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亮:李佳琦和薇婭直播賣房為何註定玩不轉?

年後在疫情影響下,房企紛紛開啟了花式線上賣房自救,各家第一時間開通線上售樓處,還相繼推出“無理由退房”服務,線上直播成為房企突圍的全新拓客渠道,營銷的新戰場。


直播看房、VR看房可以展示房源的細節,吸引顧客線下看房,卻很難在線上真正帶來成交的效果,因此至今線上賣房更多仍是噱頭。

不過有的房企為了營銷造勢的目的,把各種渠道客戶通過線上交易系統進行蓄客,便自稱在線上賣了幾百億房產,相信地球人都明白是怎麼回事。


馮國亮:李佳琦和薇婭直播賣房為何註定玩不轉?

最近備受業界關注的是4月2日晚薇婭在杭州樓盤直播賣房,這場直播賣房並非想象中的銷講之後立刻下單,而是以走播的方式帶入,不過把區位、沙盤、規劃等步驟都省掉(產品核心價值被忽略),更多的是在直播中分享優惠福利,即購買價值521元權益券,一個月之內到現場,在目前底價的基礎上再額外享受9.6折,如果不滿意或者不想消費,也可以隨時退款。也就是說,這場直播賣房秀實際上在賣“優惠券”。


在直播預告中,她說“(房子)對面就是學校,對面是那個區最好的學校。”而事實上不存在公寓落戶的情況,也無所謂學區可言。面對粉絲們的問題,如臥室多大?客廳多高?能落戶麼?產權40年與70年的差別?還是得由工作人員解答,薇婭的角色更像是禮賓。

據報道,1900萬人觀看,不過只賣出800多張定金券,一天內200多人退款,其中的奧秘想必業內人士也都清楚,可見奇蹟並沒有發生。


據說此前薇婭曾直播賣豪車,同樣也是大宗產品,優惠100多萬,最終一輛也沒賣出去。因此首場直播賣房成果有限,沒有驚喜,也沒有超出業界的預期,這並不足為奇。

儘管只是一場表演秀,不過還是要為勇於第一個吃螃蟹的美女點贊!


看清直播首秀賣房的得與失

有人認為這場直播賣房打破了“直播萬物皆可賣,唯獨房子除外”的魔咒,此言為時尚早。

對於薇婭直播賣房的首秀,眾說紛紜,如“第一次看薇婭念稿子念得這麼差,甚至連稿子都沒有準備”、“就視頻表現的水平而言,並不如一般合格的售樓小姐”、“找一個不懂房產知識不專業的主播來直播賣房,很容易誤導客戶”等吐槽。


當然換個視角看,這是一次成功的商務廣告投放,噱頭大於效果。成為新聞熱點,萬眾矚目,其品牌價值與意義遠超成交本身,對房產營銷勢必會起到風向標的效果。

直播賣房勢必會成為新的引流與渠道,同時也是產品展示的標配,目前看,它的價值更側重於買房決策過程中的展示環節,也就是說直播賣房帶來的宣傳作用要大於營銷作用。


馮國亮:李佳琦和薇婭直播賣房為何註定玩不轉?

那麼為什麼像李佳琦和薇婭這樣的頭部網紅都玩不轉直播賣房呢?這與三方面有關:

首先是房產的獨特性

最近接受記者採訪及業內交流時,我認為房產作為大宗消費品,受限於實際需求與資金狀況,買房者不會一時興起,因為手欠就像其它商品一樣下單;房產選購流程複雜,要去實地多看幾次,排查各種風險與不利因素,還要貨比三家反覆對比,無法在網上完成整個流程。

同時房產具有投資屬性,選房時更要格外慎重,選對了,搖錢樹,選錯了,房吃人,房產選購必須由非常熟悉區域與產品價值的專業人士解讀,這是共識。另外,房產天然具有地域屬性,很大程度上直接抵消了直播帶來的規模效應。


再看直播的侷限性

網紅直播賣貨的核心價值並非網紅本身,而是低價、折扣,儘量給粉絲爭取福利優惠。其次還要有平臺對頭部網紅支持絕對流量,此外專業的經紀團隊運作也必不可少,這是非頭部網紅涉足直播賣房的天然障礙。

網紅直播賣房與2012年春房產電商興起時“0元起拍房產”如出一轍,還是以炒作吸引眼球為主要目的,之後流行的是以電商折扣優惠幾萬到幾十萬不等作為核心價值,吸引並帶領買房者到售樓處看房促進成交,也就是說形成商業閉環必須線上線下協同促進,那段時間業界也曾做過各種創新嘗試,不過房產營銷的老路並未被打破。


還有主播的專業性

看了業內相關評論,項目不僅地段不行、性價比和優惠幅度也不行。據說有的在售樓處可以享受85折,那搶521塊的券有意義嗎?

此外產品品類不行,業內討論時一致認為她的產品沒選對,她賣的是業內公認很容易“踩雷”的公寓。兩層只有3.9米的“城市豬窩”型產品,既不宜居也難升值,有經驗的人都不會推薦這類產品,很容易把粉絲送進“坑”裡,可以說後患無窮。


薇婭解釋稱,“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她不會和中介搶生意”,看來還是挺有自知之明,畢竟房產經紀的水很深,搞不好真的很容易翻車。隔行如隔山,賣房是一門手藝,一門學問,是有一定技術門檻的,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直播賣房。

房地產行業精英薈萃,不斷想盡辦法搞創新,買房市場中賣房可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有人認為買過房就會賣房,那得過病就會治病嗎?年輕的網紅們不要妄想隨意折騰侮辱房地產人的職業素養。


馮國亮:李佳琦和薇婭直播賣房為何註定玩不轉?

買錯一件日常用品或電器的影響並不大,而選錯一套房子則意味著百餘萬乃至數百位的損失,即便加班10年也難以彌補,並非兒戲。

術業有專攻,過去10年幾十家房企董事長及營銷總買房前都曾徵求過我的建議,這是對專業的認可。購房投資者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不會為了一時的衝動而終生遺憾,因而專業指導的價值日趨顯現。


房產與人居是我們的終身事業,期待有志於此的各界精英、平臺與機構創辦人攜手共進,歡迎切磋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