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藝人王徳蕊:剪紙讓人心靜,這就是傳統工藝的魅力

剪紙藝人王徳蕊:剪紙讓人心靜,這就是傳統工藝的魅力

《十二釵》、《二十四孝》、《一百零八將》……這些古代人物剪紙作品,是膠南剪紙手藝人王德蕊最喜歡的。

“我最喜歡剪人物作品,因為每一個人物都是一個歷史故事,每一個歷史故事都富含了歷史文化。可以通過故事去傳承、教育、影響別人。”

剪紙藝人王徳蕊:剪紙讓人心靜,這就是傳統工藝的魅力

《十二釵》作品之一

膠南是一箇舊地名,是山東省青島市一個已經撤市劃區縣級市,曾由青島市代管。2012年劃為黃島區,2014年獲批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

膠南剪紙,是膠南人習慣的名稱,王德蕊更習慣稱琅琊剪紙。

“膠南剪紙也行,膠州剪紙也行,琅琊剪紙也可以,都是我們青島的剪紙工藝。”

膠南瀕臨黃海,自古便是我國南北海上的貿易樞紐。商家、文人墨客、藝人工匠,均聚集在此,有的路過,有的落足。他們的存在,不僅給膠南帶來了經濟的繁榮和各種手工藝,也加速了膠州剪紙技藝的飛速發展。

剪紙藝人王徳蕊:剪紙讓人心靜,這就是傳統工藝的魅力

膠南剪紙以琅琊、隱珠、寶山鎮為代表。作品取材於生活,自由創意、疏密有致、造型優美。剪紙作品形式多樣,有窗花、喜字花、餑餑花、頂棚花、鞋花、鏡花等各種花樣。題材也十分廣泛,有人物、花鳥、景緻、傳說故事等。

王德蕊的剪紙風格,是在傳承傳統剪紙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以簡潔明快的手法,獨具匠心的巧思,剪出應用於當下生活的現代剪紙。

剪紙藝人王徳蕊:剪紙讓人心靜,這就是傳統工藝的魅力

王德蕊

王德蕊說:“我的母親和老一輩的剪紙手藝人,剪紙不需要畫稿,拿起來就能剪,看見什麼剪什麼,想剪什麼剪什麼。現在我剪紙是跟著時代走,很多作品需要畫稿,看到建築、大樓也會進行創作,但我個人更喜歡剪歷史人物。”

王德蕊今年七十歲,在成為膠州剪紙傳承人之前,是一名退休老師。她的剪紙之路,是從小時候萌芽,年過百半才開花。

剪紙藝人王徳蕊:剪紙讓人心靜,這就是傳統工藝的魅力

“我從小就很喜歡剪紙,因為我的母親也會剪紙。小時候家裡窗戶稜上,有小螞蚱、小蝙蝠、梅、蘭、竹、菊等。但是因為當時上學,沒時間學,老人怕我耽誤學習,不讓學。只能等家人做飯的時候,偷偷去炕上剪上幾下。後來被爸爸發現,他很生氣,說家裡就我一個孩子,必須專心讀書,就那以後我就不敢動剪刀了。”

後來,王德蕊大學畢業,從參加工作到結婚,一直沒有時間做剪紙。直到2005年,退休以後,她加入老年大學設立的剪紙班。

剪紙藝人王徳蕊:剪紙讓人心靜,這就是傳統工藝的魅力

“加入剪紙班我特別開心,我還當上了班長。在剪紙班裡,老師不光教剪紙,還教我們繪畫、設計等。但是後來因為一些調動,剪紙老師都走了。”

沒有了剪紙老師,剪紙班的存在就形同虛設,王德蕊不甘心。好不容易再次接觸到喜歡的剪紙,她不想再錯過。

“當時我就想,我不能讓這個班垮掉,我去聯繫校長,說做成剪紙興趣小組,校長同意了。從此我就帶著我們剪紙班的同學們,到處參加比賽、展演。一直到2012年,軍民融合學院的校長聘我去當剪紙老師。”

剪紙藝人王徳蕊:剪紙讓人心靜,這就是傳統工藝的魅力

“校長對我說,他們之前請的剪紙老師,只能拿著紙剪一下講課。他說我不一樣,我是老師退休懂電腦,希望我把這個優勢利用起來。我說,沒問題。”

“後來,我根據校長提的要求,把剪紙做成課件。課件內容有剪紙的起源、創造和發展;剪紙的價值、剪紙的分類、剪紙的方法等。把這些課件做成幻燈片的形式來給學生看,反響很不錯,學生看起來也好理解。”

剪紙藝人王徳蕊:剪紙讓人心靜,這就是傳統工藝的魅力

從退休老師到剪紙老師,王德蕊一直在付出。如今,她沒有太多時間做剪紙,除了吃飯睡覺,她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傳播剪紙和教學上。

“現在剪紙對我來說,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有時候,我一天要跑三個地方,早晨去學校給孩子們上課,中午去剪紙班,下午去軍民融合學院。”

寒來暑往,王德蕊的生活除了剪紙,就是授課。因為時間緊湊,她的《一百零八將》作品,至今沒有完成,只能抽空剪一些相對簡單和利於生活應用和傳播的作品。這些作品,也都被她用在了傳播上。

“剪紙作品不是用來賣的,鄰里鄉親的,誰家結婚了送幾幅;逢年過節的,送幾幅;上課的時候送給學生一些;還有一些作品拿去國外做文化交流。”

剪紙藝人王徳蕊:剪紙讓人心靜,這就是傳統工藝的魅力

剪紙藝人王徳蕊:剪紙讓人心靜,這就是傳統工藝的魅力

《一百零八將》部分作品

從2005年到2018年,王德蕊從最開始進入剪紙班,到現在成為剪紙老師,她的剪紙之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好。未來,她要把膠南剪紙手工藝做成教材,並且在傳播上有了新思路,不再只針對成年人,尤其是老人,而是偏向於小孩子:“剪紙要從娃娃抓起,提高孩子們的審美和專注力。”

“剪紙可以讓人心靜,有時候我煩了,我就坐下來,慢慢心就靜了。這是手工藝的魅力,也是剪紙的魅力。它跟機器不一樣,做剪紙要把心注入進去,心專注了,人就靜了。所以,傳播剪紙要從娃娃抓起,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剪紙藝人王徳蕊:剪紙讓人心靜,這就是傳統工藝的魅力

相較於烙畫、木偶、棕藤等民間手工藝,剪紙在生活中更常見一些,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它是中國農村普遍流傳的一種民間藝術。

剪紙的存在,猶如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照出不同地方的民俗風情、地域特色。

然而,由於剪紙自身的原因和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剪紙賴以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適宜存在的空間還尚未形成。這對剪紙工藝和王德蕊等剪紙傳承人來說,是一個難題。大眾接受率不高,也不能創造收入,但是王德蕊從未想過放棄。

剪紙藝人王徳蕊:剪紙讓人心靜,這就是傳統工藝的魅力

對王德蕊來說,不管別人如何看待剪紙,社會如何變化,習俗如何轉變,她最想做的是把剪紙傳承出去。

“剪紙這門手工藝,我永遠不會放棄,我要傳承下去,讓中國的文化國寶走出國門。”

剪紙藝人王徳蕊:剪紙讓人心靜,這就是傳統工藝的魅力

攝影:王立力

幅員遼闊的中國,還有很多手藝不為人知不為人道。跟隨“傳統活兒”,帶你見識真正的民間手藝,是怎麼做出來的,他們的真實生活現狀,是怎樣的。

民藝

徵集令

如果你的身邊,有這樣的手藝人,請聯繫我們! 我們將會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真的熱情,去講述、傳播、幫助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