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90後小伙迷上非遺漆藝 作品獲評「工美金匠獎」金獎

漆藝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極富中華民族特色,具有典型東方藝術特點,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日,我市工藝美術協會理事、90後小夥子李欽城憑藉一件《茶道·紅韻》漆器,在第五屆珠三角工藝美術作品邀請賽上,榮獲2018珠三角工藝美術精品評比“工美金匠獎”金獎。這件看似簡單的漆器,李欽城用了3個多月時間製作。

惠州90後小夥迷上非遺漆藝 作品獲評“工美金匠獎”金獎

李欽城在創作漆畫,每一次上髹漆都要小心翼翼。

做漆器幾乎全用手工很費功夫

《茶道·紅韻》漆器是一件大紅色帶有金色紋理的小茶几,只能簡單擺放幾件茶具。對這件漆器,李欽城花費了不少功夫。

李欽城說,小茶几的胎體是木胎,先要進行造型設計,做好底漆保護,在胎體上裹一層麻布、批漆灰等,防止木頭變形、開裂。“古時候人們用漆碗來保存食物,就是因為漆碗有殺菌保鮮作用,不容易產生細菌。”之後還要在茶几面上髹漆(即以漆塗物)、做機理。每塗一層漆,要等漆幹後稍微打磨才能再塗第二層漆。

“打磨特別費時間精力。”李欽城介紹,需根據漆器製作進度使用不同砂紙,對漆器進行一次比一次細膩的打磨。打磨完畢還要進行推光,即手掌沾花生油拌鹿角粉,反覆摩擦漆面,使之逐漸出現內蘊光澤。

李欽城表示,做一件漆器幾乎全手工操作,因此花費的時間比較長,有的甚至需要半年以上。

惠州90後小夥迷上非遺漆藝 作品獲評“工美金匠獎”金獎

獲獎作品《茶道·紅韻》漆器。

惠州90後小夥迷上非遺漆藝 作品獲評“工美金匠獎”金獎

漆器中有不少屬於實用品。

大學開始對漆畫漆器著迷

李欽城喜歡上漆藝,源於大學時的老師。2013年他考入陽江一所大學讀美術教育專業。陽江漆器是古代漆藝的一種,歷史悠久,是廣東傳統工藝品之一,具有嶺南地區民族風格和濃厚的地方特色。而李欽城的老師陳自豪、陳奇積是陽江的漆畫家。第一次在老師的工作室看到漆畫漆器,李欽城就被頗有質感的漆畫漆器迷住了。

李欽城與漆藝打交道,第一個“攔路虎”就是過敏。生漆是從漆樹上採割的一種乳白色純天然液體塗料,過敏體質的人接觸後很容易過敏。李欽城第一次碰生漆時就出現過敏,渾身都是漆疹。

想到自己日後要長時間與生漆打交道,為了讓身體產生抗體,李欽城決定不吃藥,硬熬過去。“全身都癢,非常難受。”一個多月後漆疹才消退。慢慢地,李欽城長漆疹的地方越來越少,過敏時間也越來越短。

惠州90後小夥迷上非遺漆藝 作品獲評“工美金匠獎”金獎

這幅漆畫中白荷花是用雞蛋殼貼上去的。

花費半月用雞蛋殼“畫”出3朵白蓮花

李欽城說,生漆沒有顏色,需添加一些礦物質顏料才有色彩。做漆藝要用到雞蛋殼、金箔、銀箔等材料,他創作的一幅荷花圖,就是用雞蛋殼來呈現白荷花。為了“畫”好3朵白荷花,他“貼”雞蛋殼“貼”了半個月。

李欽城喜歡學習參考借鑑前人制作漆器的工藝,收藏了不少有一定年份的漆器。他覺得很多東西都可以做成漆器:把陶瓷杯做成“漆杯”;給小巧的葫蘆表面上髹漆;用竹胎做漆器……他經常跑古玩店,收藏一些木製品,自己加上漆藝進行二次創作。

李欽城說,漆畫是工藝與繪畫的結合,畫漆畫比較難。為了創作好漆畫,2016年他到四川美術學院參加第九屆全國漆畫高級研修班學習,2017年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班。他創作的漆畫屬於抽象畫,單做漆畫的畫板就要一個多月時間,有一幅畫陸陸續續創作了半年多才完成。

漆器雖好,但知音不多。幸好李欽城有一手好的金繕修復手藝(金繕是運用純天然材質修補殘缺器物的工藝名稱),靠著這門技藝,他才能維持漆器漆畫的創作。“我喜歡漆藝,會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他說。

恵報全媒體記者:朱如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