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 领先西方6个世纪 却把明朝百姓害惨了

朱元璋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 领先西方6个世纪 却把明朝百姓害惨了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明朝创立以后,朱元璋呕心沥血,创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只为保得朱家江山代代传,拿《大明律》来说,朱元璋每一条例都亲自阅读删改,花了二十余年才成终稿。不过好心未必能办成好事,朱元璋设立的制度后来很多都起了反作用,如藩王制度,本意是希望各地藩王拱卫皇室正统,但没等他死不久,四儿子朱棣就抢了侄子的皇位。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项制度,也是朱元璋首创,前无古人,领先西方6个世纪,那就是明朝初期发行的大明通行宝钞。

洪武七年,朱元璋下诏设立“钞局”,并在第二年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供全国百姓交易使用,并且严禁商业贸易中使用金银作为交易货币,同时给官员发俸薪也使用大明宝钞。

朱元璋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 领先西方6个世纪 却把明朝百姓害惨了

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就问,发行纸钞不是朱元璋的创举啊,在唐朝、宋朝就已经有了交子、会子。这里和大家简单解释一下,朱元璋所发行的大明宝钞和交子、会子不同,简单来说是“没有准备金的纯粹信用代币”。在朱元璋之前,任何国家或政府发行纸币都需要国库中储备一定的金银作为担保,而朱元璋发行的宝钞是没有贵金属货币作为担保的。

朱元璋所开创的这个制度足足领先了西方6个世纪,直到1971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与黄金挂钩制度被废除,美元与黄金脱钩,也意味着其他国家的钞票也不再与黄金白银有联系,“没有准备金的纯粹信用代币”才开始流行起来。

开国之初,百废待兴,没有经济金融学知识的朱元璋怎么会有如此创举呢?其实这都是被形势所逼和朱元璋的无知所造成的。

朱元璋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 领先西方6个世纪 却把明朝百姓害惨了

在古代,用作货币的物品五花八门,金、银、铜、珠宝、丝绢...都曾经当作货币供人们交易使用,但在发展过程中,其他物品都因为各种原因被淘汰,金银铜成了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货币。中国古代因为金银数量不足,铜钱的流通量最大,百姓也最常使用。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也曾经试着铸造铜钱作为流通货币,也就是“洪武通宝”,但铸造下来,朱元璋发现用铜铸币一是成本过高,二是铜的价值不高,如果百姓购买贵重商品,用铜交易也不便利。使用金银的话,又苦于当时金银的开采量不足,不足以支撑起整个货币体系。于是他便转而向他的老对手元朝学习开始发行货币,并明令禁止金银使用。

朱元璋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 领先西方6个世纪 却把明朝百姓害惨了

但朱元璋对元朝的学习却止于皮毛,他只看到了元朝发行纸币、禁用金银,却没有洞察到元朝货币之所以能够流通并且币值稳定,在于元朝前中期所发行的货币都是有金银作为储备的,百姓可以直接拿着钞票到“钞库”兑换真金白银,百姓才会认为他们手里的“钞”和金银一样值钱。

朱元璋不知道发行纸币背后的各种金融准备,他以为只要有朝廷的权威作为保证,那钞票就会有信用价值,而现实却狠狠打了他的脸。

大明宝钞发行以后,为了维护宝钞的权威,朱元璋不仅禁用金银丝绢作为货币,后来一并连铜钱也禁用了,只允许百姓使用宝钞。

虽然这些宝钞面额上写着一百文、五百文,但百姓们却根本不信任这些纸币,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纸币后面并没有金银作为准备金,加上朝廷滥发宝钞,马上陷入了通货膨胀。

朱元璋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 领先西方6个世纪 却把明朝百姓害惨了

而更为可笑的是,就连朝廷也知道发行的宝钞不值钱,于是在向百姓收税时都选择直接收粮食而不是宝钞。朝廷自己都不信任宝钞,百姓自然就更不信任了,他们私下里依然选择使用白银作为交易货币。因此宝钞发行后不久,价值就来了个大跳水,面额400文的宝钞发行不到30年,其交易价贬值为发行时的十分之一。

百姓们辛辛苦苦挣得的用“宝钞”,因为贬值太快,很快就失去了流通价值,事实上就成了一堆废纸,朱元璋这一创举真是把百姓坑惨了。明朝的官员们事实上也是这一制度的受害制度,俸禄本来就低,朱元璋还给他们发一堆废纸,这不是逼着他们去贪污从而养家糊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