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看了本皇帝的詩集,覺得和皇帝是知己,求見皇帝,意外發生

這個秀才叫馮起炎,皇帝是清朝乾隆皇帝。

馮起炎,山西臨汾人,從小苦讀詩書。

不過,馮起炎大概資質平庸,所以他後來參加科考,只考中了個秀才,在村塾中做了個教書先生。

秀才看了本皇帝的詩集,覺得和皇帝是知己,求見皇帝,意外發生

(清朝秀才)

轉眼,馮起炎31歲了,卻還是單身狗一枚。31歲年紀,擱那個年代,娃都該打醬油了。所以,馮起炎對脫單有些著急上火。

不過,儘管貧困阻礙了他的結婚,但並不妨礙他在精神上的暗戀。他暗戀的還不止一個,據後來他在審問中交待:“嚐到臣張三姨母家,見一女,名曰小女……又到臣杜五姨母家,見一女,名曰小鳳,可娶,而恨力不足以辦此。”

自己一貧如洗,兩個鄰家女他都看得起。可是,無房無車無官無職,就算去求親,人家會答應他嗎?

馮起炎正在愁眉不展的時候,得到了一本《御製詩初集》。這書裡收錄了乾隆4150首詩。

文學青年馮起炎讀完這本詩集,內心特別激動。倒不是乾隆的詩有多好,而是覺得乾隆竟然也是文學青年。既然皇帝也是文學青年,那他一定特別能理解自己懷才不遇的苦悶,特別理解自己“君子好逑”的思想。覺得皇帝要是知道了他,一定可以成人之美,給他個一官半職,並解決他的婚姻大事。

馮起炎找出自己多年來寫成的一本書,準備以此來證明自己才華不凡。他又擔心,一旦見了皇帝,時間不夠,想說的話兒說不完。於是,他又特別貼心地寫了一份呈辭,激動地直接奔向京城而去。

但屁民馮起炎在京城誰也不認識,想要見當朝天子乾隆,那比登天還難。所以,他在京城無頭蒼蠅一樣忙了一個月,全是瞎忙活。

秀才看了本皇帝的詩集,覺得和皇帝是知己,求見皇帝,意外發生

(皇帝出巡圖)

轉眼到了二月,馮起炎千打聽萬打聽,終於打聽到乾隆要到河北易縣去遏陵。馮起炎趕緊帶著自己的著作,守在往易縣去的必經之途中。守了好幾日,還真讓他守到了。

乾隆遏陵,侍衛開道,前呼後擁,浩浩蕩蕩一大群人,所過處,屁民皆迴避,實在腿腳慢的,就趕緊“聽俯伏以待”。

馮起炎一心想著要面見皇帝了,心裡正激動,因此就忘了“聽俯伏以待”,光是盯著乾隆的轎子看個不停。

侍衛一看,鬼頭鬼腦,形跡可疑啊!立刻勇武地衝上去,將他抓了起來。由此,他那本書和呈辭終於到了乾隆的手中。

馮起炎的這本書,主要是是用《易經》解答《詩經》。乾隆可是出過詩集的人,對這種附弄風雅的書,老大看不上,所以翻了翻,就丟到一邊了。

接著,他看呈辭,看著看著,臉色越來越不好看,為什麼呢?

秀才看了本皇帝的詩集,覺得和皇帝是知己,求見皇帝,意外發生

(乾隆劇照)

原來,馮起炎在呈辭中提了三個要求:第一、請皇帝不要直呼其名,應該尊自己為“馮老師”;第二、希望能得到皇帝的賞識並予以重用;第三、想拜託皇帝給自己做媒,希望皇帝能“差幹員一人,選快馬一匹,剋日長驅到臨邑”。

乾隆不但沒有與馮起炎知己,反而覺得他太自不量力。自不量力提無理要求也罷了,竟然文化如此低,亂批詩書,措辭狂妄,於是,他讓刑部好好審理此案。

刑部工作態度積極,對馮起炎多番嚴刑拷打。誰知馮起炎卻還心存妄念,竟讓他們給皇帝帶個話說:“則此事諧矣……二事諧,則臣之願畢矣。”意思是請求皇帝能滿足他的願望,若是皇帝按他說的做了,他的願望也就實現了。

乾隆覺得馮起炎不光迂腐,還色令智昏,竟不知廉恥一再請求他去說媒。再加上乾隆本就對底層知識分子沒有好感,於是大筆一揮,以“痴心迷妄”、“欲瀆聖聰”的罪名,將他發配到了東北塞外寧古塔,讓他終生“給披甲人為奴”。

寧古塔是清朝流放重刑犯的地方,可能馮起炎做夢也想不到,他會到那裡去。

(參考史料:《清代文字獄檔》)

秀才看上鄰家女,想請皇帝做媒,皇帝讓他去了個他想不到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