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關注」這場災難過去42年了,但這些數字至今仍刻骨銘心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42年前的今天,一場里氏7.8級的大地震在人們的睡夢中猝然降臨。河北唐山,這座百萬人口的工業城市幾乎被夷為平地。當時有國外媒體斷言,“它將從地球上被抹去”。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7.8級強烈地震,地震波及天津、北京,共死亡24.2萬多人,重傷16.4萬多人。(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救援

轉瞬之間,生死兩隔

24萬多鮮活的生命葬身瓦礫

16萬多人遭受重傷

但地震撼不動唐山人民

抗震救災的堅定信念

也擋不住一方有難、

八方支援的磅礴暖流

8小時

地震讓唐山

幾乎與外界隔絕聯繫

成了一座“孤島”

震後8小時

第一支部隊就急行軍進入唐山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1976年7月28日,強烈地震中,唐山礦業學院宿舍樓被震毀。新華社記者 官天一 攝

14萬

隨後數日

先後有14萬解放軍陸續趕到

他們頂著頻繁餘震

用雙手和最簡陋的工具

從死神手中搶奪生命

讓1.64萬名群眾重獲新生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震後,大批人民解放軍日夜兼程奔赴災區,搶救人民生命財產。(1976年8月1日發)新華社記者 武清月 攝

2萬

震後6天內

2萬名醫護人員

從全國各地奔赴唐山

在臨時搭建的帳篷中

藉助手電筒的光亮進行手術

在簡陋的條件下

保住了眾多垂危者的性命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人民解放軍某醫院的醫務人員在唐山地震災區施行手術,搶救危重傷員。(1976年8月1日發)新華社記者 肖翔 攝

48萬

劫後餘生的唐山人

或是救人者,或是被救者

或是被人救出後又趕著去救別人

僅在唐山市區

就有48萬人在互救中脫險

每3個倖存者中

就有1個是在互救中活了下來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震後,正在唐山鋼鐵公司進行畢業實踐的東北工學院17名大學生剛剛脫險,就立即組織搶救工作。從地震發生時起,60多個小時他們只吃了三餐飯,沒合過一次眼。(1976年8月25日發)新華社記者 官天一 攝

8天

礦工王樹斌在廢墟中

被埋長達8天8夜

數十年後,他還清晰地記得

100多名解放軍戰士

在廢墟挖了整整10個小時

才將他救出來

創造了地震救援的“生命奇蹟”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震後第8天,青年礦工王樹斌被解放軍從廢墟中救出。常青 攝

7個小時

“地震嬰兒”孫滬的母親

震後突然臨盆難產

上海醫療隊的周娟華與王月美

為了將她接生出來

在簡易帳篷裡跪了7個小時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拼版照片:左圖為唐山大地震發生後,上海醫療隊在給傷員做手術(資料照片);右圖為2016年7月24日,“地震嬰兒”孫滬在家中整理老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3000架

大量物資需要運往災區

但當時唐山機場的通信、雷達

氣象、導航設施均遭到嚴重破壞

調度員只能用耳聽、用眼看、靠經驗

15天內指揮3000多架次

救災飛機安全降落

超過過去3年飛機起降次數的總和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拼版照片:上圖為唐山大地震發生後,李升堂在機場指揮飛機降落(資料照片);下圖為2016年7月23日,李升堂夫婦在家中合影(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200斤

強烈地震後

來自全國人民的熱心援助

讓唐山人至今念念不忘:

一封來自甘肅蘭州的信寫著:

“對災區的一點關心

寄去省下的200元”

西藏加查縣的一份

匯款150元的電匯附言:

“請唐山人民收下

邊疆新農民的心意”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人民解放軍把祖國各地人民支援災區的抗震救災物資,空投給災區人民群眾。(1976年8月1日發)新華社記者 韓曉華 攝

河南駐馬店曾負責接收

給唐山災區慰問品的工作人員回憶:

一天,門口的大槐樹

突然拴了一隻200多斤的大肥豬

和一口袋小麥

下壓紙條:“我的全部家當”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北京市第一食品廠的工人為災區群眾生產了大量的麵包、餅乾,源源不斷運往唐山地震災區。(1976年8月1日發)新華社記者 納一 攝

重生

改革開放的春風

為這座滿是傷痕的城市

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唐山人以不屈意志和艱苦奮鬥

讓一座新城從廢墟中站立起來

10萬

緊隨人民解放軍

來自全國各地的10多萬

建築工人也趕到唐山

震後不到半個月

由國務院派出的工作組抵達唐山

進行重建唐山的規劃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遭受強烈地震災害的唐山在大規模重建。(1980年4月4日發)新華社記者 劉志偉 攝

第7天

震後第7天

第一批自行車組裝完成

震後第10天

第一車煤產出

震後第14天

發電廠併網發電

震後第20天

造出了第一臺機車

震後第28天

煉出了第一爐鋼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這是1976年唐山鋼鐵公司工人慶賀唐山大地震後煉出“志氣鋼”的場景。(2015年2月25日)新華社發

2年

震後不到一個月

供電、供水、交通、電信等

生命線工程初步恢復

震後一年多

工農業生產全面恢復

震後2年

唐山各項經濟技術指標

基本達到震前水平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唐山發電廠在震後不久即部分恢復了生產,工人們堅守崗位,保證供電。(1976年8月26日發)新華社記者 韓曉華 攝

30平方公里

南湖公園曾是130多年

形成的採煤沉降區

大地震又加劇了沉降區塌陷

成了汙水橫流、蚊蠅滋生的垃圾場

經過多年治理

如今這裡已建成為一座

3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央公園

向世界展現了綠色發展的華麗蛻變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河北唐山南湖景區:“工業瘡疤”變身“城市綠肺” 。(2017年5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487公里

從震後僅兩個月

修復時速60公里的“抗震號”機車

到如今製造時速487公里的

“中國第一速”動車

高速動車組已成為

唐山展示給世界的一張新名片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拼版照片:上圖:抗震號機車(資料圖片);下圖:2016年7月22日拍攝的中車唐山公司總裝車間一角(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7000億

今天的唐山

已經變成矗立在渤海灣畔的

一座現代化名城

2004年起

唐山經濟總量

一直居河北地市之首

201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

超過7000億元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這是2017年5月25日拍攝的唐山市區。經過40多年的建設,唐山的經濟發展、改革開放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整整42年過去了

唐山人身上的地震痕跡

似乎不再那麼明顯

但傷痛

不會隨時光塵封於歷史

反而轉化成

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拼版照片:上圖為震後唐山火車站(資料照片);下圖為2014年9月27日拍攝的唐山市新火車站(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這種力量

早已融入唐山人的血液裡

鑄進這座城市的性格中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拼版照片:上圖為唐山市震後照片(資料照片)。下圖為2016年5月17日拍攝的唐山市夜景(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這種精神

鍛就了充滿感恩情懷、團結友愛

和無私奉獻精神的新唐山人

並源源不斷地釋放著

強大的正能量

「特别关注」这场灾难过去42年了,但这些数字至今仍刻骨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