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爲何被稱爲唐之名將?

鄧衍強


王忠嗣是唐朝名將。原名叫王訓,以善戰而聞名,為唐朝政權的鞏固和安邊撫民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他的父親叫王海賓,以驍勇而聞名。唐開元二年,唐和吐蕃發生了戰爭,王海賓擔任唐軍先鋒率其部拼死作戰,接連打敗吐蕃軍隊,多次立功,引起了其他將領的嫉妒,在一次戰役中,王海賓苦等援兵不至,終因寡不敵眾,戰死。當時,王忠嗣才只有9歲,唐玄宗因為感念他父親為國陣亡,就把他收養在了宮中,並且賜名叫忠嗣,意思是說,是忠臣之後。少年的王忠嗣身上的這種勇敢精神一些都不亞於他的父親。在跟隨兵部尚書蕭嵩鎮守河西的時候,就曾有過一次驚人之舉。當時蕭嵩準備回朝,王忠嗣認為自己身無寸箭之功沒有顏面面見天子。於是他不顧唐玄宗對他下的禁令,率領數百精銳偷襲吐番,當時正碰上吐蕃首領舉行大閱兵,手下的人見此情形紛紛要求撤退,但忠嗣沒有聽從,提刀略陣,斬殺敵人數千人,可見其勇猛至極。開元二十六年,河西節度使杜希望準備進攻吐蕃的新城。他特意請求抽調王忠嗣跟隨軍隊出征。作戰中,王忠嗣很是驍勇,大敗吐蕃。這一年秋天,吐蕃大舉反攻,來勢洶洶,唐軍不敵,在這危急時刻,王忠嗣挺身而出,大戰吐蕃大軍,這時杜希望趁機率全軍發起猛攻,吐蕃最終被打敗。王忠嗣因功升任左金吾將兵。

王忠嗣除了勇猛過人,在用兵打仗方面也很有一套,果敢慎戰,不打無把握的仗,所以每戰必勝。天寶元年,突厥發生了首領,烏蘇米施被擁立為首領,唐玄宗派遣使臣讓他歸順,遭到了拒絕。王忠嗣奉命率大軍進駐磧口,進行戰略性的威脅,不得已,烏蘇米施可汗請求歸降,但是卻遲遲不見行動,王忠嗣有所察覺,就採用反間計,烏蘇米施遭到部下襲擊逃走,王忠嗣這才從容的出兵,攻取他的右廂,得勝而回。從這以後,王忠嗣很得唐玄宗的器重,到天寶四年,他已掌握有朔方,河東兩節度使帥印,由其負責鎮守。第二年,又接替皇甫惟明的職務,兼任河西,隴右節度使,之後他又採取了許多措施建設邊疆,比如修築城堡,購買胡馬來增強唐朝軍隊的騎兵力量。因作戰有功,多次被升官。

但正所謂樹大招風,引起了宰相李林甫的嫉妒,王忠嗣如若入朝為相,則自己權力必將被削弱;再有王忠嗣從小就和太子李亨一起長大,現在手握重兵,是李亨的重要支持者,而當初李隆基想要立李亨為太子的時候,李曾極力反對,二人就此結下怨恨。一旦李亨在王忠嗣幫助下羽翼豐滿,對其不利,故李林甫必欲除之而後快,就誣陷王忠嗣,唐玄宗聽信了讒言,將其召回,嚴加審訊,定為了死罪。幸虧哥舒翰極力搭救,唐玄宗這才免去王忠嗣死罪,將其流放,貶為了漢陽郡太守。天寶八年,王忠嗣抑鬱而死。

在王忠嗣死後的第六年,就爆發了安史之亂,如果王忠嗣若是沒有死,也許就有可能阻止安史之亂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