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被灭以后,其国君下场如何?这支游牧民族后来去了哪里?

碣石樵子


这个问题值得一说。

中山国是狄人建立的国家,被赵武灵王所灭,最后一任中山王被放逐到肤施(陕西米脂西北)。中山国的消亡,也意味着曾经是华夏第一大患的狄人,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被华夏这个大熔炉给熔化与融合了。

在历史上,狄人主要有三支,分别是长狄、赤狄、白狄。

长狄较弱,最早衰落。公元前616年,长狄大举进攻齐国与鲁国。鲁国大夫叔孙得臣率军迎战,在咸地战役中,一举重创长狄军队,俘虏并杀死其首领长狄侨如。这是华夏族在一系列的“攘夷之战”中的重要一役,长狄经此一役,一蹶不振。

下面我重点说说赤狄与白狄。

1 赤狄的兴衰

西周覆灭后,开启了诸侯混战的春秋战国时代,戎狄势力乘虚而入,成为华夏诸国之心腹大患,其中以狄人中的赤狄最为凶悍。

公元前七世纪六十年代,是赤狄势力极盛的时期。

赤狄先后攻破邢国、卫国,以齐桓公之强,也仅能阻止其深入中原,无法对其形成致命的打击。狄人四处出击,公元前666年,赤狄中的皋落氏向晋国发动进攻,晋献公命令太子申生率兵讨伐,并且在稷桑击败皋落氏。

晋文公上台后,面对日益强大的狄人,着手组建新的军队,即“

三行”。针对狄人军队主要是步兵的特点,晋国新建立的三军,也是以步兵为主,主要用于防备狄人的进攻。
三年后(公元前629年),晋文公又将“三行”改编为新上军与新下军,晋国总计有五个军的兵力,抵御狄人成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公元前606年与605年,赤狄军队两次入侵齐国。

公元前603年,赤狄进攻晋国,包围怀地与邢丘两地。晋成公打算出兵与赤狄决战,大将荀林父提出一个骄纵狄人的战略:“使病害其民,恶贯满盈,然后可一举歼灭之。”

次年,即公元前602年,赤狄军队再次攻晋,把晋国向阴的庄稼给割走了。赤狄不仅对外连续发动对晋国的进攻,对内也役使其他狄人部落。狄人的内部矛盾很尖锐,在这种情况下,晋国元帅郤缺决定充分利用狄人的内部矛盾,与众狄和解,孤立赤狄。公元前598年,晋景公与除赤狄外的诸狄人部落首领达成和解协议,这个成功的外交行动,对晋国稳定边疆起到重要作用。

当时赤狄主要有四个部落:潞氏甲氏留吁铎辰

公元前594年,赤狄的潞氏部落发生内乱,晋国元帅荀林父乘机出兵,与潞氏赤狄曲梁(山西省潞城县西)决战,围歼敌军,潞氏灭亡

灭潞之战次年(公元前593年),晋景公以名将士会为统帅,率领大军进击赤狄的三个部落。这次扫灭赤狄余部的战争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甲氏、留呈、铎辰三个部落全部被晋军攻破,土地并入晋国的地盘。

赤狄残部逃到

廧咎如(河北安阳西),为了防止赤狄的重新崛起,公元前588年,晋国中军元帅郤克会同卫国将领孙良夫,共同发动对赤狄的最后一战。赤狄余部无法抵挡晋、卫联军,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至此,在晋国一连串打击下,赤狄退出历史舞台

2 白狄的衰亡

起初,白狄势力不如赤狄。

殽山之战后不久,白狄军队入侵晋国。虽然这次入侵被晋国军队击退,可是在战斗中,晋军元帅先轸战死。不久后,箕城之战中,白狄军队遭到重创,首领被晋军将领郤缺俘虏。

赤狄被消灭后,狄人的活动,一度消失在众人的视野里。过了数十年,狄人中的白狄势力开始转强,再次对华夏族安全构成威胁。

白狄势力转盛后,建有三个国家,分别是:鲜虞。在这三个国家中,鲜虞的力量最强大,肥国与鼓国力量较弱。

公元前530年,晋国名将荀吴率领一支晋军,假称要与齐国军队会师,向鲜虞借道通过,鲜虞不敢得罪晋国,答应其要求。荀吴的晋军兵团迅速穿过鲜虞,但不是前往与齐国会师,而是挺进到昔阳,进攻肥国。在晋军凌厉而又坚决的打击下,肥国很快抵挡不住,首领被晋军俘虏,肥国亡于晋人之手

这样一来,晋与白狄的战争全面展开了。

公元前529年荀吴秘密集结一支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突破鲜虞国的边境线,长驱直入。鲜虞国仓促应战,被有备而来的晋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荀吴指挥战车部队一路追击,大获全胜。

两年后,荀吴再下一城,攻破鼓国,成为成为光彩夺目的攘夷英雄。不过,在鲜虞的支持下,鼓国在昔阳城复国。公元前520年荀吴制订了一个绝密的计划,驻守东阳的晋军伪装成买卖粮食的商队,有些则伪装成其他商贩,奇袭昔阳城,一战又把鼓国给灭了。

鲜虞成为白狄中硕果仅存的势力,这就是后来战国时代重要的国家之一:中山国。关于中山国被灭的详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以前的相关回答。这个白狄国家在战国时代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一代雄君赵武灵王动用二十万大军,花了十二年才摆平中山。

中山国灭后,狄人的历史就此终结,融入华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