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还有不“兜底”的SP吗?

SP(ServiceProvide)缘起于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开展多品牌车贷业务需要,由于SP不需要承担担保责任,成立之初便与银行系下的担保公司形成泾渭分明的差异,也成为后期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的渠道标准模式。

SP成立初期,由于市场竞争主体少,汽车金融市场呈现“蓝海”之势,SP赚了个“盆满钵满”、汽车金融公司在低风险前提下实现了资产扩张、收益提高,市场一片祥和。任何企业都是趋利性的,汽车金融行业概莫能外,一时间,银行、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P2P等资金平台蜂拥而至,“蓝海”迅速演化为“红海”,经销商渠道由4S店下沉至二级经销商,风险呈现出上升势头,资金方和SP的关系变得不再“和谐”。

原创|还有不“兜底”的SP吗?

众所知周,“损失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保留”是金融机构应对风险的四大方法,作为风险转移的具体手段之一,很多汽车金融机构都有“由代理商提供担保责任”的诉求,尤其是逾期率超过汽车金融机构所能容忍的“临界点”之时。

由于在签署代理合同时,汽车金融机构与SP签订的合同大部分是没有承担“担保责任”条款。因此,一旦出现客户违约逾期、以及恶意欺诈之时,部分汽车金融机构便会要求SP进行代偿。

如果SP拒绝代偿请求的话,部分不良汽车金融机构会通过以下集中常见方式来解决:

1.暂停业务审批及放款,要求经销商积极清收,降低逾期率至目标值。

2.暂停返利结算,甚至从返利中将损失予以扣除直至完全覆盖。

3.从SP保证金中予以扣除,并要求SP补足保证金余额。

而对于SP而言,由于汽车金融机构的放款时效性问题,SP往往为经销商进行全额垫资,以实现和经销商建立良好业务合作关系,一旦暂停业务审批及放款,SP的资金压力、还款(SP寻求第三方短期垫资)压力骤升,而由于车辆抵押无法撤销,只能“抗到底”;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很多SP的盈利点都体现在返利或者差额放款上,而暂停结算返利,意味着SP将会失去盈利来源,运营成本压力也便随之而来;而补足保证金则意味着SP沉没资金、沉没费用的增加,使得为经销商垫付车款的资金危机更加雪上加霜。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何降低逾期率,控制客户逾期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SP的命门所在。传统的SP是偏销售型的,投资人往往是一线销售出身,对渠道拓展、客户获取驾轻就熟,而对SP的业务风险控制则“不重视、缺标准”,表现为组织架构不健全、方法不专业、工具不完善,谈不上建立了自己的风控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这种SP出现逾期问题甚至是欺诈问题,也是必然的。

SP的发展,离不开信审风控对其保驾护航,未来的SP,已经没有绝对的不“兜底”型SP,汽车金融机构将寻求建立的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