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为何被称为唐之名将?

邓衍强


王忠嗣是唐朝名将。原名叫王训,以善战而闻名,为唐朝政权的巩固和安边抚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父亲叫王海宾,以骁勇而闻名。唐开元二年,唐和吐蕃发生了战争,王海宾担任唐军先锋率其部拼死作战,接连打败吐蕃军队,多次立功,引起了其他将领的嫉妒,在一次战役中,王海宾苦等援兵不至,终因寡不敌众,战死。当时,王忠嗣才只有9岁,唐玄宗因为感念他父亲为国阵亡,就把他收养在了宫中,并且赐名叫忠嗣,意思是说,是忠臣之后。少年的王忠嗣身上的这种勇敢精神一些都不亚于他的父亲。在跟随兵部尚书萧嵩镇守河西的时候,就曾有过一次惊人之举。当时萧嵩准备回朝,王忠嗣认为自己身无寸箭之功没有颜面面见天子。于是他不顾唐玄宗对他下的禁令,率领数百精锐偷袭吐番,当时正碰上吐蕃首领举行大阅兵,手下的人见此情形纷纷要求撤退,但忠嗣没有听从,提刀略阵,斩杀敌人数千人,可见其勇猛至极。开元二十六年,河西节度使杜希望准备进攻吐蕃的新城。他特意请求抽调王忠嗣跟随军队出征。作战中,王忠嗣很是骁勇,大败吐蕃。这一年秋天,吐蕃大举反攻,来势汹汹,唐军不敌,在这危急时刻,王忠嗣挺身而出,大战吐蕃大军,这时杜希望趁机率全军发起猛攻,吐蕃最终被打败。王忠嗣因功升任左金吾将兵。

王忠嗣除了勇猛过人,在用兵打仗方面也很有一套,果敢慎战,不打无把握的仗,所以每战必胜。天宝元年,突厥发生了首领,乌苏米施被拥立为首领,唐玄宗派遣使臣让他归顺,遭到了拒绝。王忠嗣奉命率大军进驻碛口,进行战略性的威胁,不得已,乌苏米施可汗请求归降,但是却迟迟不见行动,王忠嗣有所察觉,就采用反间计,乌苏米施遭到部下袭击逃走,王忠嗣这才从容的出兵,攻取他的右厢,得胜而回。从这以后,王忠嗣很得唐玄宗的器重,到天宝四年,他已掌握有朔方,河东两节度使帅印,由其负责镇守。第二年,又接替皇甫惟明的职务,兼任河西,陇右节度使,之后他又采取了许多措施建设边疆,比如修筑城堡,购买胡马来增强唐朝军队的骑兵力量。因作战有功,多次被升官。

但正所谓树大招风,引起了宰相李林甫的嫉妒,王忠嗣如若入朝为相,则自己权力必将被削弱;再有王忠嗣从小就和太子李亨一起长大,现在手握重兵,是李亨的重要支持者,而当初李隆基想要立李亨为太子的时候,李曾极力反对,二人就此结下怨恨。一旦李亨在王忠嗣帮助下羽翼丰满,对其不利,故李林甫必欲除之而后快,就诬陷王忠嗣,唐玄宗听信了谗言,将其召回,严加审讯,定为了死罪。幸亏哥舒翰极力搭救,唐玄宗这才免去王忠嗣死罪,将其流放,贬为了汉阳郡太守。天宝八年,王忠嗣抑郁而死。

在王忠嗣死后的第六年,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如果王忠嗣若是没有死,也许就有可能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