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特寫」數字時代,經濟發展有質量更有溫度

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青海省在過去的一年持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促進了結構加速優化,動能轉換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的含金量更高、成色更足,民生改善方面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青海特寫」數字時代,經濟發展有質量更有溫度

聚焦短板 撬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6年,青海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8%;2017年,青海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7.3%;2018年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中,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增長7%左右。保持中高速增長,但增速有所回調,這是青海省以生態保護優先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有舍有得,轉型再造的必然結果。

“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效”,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八項重點工作之一。找出並填平在以往高速增長階段被掩蓋或忽視的各種低效率窪地,夯實兼具效率和競爭力的穩固基礎,是青海省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關鍵。

因此,對於傳統的重工產業,青海省將於2018年開展“工業強基發展年”活動,實施“雙百”工程,推動鹽湖資源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培育發展鋁、銅、鉛、鋅等下游精深加工及高附加值產品,建設千萬噸油氣田及油氣化工產業集群,實施格爾木大型能源儲備基地項目,開展“軍民產業融合示範引領行動”,推進現有產業向高質化、高端化、綠色化轉型。

強化創新力量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2018年,青海省將以打造工業4個千億元產業為重點,大力實施鋰電產業和光伏製造擴能提升、裝備製造和生物產業發展、新材料產業鏈條延伸、關鍵技術突破、信息技術應用示範五大工程,打造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加強環柴達木地區資源勘查,積極引進一批集成電路用硅料、碳纖維材料等產業鏈延伸及補鏈項目,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

同時,提高科技創新驅動力,建設鹽湖資源、太陽能、鋰電池等創新集群,突破鋰鹽高純化、鋁鎂合金深加工等一批關鍵技術。提升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藏藥新藥開發等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創新高地。實施農牧業“1020”工程,“兩個倍增”工程和科技“小巨人”計劃,設立提質增效專項基金,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

2016年8月,青海省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青海省大數據公司”)正式落戶青海。青海省大數據公司充分利用股東九次方大數據的技術優勢和戰略優勢,協助全省各級政府挖掘手中的數據富礦,打通政府大數據壁壘,挖掘各個產業的大數據應用價值,實現治理思維和模式的變革,積極助力青海邁向大數據時代。

在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幫助下,青海省大數據公司的每一步發展,都預示著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在青海大地昂揚的發展態勢,為新興技術企業紮根青海提供了強大的信心。

釋放紅利 發展成果惠及民生

易地扶貧搬遷兩年累計完成‘十三五’搬遷安置計劃的85%,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0個百分點;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由每人每月140元增加到155元,月均增加15元,位列西北第一位、全國第四位;率先實現全省職工和城鄉居民異地就醫信息系統與國家平臺的對接,截至2017年底,青海省上傳參保人員信息7.29萬條,發生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業務3105例……一組組詳實的、喜人的大數據,青海省“亮”出了一份合格的民生成績單。

做好數字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截至2017年,青海省累計投入各類項目資金107.7億元,對全省1200個村莊實施了高原美麗鄉村建設,佔行政村總數的28.8%。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提升,全省農牧區人居環境發生巨大變化,這組數據展現出來的,則是農牧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得到了極大提高。

此外,2017年青海省教育項目建設投入達到30.08億元,實施了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創“十三五”以來新高。這組數據表明,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的發展理念,助推全省教育投入實現了新突破。來源:青海省大數據有限責任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