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亮:百萬人才進天津,樓市能hold住嗎?

5月16號,天津發布了新的人才引進政策——“海河英才”行動計劃。40週歲以下只要攜帶身份證、本科及以上學歷證便可在天津市“落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條件,則更為寬鬆。

作為四大直轄市之一,從高考、教育、醫療、買房等多公共資源及機會來講,天津戶口的含金量是很高的,尤其高考是最好的福利,因而英才計劃具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馮國亮:百萬人才進天津,樓市能hold住嗎?

新政首日官方宣佈30萬人申請落戶,次日,網傳申請落戶人數已破百萬。第三天,迎來了“辦理落戶的高潮”。可以說,本輪天津“搶人新政”,效果立竿見影。

從今天的消息看,天津市已經開始細化規定,加上了“檔案調入”的條件,而且將繳納社保作為落戶的配套要求,預計還會有其它相關政策出臺。

那麼為什麼天津會出臺如此寬鬆的人才新政呢?

去年天津的GDP增速僅有3.6%,全國墊底。今年一季度只有1.9%,過去一年間天津常住人口減少了9.31萬人。可以說,天津經濟已步入低谷,和東北一樣進入急需轉型的區間。

天津之所以打開戶籍大門,一方面面臨著經濟下滑,財政吃緊,面臨債務違約風險……只有通過引入更多中高端人才,帶動消費,穩住樓市,爭取時間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同時也要應對其他二線城市人才新政的競爭。

今後三年穩增長及經濟轉型是天津的首要任務,而前提是還要靠房地產託市,因此樓市政策會比北京等城市更寬鬆,通過寬鬆的人才引進政策來擴大購房窗口也正源於此。

而一個城市要想真正吸引人才還要靠就業機會和高薪,如今經濟下滑,據說天津的畢業生們很難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怎麼能把這些人留住是個大問題。

如今很多人想到天津落戶,無非是為了優質資源,同時找到面向北京的跳板,最好是社保和納稅留在北京,孩子去享受天津的教育,給天津最大的貢獻呢,就是買套學區房,因此天津學區房看漲將是難以避免的。

對於大部分考慮去天津的人來說,最關心的還是子女教育,這方面天津肯定比其它省份和城市更好,要想真正吸引人才,就應該直接送優惠購房劵或人才公寓,因而如此寬鬆的政策不太可能引入大批量的優秀人才,反而更有救急的意味。

與其說這是一場搶人才大戰,不如說是挽救房地產的及時雨。落戶新政對於開發商來說,久旱逢甘雨,幸福來的太突然了!因而天津樓市迎來新一輪小陽春是可能的。

去年天津緊縮北京出臺了嚴厲的調控政策,樓市步入回落調整區間,房價降幅僅次於北京,今年以來一直處於平穩低迷狀態,受到這樣重大利好的衝擊,未來幾個月肯定會有回暖。

今天看到有文章說100萬個購房資格空降天津,而住房存量僅12萬套。我認為很快引入上百萬人的可能性並不大,畢竟一個城市的資源是有承載極限的,因而不可能有上百萬購房資格空降,此外落戶的人群需要細分,部分人本身就在天津工作,購房資格只是時間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北京、天津、重慶、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長沙、無錫、鄭州、瀋陽、濟南、西安、南昌、廈門、新疆、石家莊、福州等超過50個城市發佈了人才新政。最近房價上漲較猛的城市,大都在其中,可見人才新政起到了變相放鬆限購政策的作用。

不管怎麼說,落戶新政對樓市是重大利好,在一定程度上將改變了人們的預期,而為了規避出現炒房熱潮,在當前全國樓市嚴控的大背景下,一旦樓市出現過熱,那麼肯定會出臺新調控政策,比如出臺落戶購房時限等,由此向後延遲購房需求。

去年雄安新區阻擊炒房就已經有了先例,今年4月海南又出臺了史上最嚴的調控新政,也就是說,一旦出現重大利好,一定會有防炒房的嚴厲政策,對此要有所準備。

總之,人算不如天算,最苦的是之前交社保等著買房的,因此無論是落戶還是買房,我建議都要趁早,後續各種補丁還可能會不斷出臺。

一年來樓市調控讓很多家庭房產財富縮水數百萬,新一輪密集調控已至,我們該如何規避政策風險,並減少損失呢?直播為大家繼續解讀分析,本期熱點話題:一、天津落戶新政,二、關於取消限購限價等謠言,三、北京環京樓市回暖及趨勢

還有答疑互動,試聽關注公眾號:仁居學社

本期直播中,有學友問,有天津戶口沒有住房,那麼子女能否參加高考?

為此剛剛又查看了一下,落戶不可立刻高考,高二前轉入學籍就可以。高三年級不再辦理常住戶口外省學生轉入手續,考生直接到區縣招辦參加天津市高考報名。

此外租售同權已經開始在包括北京、廣州等城市落地,天津也不會例外,因而即便沒有住房,只要提前租房應該也會享受同樣的待遇,具體可以在當地教育部門進一步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