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武僧七輩爺

歷史學家以傳說和記載為線索,通過實物或者其他史書印證來確定歷史。

季羨林說文化傳承載體有兩種:一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文獻典籍;另一則是人工興建的建築物,如萬里長城、嵩山少林寺等。我認為季羨林先生把歷史和文化的概念混淆了,文化傳承最重要的載體應該是人。

少林寺武僧七輩爺

圖片

口口相傳的歷史和文化,構成了少林文化的主體。眾所周知,清代以前的少林寺是沒有志書的,中國的歷史或者地方誌書中提到少林寺的文字並不是很多,利用這些僅有的文字去相互對證,並質疑少林文化,這本身就顯得滑稽和淺薄。文化是什麼,文化是一種精神、一種品格,歷史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糾纏於歷史本身,會削弱文化的內涵。而少林文化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寺僧口口相傳的文化,少林武僧七輩爺就是其中之一。

少林武僧頭輩爺爺名曇宗,保過唐王立過功。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少林寺的壁畫、石碑都記載了。

二輩爺爺名廣宗,欽封國師定國公。這個人估計很少有人知道,人們知道更多的是二輩爺爺緊那羅王。但是緊那羅王為何被奉為二輩爺,就很少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而在我知道的版本中,緊那羅王是三輩爺。

三輩爺爺緊那羅王,趕元王立下頭一功。大家知道的,只有緊那羅王嚇退紅巾軍的故事。元朝的時候,少林寺皇家寺院的身份最為招搖,因此元末少林寺和尚最先出來反抗蒙古族皇帝的統治的事蹟就鮮為人知。緊那羅王趕元王的故事,最能體現少林寺與政權的關係——少林寺親近政治,但並不是政治的附庸,他們只是幫助相對正義的一方。在元朝剛建國的時候,少林寺幫助英明的元王平定天下;在元王昏庸、民不聊生的時候,少林武僧又揭竿而起,成為起義者。

四輩爺爺名小山,掛過三次招討印,領過三次皇家兵。小山的塔是少林寺塔林中最氣派、最特別的一座。難怪素喜老和尚在徒弟為他建壽塔時,對自己的塔的要求的標準就是要像小山塔,並將自己的塔建在小山塔旁邊。但是經過一些迂腐的歷史學者的考證,小山方丈居然成了不會武術的文和尚。

五輩爺爺名月空,領旨掛帥去徵東。月空和尚的故事,中央電視臺播過的一部電視劇《少林僧兵》讓世人皆知。但是《少林僧兵》最大的敗筆就是不瞭解佛門規矩,劇中的月文是個癱瘓,癱瘓的人怎麼能出家?要知道五根不全的人是不能當和尚的。當今法王寺方丈釋延佛是個特例,少林寺方丈之所以願意收他,那是郝釋齋說情和變通的緣故。

六輩爺爺無言公,欽封國師太子翁。這無言道公曾經是明朝太子的老師。此外,明朝有8位王子出家少林,無言道公就是他們的師父。

七輩爺爺官最小,十州提督杜友明。清朝的時候,由於少林武僧創辦了反清復明的主要力量“天地會”,清朝的皇帝不喜歡少林寺,海寬之後再也沒有任命過少林寺方丈。杜友明作為唯一還俗的少林武僧的崇拜者,也許是出於政治上的原因。

從少林武僧崇拜的七輩爺來看,除了緊那羅王外,都是因為他們受到了政權的惠顧,這給人的感覺好像少林寺善於投靠官府,並以高官為榮。其實不然,少林武僧七輩爺中只有三輩爺緊那羅王在少林寺內擁有殿堂,併成為少林武僧的信仰中心,這正說明少林武僧是支持正義的。

不是不相信歷史,是因為歷史本身太錯綜複雜。我更相信口口相傳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