸出

輸出是最重要的一點。不管是口頭講給別人聽還是筆頭寫下來,都是輸出。在輸出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梳理自己看過的內容、表達自己的見解,等於是對書籍內容進行深度加工。而經過大腦深度加工的內容,留下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可以讓你不刻意記住卻記住了。


最好的做法是每看完一本書都做好讀書筆記,每週回顧自己的筆記,這些筆記會是自己工作、寫作的良好素材,可以源源不斷地為你提供新鮮的創意和觀點。這就是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建議我們的。


傅小白有點黑


知識是需要溫故而知新的,第一次看書看重點或者自己喜好的一部分,第二次看要比第一次看到的內容多,第三次看.第四次……都是如此,但看不僅是限於看,我們的腦子也是有思想的,我們可以去刻意記住某些讓我們感到懷疑甚至不可思議的知識,然後自己在生活中慢慢尋找答案。書本里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我們看不住所有,更記不住所有。提高自身的閱讀和理解能力無疑對看書是非常有幫助的,領悟性非常重要。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的眼界也會有所不同,而莎士比亞所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要我們願意改變,我們也可以成為那一千個讀者並且看到那一千個哈姆雷特。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帶著你的學識,帶著你的疑問,帶著你的思想去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書本,更要學習生活。


身心亦孺


這個問題我剛開始讀書的時候也會有,現在當然也有了,大家都知道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吧,如下圖


我們記憶的事情會隨著時間慢慢減少,所以高中的時候老師總是告訴我們反覆複習。當然看書有效的話,以我個人經歷,一定要天時地利人和哈哈哈,可能有點誇張了~比如我,只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中看書,如果有外界的喧譁打擾會看了就忘記。還有就是一定要充分發揮主動性,要看自己喜歡的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附帶一張我這幾天看的幾本哈哈,都很有趣,安利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