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崗上2018
中外合作專業是中外合作辦學的一種形式,指的是一所中國地區的院校(一般不包括港澳臺地區)與一所國外院校合作,就某一專業進行人才培養的模式。此外中外合作辦學還包括合作辦一所學校,例如崑山杜克大學,合作開辦一個系或者學院等,例如西南交通大學的利茲學院。
我想,您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想知道中外合作辦學與普通專業相比有何優點和缺點吧?所以我就再贅述兩句。
第一,中外合作辦學的有點。
1.中外合作辦學的錄取分數一般比校本部的錄取分數要低。這個很好理解,因為中外合作辦學的收費比較高,所以只要成績夠得上校本部的錄取分數線,考生和考生家長一般是不會選擇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或者院系的。所以,作為進入理想院校的一種途徑,通常是考生和家長不得已的備選方案。
2.中外合作辦學會有一定程度的到合作的外方院校學習的機會。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學習機會不等同於留學機會,更不意味著以此為基礎,申請合作的外方院校的留學名額機會會更大。其次,這個學習機會是不一定到外方院校就讀的,換言之,也就是不一定能夠出國,比如“4+0”培養模式指的就是4年都在國內,0年在國外;“2+2”模式則指的是2年在國內學習,2年在合作的外方院校學習,屬於中外合作中比較不錯的專業,不過很少。
3.中外合作對外語要求比較高,有更多接觸國外教育的機會。就當前中外合作辦學來看,能夠實現雙語教學的專業還是非常少的,所以這一優勢並不明顯。例如,曾經接觸過一位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大二學生,溝通中得知,因為英語教學比較難,所以該學生在網上購買了教學所使用教材的中文翻譯版本,所以這點優勢在其學習中非但未為其開啟更廣闊的學習大門,反而成了其學習的絆腳石。
第二,中外合作辦學的缺點。
1.開設專業有限,選擇空間小。放眼國內中外合作辦學所涉及到的專業,經濟管理類佔據了半壁江山還多,其次是文學、哲學、法學等專業,像計算機、土木工程等等理工科類的專業涉及到的少之又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計。這是為什麼呢?原因也比較簡單,因為理工科合作起來難度比較大,以教學之名出讓核心技術是任何一所學校和國家所不能接受的。其次,好多學校根本無所謂的核心技術能夠吸引考生報考,所以藉著財經熱的風頭,就以經濟管理類的專業招徠學生。請原諒,我在此使用了招徠這個詞,因為沒有教學質量的保證,而靠湊熱度開辦起來的專業,其教學質量可以說是無從談起,這種行為更像是教育市場上的皮包公司的買賣行為。
2.教學質量相比校本部差距比較明顯。這一點應該大家都能猜得到,因為對於中外合作辦學的中方和外方院校而言,校本部的教學是各自安身立命和發展壯大的根本,所以對於合作開辦的專業而言,投入的教育資源自然不及校本部。這其中很重要的教育資源便是管理資源,即雙方校本部對合作辦學專業的管理態度、方法和投入的精力。不誇張的說,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事故責任互相推諉的現象也不在少數。
3.關於所發放的畢業證、學位證的社會認可程度相對校本部較低。針對此項,直說一點,就是中外合作辦學所發放的畢業證是一定和校本部所發放的畢業證、學位證不同的。可能有些考生和家長會說,紙質的畢業證和學位證和校本部是一樣的呀?但您別忘了,我國考生是有學習檔案的,而檔案是電子聯網的,如果在就業和升學過程中,都是需要學歷認真的,而這個學歷認證證明上會明確標註中外合作字樣。
總結一下,對於中外合作專業而言,一般是不建議選擇的,因為其整體教學質量和認可度還有待發展的。但如果說,中外合作辦學的教學質量,是考生分數段內的最優選擇之一,那麼選擇也無妨。所以,考生和家長在選擇院校時,一定要從自身需求出發,明確自己所需,方能做出合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