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MSCI指數

淺談MSCI指數

加入微信信公董辦交流群(infaithjinjin),看更多精彩乾貨!

北京時間5月15日凌晨,MSCI公佈了半年度指數成分股調整結果,其中有234只A股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將於6月1日正式登上國際舞臺。MSCI是什麼?A股被選入其指數體系又會對中國市場造成怎樣的影響?彆著急,信公君快馬加鞭的趕來帶大家看一看。

MSCI到底是什麼?

MSCI為美國著名的指數編制公司,在中國習慣被稱為明晟公司,全稱為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成立於1968年,是首家全球基準供應商、指數數據和公司信息的提供者。其旗下編制了多種MSCI指數,包括1969年發佈的發達國家系列指數、1987年的新興市場系列指數、1995年的所有國家系列指數、1999年的歐元指數及2000年的中華和金龍指數等。由於新興國家的不斷髮展,其證券市場也在不斷前進和壯大,作為全球範圍內投資組合經理採用最多的基準指數,MSCI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指數編制以覆蓋不同的行業、國家及區域。因此在2001年5月,MSCI宣佈正式以自由流通股數權重計算方法編制指數。

截至2015年6月,全球約有10萬億美元資產以MSCI指數為基準,而位於全球前一百的最大資產管理者中,有97個是MSCI的客戶,超過790支ETF以MSCI指數為追蹤標的。換言之,MSCI指數作為投資組合的基準指數,其在全球範圍內認可度極高,那麼被它納入指數的股票,自然也會有更大的幾率被全球各大機構挑選中,吸引更多的資金入場。

MSCI的中國相關指數體系是怎樣的?

在具體討論本次A股“入摩”的問題之前,信公君先來幫助大家理清MSCI的指數體系以及其與中國A股之間的關係。

目前MSCI依據資本市場成熟程度的劃分,總計覆蓋了約23個發達市場、28個新興市場、以及一些前沿市場和獨立市場的股票,對其進行分類篩選後,編製成MSCI指數。首先,23個發達市場指數,就組成了MSCI發達國家系列指數;28個新興市場指數,就組成了MSCI新興市場系列指數,然後發達市場指數和新興市場指數又被囊括在MSCI所有國家系列指數內。由於發達市場和新興市場最具有投資價值,因此相應的指數也是關注度最高的MSCI指數。

其實早在MSCI宣佈將A股市場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與MSCI全球基準指數之前,市場中已經有一系列覆蓋中國A股的MSCI相關指數了,但遺憾的是這些指數多是MSCI中國指數系列(MSCI China Indexes)的,即是提供給專門關注中國市場的全球投資者的。這些指數選股均很侷限,且並不在新興市場指數的範疇內,例如MSCI A+H股指數(MSCI A+H Index)選股範圍侷限在A股和H股市場內,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MSCI China A Onshore Index)、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MSCI China A International Index)更是專門針對中國A股設立的指數。而MSCI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作為MSCI中國指數系列中的旗艦指數,被囊括在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全球市場指數下面,是被眾多投資者和機構認可和追蹤的中國指數,在這之前卻根本沒有把中國A股納為它的選股範圍內。

淺談MSCI指數

因此本次所說的A股“入摩”意義之重大,指的是A股股票被首次正式引入MSCI中國指數及MSCI新興市場指數,從而帶來全球指數基金的配置。這新增的234只A股股票,按照自由流通調整因子調整後市值的2.5%計入指數,將在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分別佔1.26%和0.39%的權重,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石油三隻A股是市值最大的新增個股。按照計劃,這些股票將於今年8月進一步調整後按照市值的5%計入指數。

MSCI為什麼之前嫌棄A股企業呢?

既然MSCI指數如此權威,作為股票總市值全球第二的中國A股市場,為什麼之前並未被納入呢?其實早在2013年開始,中國證監會就一直積極與MSCI溝通,希望能夠入圍MSCI指數,但連續三年都沒有成功。簡單來說,如果A股上市公司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那麼全球範圍內跟蹤此指數做決策的機構和投資者就會相應的配置這些A股股票,但由於之前中國的資本市場海外資金進入和退出都較為困難且有額度限制,同時MSCI方面認為A股市場的資本管制、額度分配、收益權以及停復牌機制等等存在問題,其市場化和規範化均尚待提高,因此此前針對A股納入MSCI的幾次審議都沒能通過。

為了能夠解決MSCI提出的關於我國A股市場的問題,中國證監會也是積極的在有針對性的改進監管規則,同時解決海外資金流入的限制。早在“入摩”之前,與之相匹配的一系列市場開放措施已經開始陸續推進。例如中國證監會此前擴大了互聯互通每日額度,將滬股通和深股通的每日額度調高至520億人民幣,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和深股通每日額度調整至420億人民幣,是原來的四倍之多。因此本次“入摩”成功,也同時是對我國資本市場努力推進開放的肯定。

納入MSCI指數有什麼意義和影響?

雖然本次A股被納入的初始權重並不高,但“入摩”的意義遠不止如此。納入MSCI指數被認為是中國市場在逐步受到國際認可的表現,也是我們融入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舉措。具體來看,短期市場影響將會表現在流動性和市場情緒兩個方面。據統計,全球目前有12萬億美元資金跟蹤MSCI的指數,有1.7萬億美元資金跟蹤新興市場指數,納入MSCI將意味著A股被全球資本配置,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市場,外資的流入將為A股市場注入新鮮血液,為中國企業提供資金的同時,也將通過A股市場分享紅利。根據多家券商研究,按照目前5%納入,未來100%納入粗略測算,短期內將為A股帶來約1,000億元,長期約1.7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增量資金;而從市場情緒角度考慮,納入MSCI指數將會給市場帶來提振作用,改變A股以往持續震盪的局面。畢竟中國A股是出了名的散戶多,而加入MSCI指數後,隨著外資的流入,將有望改善A股市場的投資結構,預計可能會出現機構之間的博弈,減小A股因散戶追漲殺跌造成的波動風險,從而推動市場朝更加成熟的方向發展。但值得提醒的是,這並不等於散戶投資的風險降低了,因為國際基金很注重價值投資,擅長長線佈局,股民未來在A股投資時,更需要把握估值,對公司進行分析和判斷後決策,切勿盲目跟風。

從長期影響來看,A股納入MSCI指數不僅能夠加速A股國際化進程,進而對投資者結構、交易風格和產品生態產生一系列的影響,同時還利好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完成國內資本市場與全球金融市場融合,成為中國市場開放的重要時刻。

根據對之前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國家股市追蹤後發現,60%以上的國家在被納入一個月後股市出現上漲,61.5%股市在一年後上漲幅度超過10%。由此可見納入MSCI對股市大概率有積極正面的影響。但這種影響大多表現在短期內,並不能判定中長期外資流入和納入MSCI有直接關聯。

淺析納入MSCI指數名單

下面,信公君對今天公佈的正式“入摩”名單中234只A股股票進行了簡單的分類。本次入選名單的股票,是首先將包含A股、H股、B股、紅籌股、P股以及海外中概股在內的所有中國股票按照自由流通市值降序排列,累加到85%後,篩選出其中在A股上市的股票組成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隨後進一步通過篩選大盤股、剔除一年內累計停牌時間超過50天的股票、剔除非互聯互通的股票等權衡得出的。介於MSCI選股青睞於高流通市值的大盤股,本次入選的股票超過八成來自主板,其餘的來自中小企業板;對其按照所屬申萬一級行業劃分,名單覆蓋行業十分廣泛,其中前三大行業分別是非銀金融、銀行、醫藥生物三大行業,為30家、20家和18家,合計佔比約29%。

淺談MSCI指數

若按照公司總市值(2018/05/15)佔比來看,最高的是銀行業,佔31.26%;其次是非銀金融,佔12.97%;食品飲料則位列第三,佔比為6.76%。

淺談MSCI指數

進一步觀察名單內股票2017年年報淨利潤可以發現,被納入的A股公司表現可圈可點,有44只股票2017年淨利潤大於百億元,淨利潤在二十億至百億之間的有105家,其餘的83家在一億到二十億之間,僅有兩家為負值,分別為海南橡膠及鹽湖股份。而與2016年相比,淨利潤上漲的公司有186家,佔總名單的79.49%。其中有合計有45家增幅在50%以上,表現出了較好的成長水平和潛力。

淺談MSCI指數

最後,信公君附上被納入MSCI指數的234只A股公司完整名單供大家參考,同時提醒大家指數只是協助分析股票的參考指標之一,加入MSCI指數的A股公司雖有利好,但並不意味著其股價一定會上漲,入市需謹慎,還是要對公司綜合分析後再操作哦。

附:234家A股公司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完整名單

淺談MSCI指數

淺談MSCI指數

淺談MSCI指數

—End—

更多最新資訊,請關注“信公諮詢”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