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職時間最長的古代「大法官」:曹魏高柔

東漢在黃巾大起義後就陷入分裂狀態,最後最強的幾股軍閥勢力割據一方,最終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即使在戰亂期間,有頭腦的軍閥首領還是試圖在自己控制地區維持一定的法治局面,以利於鞏固政權,更容易進行戰爭動員,從而在混戰中取勝。因此,東漢以後的長期混戰及分裂,並不意味著法制的完全崩潰,法官依然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可以作為這一時期法官典型的,就是曹魏及司馬氏集團幾朝元老的高柔。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人。他出身官宦家庭,父親高靖在東漢末年時擔任蜀郡都尉,高柔沒有跟隨父親去任所,留在家鄉。不久天下大亂,軍閥四起,陳留太守張邈也起兵,服從兗州刺史曹操的統轄。高柔家鄉父老商量去從,高柔說:陳留這個地方地據中原要道,是“四戰之地”,恐怕難逃戰火,建議大家早做避難準備。可是父老們都以為張邈和曹操關係緊密,可以保證地方安全,高柔只是個少年,見識不足。高柔去意卻很堅定,他的堂兄弟高榦是袁紹的外甥,當時正在河北袁紹集團控制地區,高柔就與家人去河北。路上聽說父親在蜀郡去世,又不顧兵荒馬亂路途遙遠,趕往蜀郡治喪。不一兩年果然張邈與曹操發生大戰,陳留郡被戰火破壞殆盡。

任職時間最長的古代“大法官”:曹魏高柔

曹操逐漸割據中原地帶,高榦與高柔歸降曹操。高柔被任命為菅縣縣長,前去赴任時,縣府裡過去有違法事情的書吏提出要辭職,高柔卻加以挽留,表示既往不咎,只要今後好好的就行。第二年,堂兄高榦在幷州舉兵反曹,高柔沒有參與,但曹操自然心中生疑,命他為“刺奸令史”,專門清查內部案件。高柔做得非常得體,處法允當,有案即審即查,獄中沒有滯留未判的犯人,每晚都看文書到深夜。曹操得知後才對他放心,把他調到自己的丞相府任職。

213年(建安十八年),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曹操修建魏國的社稷宗廟,後在魏國設置尚書、侍中、六卿等官職,魏國成為國中之國。高柔先被任為魏國朝廷的尚書,後來又回到漢朝丞相府,擔任主管司法審判事務的“理曹掾”。從此開始成為專職的法官。

曹操集團的軍法極其嚴酷,為了防止士兵逃亡,規定全軍將士的親屬都集中居住、列為專門的戶籍,成為政府的人質。士兵有逃亡的,就抓捕其親屬嚴加拷打審問,抓不回逃兵,知情的親屬都要處死。高柔擔任理曹掾不久,就發生了一起這樣的案件。

軍隊的吹鼓手宋金等人在合肥逃亡,宋金的母親、妻子、兩個弟弟由此都被捕,主審官員認定他們都是宋金逃亡的知情人,建議全部處死。高柔向曹操寫了書面報告,說:“逃兵確實可惡,但是有時逃兵也會後悔的。如果寬大他們的親屬,一來可以讓接納逃兵的敵軍對逃兵發生懷疑,二來可以引誘逃兵回心轉意。原來的舊法只能使逃兵絕望、堅定逃亡的決心。再來加重處罰的話,只會使其餘的士兵畏懼,唯恐要株連自己,也有逃亡的念頭。所以重刑非但不能制止逃亡,反而會增加逃亡。”高柔的意見得到了曹操的欣賞,下令不處死宋金的親屬,由此很多被牽連的逃兵親屬都得以存活。(來源:文史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