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要去刚兑,平台还怎么做兜底?

都要去刚兑,平台还怎么做兜底?

01

网贷发展的早期,为了增加信任度。

每家平台的官网,都会设置“安全保障”一栏。来明示:平台对逾期、坏账处理的措施、用户资金安全的保障。

套路一般都会有这么几个:

1)风险准备金。还有的名字,叫质量保障服务专款、用户利益保障机制等等。其实本质都一样

2)合作机构担保,或者回购逾期、坏账。

3)实物资产足值抵押,保障还款。

4)履约保险保障

5)第三方机构担保

前四个基本异议不多,但通常第五个却事故频发。

02

很多早期平台的负面,就来自于平台第三方担保机构。这看起来“天衣无缝”的平台保障措施,很多情况被扒出与平台关联。

这么一来,不是左手倒右手,变相的自担自保吗?这还了得?

通常被曝“自担自保”,投资者就会闻之色变,将平台与风险划等号。

可实际上,在我们列的前四项大家都接受的保障措施,实质很大程度都是“自担自保”。

比如:风险准备金,就是平台拿来兑付的自有资金,是最直接的自担自保。

合作机构回购、担保,可以算真正意义上他方担保。但为了控制风险、稳住资产供应,平台通常对合作机构有参股、甚至控股。

因此,合作机构的回购与担保,也相当于平台自我担保。

实物足值抵押保障还款,更偏向是风控措施。非兜底措施。暂且不论。

履约保险,则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过相当于提取风险保证金,放到了保险公司那里而已。

当然如果平台真是以投保的方式,买保险来保障履约。这方式还是值得认可的,这确能起到隔离保护的作用。

关键是:履约险在网贷流行时,很多平台与保险公司签合作的是履约险,暗地里却是抽屉协议。逾期与坏账了,平台仍是自我兜底。

这也是履约险一度流行,后又消失的原因。除了监管上的敏感,是这种花钱又不挣利的合作着实没有可持续的逻辑。

03

当下,因着政策监管,平台被要求去刚兑、去本息保障的指令明确。

那么逾期、坏账兜底走向何处呢?

监管政策里,给平台留了一个出口:无关的第三方担保。

其实看到这一条:网贷内行人,就已经了解:监管还是放开了平台兜底的口子。

无关的第三方担保,很多情况还是“关联”的第三方担保。

这个逻辑,跟银行产生不良,而将不良资产会转移给关联的特殊资产处置机构处理,是一样的。

原因是:如果不良资产处置是个肥差,那么平台何不成立一个独立公司,自己处置消化?

而如果坏账、不良资产是个废柴,

别人也没法接手这烫手山芋。

往往还是自己兜着。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平台在撤掉风险准备金、用户利益保障机制,等等“本息保障”的措施,转由第三方机构担保、代偿时,却并不提及是哪家第三方机构。

原因在于,这无关的第三方很多情况并不那么值得推敲

2017年末去刚性兑付大事件的人人贷。

平台取消用户利益保障机制后,转而由第三方机构代偿。没有透露是哪家第三方机构。

积木盒子的穹顶计划,同样也没有明确标是哪家第三方。

所以,要说开平台这些兜底方式。就会了解,平台稳不稳根本不在于它设置了、改换了或取消了、撤掉了什么安全保障措施。

而就在于平台本身是否靠谱。

也不用太过在意,被曝光的负面里有“自担自保”这一项。究其实质,每一平台都在靠着自我兜底活着。

之所以风险准备金,第三方机构担保的存在,能对投资人起到安抚作用是:

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平台,资金宽裕的一面。有抵御风险能力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