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都已淪爲二流國,爲何除英國外的52個國家仍不願脫離大英國協?

恍惚面對世界


我要回答一個定位含糊、沒有法律約束力的組織, 如果誰看完了還是一頭霧水,恭喜,您的反應正常。

英聯邦並不是一個清晰的國際組織。太多的英聯邦國家的國民,對這個組織印像模糊。與殖民傳統有關,並非殖民時代替代品。在英聯邦內部,只有部分成員不太明確的認為,這個組織是大英帝國體系的繼承者。

現在的英聯邦Commonwealth,經過幾次移柱換梁,名稱本身已經不含英國。英國王並不是法定的英聯邦元首,也不是世襲職位。如果英王不做元首,好像也沒有更合適的人選。

增增減減進進出出,英聯邦現有成員國53個,有16個國家奉英女王為元首,另有6個國家有自己的元首,還有31個國家是共和國沒有啥王。人口總量佔全球三分之一,領土總量近四分之一。這些國家,既有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幾個高大尚,也有一群非洲國家和小島國。最開放的加拿大承認同性婚姻,30多國到今天還判同性戀是犯罪。

不僅英聯邦各國,連英國人都經常問,怎麼還沒散呢。21世紀的今天,面對英聯邦有什麼目的、作用和意義這樣一個擲地有聲的問題,政治正確的回答是促進貿易、加強合作、文化傳統、都噴英語,還有一個英聯邦旗下最有影響的實質性活動:英聯邦運動會。

上不了檯面的悄悄話是:英國脫歐,美國人四下出擊,這年月抱團取暖太重要了……

不要認為英聯邦很孤獨。類似的,以歷史文化傳統為紐帶的國際組織,還有法語國際組織、蘇聯解體後的獨聯體、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

我是不是又說多了。

(全文完)


李牧


這些成員國的確都是主動留在英聯邦的,而且還挺看重這個身份。比如,巴基斯坦曾被中止會籍4年,結果急壞了,各種的運作,終於在2004年5月被恢復了身份。

英聯邦實際是一個較為鬆散的組織,有五十幾個成員國,以英女王為最高元首,英女王會在聖誕節向英聯邦成員國人民發表講話,英聯邦主要由英國及其舊殖民地組成,如印度,巴基斯坦,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但也有不是其殖民地的國家組成如坦桑尼亞。英聯邦每年要召開首腦會議,在各成員國輪流舉行,英聯邦運動會每四年辦一屆,在各成員國輪流舉辦,比如去年大熱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就有2010年印度新德里舉辦英聯邦運動會的情節。


目前,英聯邦覆蓋區域廣闊,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在當今全球70多億人口中,有超過25億人生活在英聯邦之中。英聯邦國家的GDP超過10萬億美元,幾乎與位居世界第2位的中國一樣多,更重要的是,英聯邦中沒有美國,這也使得在處理英聯邦的事務時,英國可以重溫老大的感覺。

所以,英國憑藉著英聯邦一眾小弟的幫襯,至今仍保持著相當的國際影響力。

對於這些前殖民地而言,英聯邦的好處一目瞭然。 比如,特殊的貿易措施,在香蕉進口上其前加勒比海領地優於中美洲。英聯邦國民有權移居英國,而且實踐起來也很容易。居住在英國的英聯邦公民至今仍享有某些選舉特權。

聯邦成員之間,通關,簽證特別方便,學歷也互相承認,就業也有優惠政策。比如作者的一個高中同學,去馬來西亞上的大學本科,不是很費勁的就拿到了英國一所不錯的大學研究生的offer,如果在國內搞的話,估計要花費成倍的人力、物力、財力。

在英聯邦內部,基於各成員國享有平等地位的原則(不過,處理英聯邦事務上英國扮演絕對主角),成員國之間可以在貿易、金融、國防、技術等領域進行商討和合作;並且根據英聯邦特惠制的原則,成員國之間互相實行關稅優惠,極大地促進了成員國互相之間的貿易往來;加之英聯邦內部各種貿易協議和資本投資配置帶來的經濟效用,對於較為富裕的英國等國來說,藉助英聯邦在國際社會上發聲要遠遠好於依靠自己本身。

不過,目前,英國本土都不消停,2014年9月蘇格蘭公投,險些讓英國改了國旗(蘇格蘭如果獨立的話,英國米字旗中,代表保佑蘇格蘭的大神:藍地白色交叉十字旗——聖安德烈就得去掉)

2016年,英國又公投脫歐,各種後遺症開始顯現,經濟、金融、甚至政治話語權都呈現不斷衰落的趨勢。闊氣的時候,一幫子小弟爭相巴結、幫襯;如今落魄了,面臨著樹倒獼猴散,牆倒眾人推的局面。

一些富裕成員看此情況,離心力不斷膨脹,比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近幾年還利用社交網絡在不斷推廣退出英聯邦的輿論。心急的“澳獨”甚至連澳大利亞退出之後的國旗都已經設計出來了。人家也有充分理由,畢竟,你英國都脫離歐盟了,還不允許我澳洲脫離英聯邦嗎?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我不知道這個二流國家怎麼劃分的,一流國家有誰呢,也就美國吧,除了美國沒有別的國家敢說自己是一流國家。英國曾經是一流國家,現在淪為二流國家,但你不能忽略他的實力。

說日本很小的通常是中國人這麼說,中國人有這個底氣,韓國說小日本那就是自取其辱了。沒有人說小英國也是因為歷史原因,大英帝國,日不落帝國,所以沒有人會說小英國。

英國因為人口6600多萬,是個人口小國、領土小國,所以經濟規模不可能非常大,國防預算也就不可能非常大。

在軍事上,能超過英國的國家沒幾個,一隻手就可以數的過來。美國軍事具有全球投送能力,英國也有這個能力,只要英國願意,比如打阿根廷的馬島戰爭。所以不要忽視英國的軍事能力,英國敢和俄羅斯硬懟也是有實力的。比如下圖的英國軍事基地,直布羅陀、蘇伊士運河都在英國掌控下。

全球能自己設計、建造航母的國家,也是一隻手就數的過來,雖然英國最新的航母使用傳統動力、滑躍起飛,但能夠垂直降落,還採用了雙艦島設計,說明英國人設計航母上還是有自己的思想的。

在經濟上,能比英國發達的,也一隻手就可以數的過來,不要只看總量,清朝的總量還比英國、日本高,照樣鴉片戰爭、甲午戰爭被打敗。比如英國的羅羅發動機,是歐洲最大的航空發動機企業,而我們還在為發動機發愁。

現在英國最大的軟實力就是文化和教育,英語仍然是全球通用語言,去英國留學的人還是非常的多。這些英聯邦國家都是自願接受英國的指導,因為英國在文化上、教育上還是可以幫助這些國家。

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因為民族原因,對英國還是有很大的向心力,比如新西蘭的國歌之一就是《天佑女王》,那些小國,因為歷史殖民地原因,有了矛盾,也都願意接受英國的裁決。

至於英國退歐,對英國未必是壞事,英國退歐後就可以加強與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美國等國家的經濟聯繫,經濟自由度會更高。

至於蘇格蘭獨立公投,這也是卡梅隆首相大度,因為這個公投需要英國政府同意,英國政府不同意,公投也沒有法律效力。蘇格蘭公投對蘇格蘭沒啥好處,比如蘇格蘭也可以發行蘇格蘭磅,和英鎊等值,但沒有人願意接受蘇格蘭磅,說明蘇格蘭的經濟實在不咋地。


解憂時間


在先後經歷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經橫行世界、大肆擴張的"日不落帝國"元氣大傷,一落千丈!在此期間,許多曾經的英屬殖民地也紛紛落井下石要求獨立。至此,英國在全球建立起來的殖民體系也開始逐步瓦解……圖為英聯邦53個成員國國旗

為了避免大英帝國被徹底瓦解,英國開始積極與海外自治領的溝通並做出妥協,1931年由英國議會通過的《威斯敏斯特法案》就是英國妥協的體現:諸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海外自治領獲得完整的獨立主權!而這也意味著大英帝國名存實亡!

隨即,英聯邦正式成立,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成為英聯邦及各成員國名義上的最高元首。如今,英聯邦仍然保有除英國以外的五十二個成員國。圖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但是隨著英國國力的日漸衰退,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五十二個英聯邦成員國為何沒有選擇退出呢?其實這裡面的道理很簡單,歸結起來就四個字:有利可圖!

常言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國就是這一俗話的典型代表。雖然兩次大規模的戰爭讓其一蹶不振,但作為老牌兒資本主義強國的影響力尚在,而且英國還是五常之一且與世界頭號超級大國美國之間又存在著一定的血緣關係,這就保證了英國在當下國際社會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分量!

查爾斯在母親的推薦下終於當上了英聯邦元首

此外,英聯邦成員國的利益獲取落實到具體上是多方面的,比如成員國之間通過"特惠制"可以享受關稅優惠;教育方面施行普遍認同制,即英聯邦成員國內的官方教育學歷是互相認可的,包括雅思成績;還有建設投資、護照免籤等等……

所以說,英聯邦成員國之所以沒有選擇脫離的原因就是捨不得這其中包含的各種利益。就如同我們留在一家企業,並不是因為多麼熱愛或不捨,而是因為這家企業可以支付給你養家餬口的工資!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第一,英聯邦是一個歷史形成的概念,是當年“日不落帝國”下的產物,當今這些國家大多是英國殖民地。現在英國已基本失去了在聯邦中核心國家的地位;

第二,英國自二戰後國力相對下降,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更是削減嚴重,近年英國又在開始退出歐盟,影響力還會減弱。與美國相比當然已不在一個層次上,但仍為世界上的重要國家之一,比如它仍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英鎊仍是世界貨幣之一,倫敦仍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等;



第三,現在的英聯邦早已不是昔日的英聯邦,除英國核心地位下降之外,國家之間的聯繫也日益疏少。但是在全球化時代,國家之間的交往日益增多,英聯邦53個國家能有這樣一個紐帶聯繫對大家來說是有益處的,至少這些國家之間可以加強經貿、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第四,所有英聯邦成員都是完成獨立的國家,大家當然都有權利加入或離開這一組織。只是目前大家感覺這一組織人畜無害,沒必要堅決退出。


姜運倉


除了聯合國,英聯邦的成員國數量應該是最多的,總共有53個主權國家(地區),這些英聯邦國家分佈廣泛,五大洲都有成員國,其中不乏像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這樣的大國,英聯邦是一個比較鬆散的國際組織,雖然叫“英聯邦”,但成員國都是有獨立主權的國家,英聯邦的元首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英國從15世紀開始便逐漸開始發展成為一個海上軍事強國,通過發展海上力量實行強力的對外殖民擴張,其海外殖民地巔峰時期面積達到近3000萬平方公里,麥哲倫發現美洲新大陸以後,英國人率先行動進入北美大陸,通過驅趕屠殺因紐特人和印第安人,最後實現了對這塊大陸的控制,並最終形成了兩個世界大國美國和加拿大,這兩個都是英語國家。



英國在非洲的殖民統治根基比較穩定,所以英聯邦成員國中來自非洲的國家也最多,共有18個成員國,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南部非洲,包括南非,尼日利亞,肯尼亞,坦桑尼亞這些人口,面積大國,由於長期受到英國的殖民統治,這些國家西化的比較嚴重,非洲也是英語的另外一個大本營。



而在亞洲,最大的英聯邦成員國又屬近年來經濟發展非常迅猛的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印支半島也是過去大英帝國在亞洲的最大一塊殖民地,原本和印度一體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斯里蘭卡也都是英聯邦成員國,中南半島中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過去也是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雖然已不復當年,“大英帝國”的雄風也已不在,但作為曾經的海上霸主,英國的影響力尤在,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英國在國際上依然具有相當大的話語權,這可以為英聯邦的其他成員國起到充當保護傘和爭取利益的作用,英國是歐洲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實力雄厚,而且英聯邦成員國中大國比較多,像澳大利亞,加拿大都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和其他富裕的老成員國是新加入和貧窮老成員國工業發展的主要資本來源,而且成員國在許多領域都多有商討和合作,包括貿易,金融,國防,科技,教育,醫療等諸多領域,通過大國幫襯小國,富國扶持窮國以達到英聯邦成員國間的共同發展。

不過目前的英聯邦確實已經成為了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各成員國之間之所以沒有選擇退出,主要原因還在於英國的國際影響力還在,成員國之間的利益互補共生共存使大家無心退出,而且作為共同的英語區國家,英聯邦還是能發揮一定的紐帶作用。


大國布衣


英聯邦國家是日不落帝國唯一的遺產,這種鬆散的組織為何會得以保留,最開始源於殖民地人民對於英國准許其獨立的一種補償,漸漸的這成為了一種象徵。


英聯邦組織非常鬆散,只是英國女王每年會向成員國發新年問候

作為英國殖民的產物,英聯邦國家中有不少國家是由英國遺民建立的,例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大英帝國在19世紀初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崛起,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生產力,使得殖民地轉變為其全球戰略的一環。

當時英國的殖民地政策已經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不像是工業革命之前的剝削和壓榨,轉變為了文化的輸出和商品貿易的支點,英國在不少殖民地開辦金融、工場、港口、教堂和學校等,這些都使得在文化上和經濟上改變了殖民地。

殖民地對英國存在一種複雜的心理,一是痛恨,二是感謝

英國在工業革命初期,對於殖民地是壓榨剝削,所以當時會有美國獨立這樣的事件出現。但是到了工業革命之後,英國就大力發展殖民地,因為英國發現必須讓殖民地認同英國,並且成為英國在全球的支點,這樣才能保持住自己的優勢。

例如鴉片戰爭之後,英國拿到了香港,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別的,就是讓香港本地人治理香港,然後辦教育和教堂。直到香港人剪去辮子之後,英國便輕鬆取得了在華的巨大優勢,因為可以讓在香港的華人幫自己。

英聯邦是日不落帝國的遺產,英國區區三島倭奴能夠成為日不落帝國,其實不僅僅是靠武力,更靠的是文化輸出!


小司馬遷論史


首先現今的英國還不能說是二流國家,英國畢竟還是聯合國五常之一,英語仍是世界最為通用的語言,沒有之一。英國GDP仍排在世界前列。英國籍的科學家及其科學發明仍然領先於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得諾獎科學家的數目仍居世界第二。英國現在仍是政治文化大國,只是比不上現今的世界老大美國,但還是以一島國之力,力壓世界絕大多數國家。

英聯邦並不是一個國家,更像是國家構成的邦聯,現今仍以英國為首。即使昔日日不落的英帝國已經不存在,但原屬英國的海外領土殖民地的各獨立國家等還是存在強烈的親英情緒,英聯邦仍存在一定生命力。究其原因更多是制度,英聯邦可以為這些國家提供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這些國家可以根據歷史淵源至少可以展開對話。這在國際機制不是那麼豐富的時間段內非常有用。可見的將來,隨著各種國際機制的增多,英聯邦的生命力必將走向衰竭。


琺大庶吉士


不脫離因為有好處呀!英國二流是如何來的?哪些國家是一流?

小日本不僅僅是國土面積小(只是比較我們小),更多因為以前日本人比較矮,還有曾經要向天朝進貢吧,更重要的是我們和小日本幹了一仗。



英聯邦國家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所以聯邦不聯邦的不關乎領土問題了。



如果英國是二流,那麼英聯邦國家裡能入流的主要有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了新西蘭勉強算一下,也就是英澳加帶著一群“青銅”打野了。

那麼英聯邦國家有哪些好處呢?英聯邦國家在貿易、金融、國防、教育、技術、科研、法律、醫藥和農業等方面有商討、合作的機制,英國和其他富裕的老成員國是新加入或貧窮成員國工業發展的主要資本來源。援助計劃由英聯邦開發公司(CDC) 等機構執行。

有些成員國根據英聯邦特惠制互相實行關稅優惠,以促進互相之間的貿易往來。1973年,英國加入歐共體,退出了英聯邦特惠制。根據協定,其他英聯邦成員國可以與歐盟協商特別的貿易協議。

現在英國又退出了歐盟,就像韋小寶和陳近南對話那樣。*** 陳近南:“總之呀,如果能 做成功的話,就有無數的銀兩跟女人,你願不願意去呀?” 韋小寶大喜,激昂地道:“願 意!”

曾經有個主持人說:“忽如一夜春風來,意甲流行三後衛。”

今天看到你這個問題:“忽如一夜春風來,英國突然變二流。”

樓主,你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國家對定義嗎?

國家是由領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個要素組成的,國家也是政治地理學名詞。從廣義的角度,國家是指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血統、領土、政府或者歷史的社會群體。從狹義的角度,國家是一定範圍內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體形式。

領土上英國算不上大,二流沒問題,甚至二流都算不上。

但是在科技上(科技算數文化、居民素質的一部分)英國還是很牛的,起碼比亞洲歐洲其他國家要強。

大概有個刊物叫《nature》

還有個叫《柳葉刀》大概也是英國的。

不說劍橋牛津,利茲大學、伯明翰大學都有很多國內學生想去。

這是2017年人均GDP,這要是居民這一塊在國家上的體現,排名第十二,比日本高吧。

國家實力不僅僅體現在軍事上,不僅僅體現在有多少GDP上。更體現在國家穩定和人民生活水平上。

戰爭年代國家實力體現在軍事上,和平年代體現在科技和社會繁榮上。英國的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方面雖然沒有數據,但應該不會比第三世界國家差。

政治上,歐盟是什麼?是世界多極化進程的重要一極,是各許多國家希望構建穩定格局的的發展期望,很多國家哭著喊著要加入歐盟,但是英國卻不玩了。

為什麼?歐盟會拖了英國後腿,英國不需要歐盟一起就可以穩定,因為美英特殊關係的存在。

軍事上,軍費開支多少不論,俄羅斯偵察機也會在英國近海挑釁,但英國有實力驅趕。

看到中國發展的成就,也不要過於自大,有個時代叫清末,以天朝自居,外邊的世界呵呵噠!

如果不認清形勢,就違背了主席實事求是的理論。


大笨new易數學


看過很多的相關資料,我來總結一下大致的一些觀點:

1、英聯邦裡最重要的四個國家是“CANZUK”,也就是除了英國這個老大以外,還有加拿大、澳洲和新西蘭這幾個由英國本土白人後裔建立的殖民地國家,從血統和歷史淵源來說他們與母國英國的關係最為親近,不是一般的殖民地國家

2、英國殖民地在獨立浪潮中,大部分沒有兵戎相見,雙方沒有撕破臉,所以“大英帝國”轉變為“英聯邦”的過程中,很多國家雖然獨立了,依然選擇留在英聯邦這個國際組織裡

3、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想當年蘇聯解體以後還成立了“獨聯體”來延續一部分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大英帝國也是同樣道理,每年都會給自己的徒子徒孫們一些財政補助,這也是許多國家願意繼續留在英聯邦的重要原因。

4、在大英帝國在對殖民地的長期統治中,留下了深刻的文化和政治烙印,比如香港、印度這類的地方都擁有大量英國的政治法律和經濟制度存留,而在文化方面,許多社會精英都曾在英國留學,因此上層社會的英語使用依舊十分普及。

5、以上四點說的是歷史聯繫,至於現在的英聯邦內部實際上已經有了“階層之分”,CANZUK四國是“上等國家”,而非洲、太平洋及加勒比島國都被視為“下等國家”,一直被歧視,因此現在的英聯邦也並非看上去這麼穩固。

最後說說我的看法,在英國脫歐以後,英聯邦似乎成了英國的救命稻草,但是重回大英帝國的巔峰已然是不可能,至於抱著這樣一個殖民帝國時代的遺產,對未來的英國復興是否有幫助,還需拭目以待。



概括得還有不全面的地方,歡迎大家補充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