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汉朝能延续两朝?

漫步黄庭


汉朝能够延续两朝,在古代史上确实特殊,其中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汉王朝并没有失去人心。西汉亡于被外戚王莽篡夺,而不是被起义军或者敌国所灭,这在前朝是没有发生过的事,而王莽专门制造“五行相生说”来证实合法性,但是好景不长,王莽很快因为改革极端而倒台,所以人心思汉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刘秀本人的英明神武。正因为人心思汉,所以在当时不少打着汉宗室名义的起义者,比如绿林军拥立的刘玄、赤眉军拥立的刘盆子,但是这些人的综合素质均不如刘秀,所以刘秀也能够从中脱颖而出,建立一个全新的汉朝。

第三,外族的势力不足以威胁。西汉时期汉武帝、宣帝、元帝多次大败匈奴,并最终驱逐出塞北。华夏四境没有足以威胁中国、趁火打劫的外族势力,这在客观上也给汉朝有中兴的机会。

但必须注意到,尽管东汉名义上延续的是西汉,但实际上不少制度、文化也的继承的新朝,新朝的历史意义也不容忽视。


林屋公子


在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统一性的朝代中,只有汉朝延续了两个朝代分别是西汉和东汉,相比之下,西晋和东晋,以及北宋和南宋都称不上完全大一统的朝代,而东晋和南宋都只是地方政权而已,然而西汉和东汉却都是统一性的王朝,在其各自的时代中,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无可比拟的。

那么为什么只有汉朝能够以统一性的方式延续两个朝代呢?可以说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两个人,这两个人就是王莽和刘秀了。

在我国历史上,一个人不费一兵一卒,不花一钱一粮却能灭掉一个朝代者,第一个就是王莽,公元6年,王莽下毒毒死汉平帝,不久后自立为帝建立了新朝,伟大的西汉王朝不是被异国侵略,也没有为国内的叛乱削弱,却灭亡于这个权臣王莽一个人手中。

如果王莽会治理国家,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东汉了,可是王莽只会胡折腾,很多人都说王莽是个穿越者,说他进行了类似现代的土地承包制改革,这是很不切实际的,他忽视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实行了一些倒行逆施的措施,不但搞得天下民怨沸腾,还挑起了和平了很长时间的边境争端,导致新朝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天下百姓民心思汉,认为还是以前的汉朝好,于是绿林、赤眉军相继起义,都打着恢复汉朝的旗号,导致新朝政权刚建立没几年就摇摇欲坠。

接下来必须得说一说刘秀了,其实也只有刘秀这样的人才能肩负起兴复汉室的大任,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只用1万兵力就击败了王莽的数十万主力军,导致新朝赖以存在的军事力量被瓦解,不久后王莽和新朝政权就被绿林军消灭掉了。

绿林军消灭掉王莽之后,绿林军的首领更始帝刘玄也是个不懂治国的人,后来他就被赤眉军消灭掉了,这时候刘秀已在河北开始崛起,并且建立了东汉王朝,后来刘秀定都洛阳,治国的方法以及制度都承袭自西汉王朝,刘秀本来也是汉高祖之后,为西汉景帝九世孙,虽然他完全是零基础上开创了一个王朝,但他认为自己延续的是西汉皇室的血脉和西汉王朝的天下,于是国号也是汉,又因为国都在长安以东的洛阳,所以史学家称之为东汉。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之后很注重与民休息,边平定天下边休养生息,所以东汉之初的社会经济恢复很快,刘秀建立东汉王朝12年后就基本上完成了国家统一,在位33年,到他的晚年时期,社会经济已经恢复到了文景之治时的水平,史学家称之为光武中兴。


之后的汉明帝与汉章帝是进一步发展了东汉的国力、疆域和社会生产水平,使得东汉和西汉王朝一样伟大,之后的中国历史再也没有出现,像这两个王朝一样的延续性统一王朝。而两汉400年时间也给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以至于我们语言称为汉语,文字称之为汉字,主体民族称之为汉族,就连男性都称之为男子汉。


科普大世界


为什么只有汉朝能延续两个王朝,而且还都是历时200年左右的大一统王朝,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为什么只有汉朝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社会和人心的原因,一个是个人的原因。

我们先说西汉,西汉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的时期,这也是因为当时出现了很多的好皇帝,比如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等等,这些伟大的皇帝开辟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富裕,国家力量强大,民族精神高昂的时期。

首先,汉高祖以平民百姓之身继承秦朝的基础,建立了大汉王朝,而汉文帝是品德非常高尚的皇帝,他以身作则,用德行治天下,并且是无为而治,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他和他的儿子汉景帝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让全天下的老百姓第一次享受到了大一统的国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发展的局面和好处,而汉武帝前期的时候,汉朝出现了汉武盛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然而当时的中国仍然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欺负,汉武帝以文景之治积累下来的国力,对匈奴进行了覆灭式的打击,让匈奴人低下高昂了近百年的头颅,部分匈奴人投降和俯首称臣,剩下的从此也再不敢正面和汉朝交锋,之后的汉朝大军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使得大汉王朝的疆域扩张了近一倍,南到中南半岛,东到朝鲜半岛,北方直面大漠,就连远在万里之外的西方中亚地区,都并归到我大汉王朝的统治之下,可以毫无夸张的说是天地八荒唯我独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样的时代,让一直受异族欺负的中原王朝的百姓,第一次感受到了大汉民族的王者荣耀,激荡宇内的汉武雄风也让后世历朝历代的老百姓无比怀念和景仰。



然而这还不算,到了汉宣帝时期,汉朝的国力又进一步增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口也有大量增长,疆域又得到进一步开拓,史称汉宣盛世,这是比汉武帝时期更加强大的时代,西汉的国力也于此时达到了巅峰。

想象一下,这样的时代怎能不让人向往?这样的王朝怎能不让人羡慕?然而宣帝之后,宦官和权臣相继专权,王朝的权柄被王莽篡夺,天下百姓心里只能是哀汉室之不兴,从史书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处处都是老百姓“人心思汉”,这就是汉朝得以延续的社会和人心基础。

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光武大帝刘秀这个人了,也只有出现了他这样的人,汉朝的延续才能顺理成章的成为现实,他是汉高祖九世孙,汉景帝儿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虽然皇室血脉传到他这里,已经成了平头百姓的身份,但是他仍然是根红苗正的汉家皇室帝胄,他的称帝,也是民心所望。

在新莽时期的天下乱局中,几乎每一个称王称帝的人,都要说自己是汉家刘氏血脉,比如绿林军拥立的更始帝刘玄,赤眉军拥立的刘盆子,其实原因就是因为西汉这个朝代太振奋人心了,然而真正能成就大业的还是靠人的能力,刘玄和刘盆子这两个人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刘秀完全具备,无论是政治才能,军事才能,谋略战术,还是个人魅力与道德品行,刘秀都是出类拔萃的,可以说,即便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去寻找,都难以找到第二个像他这样的人。

刘秀于28岁时跟着哥哥起兵,在经历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之后,31岁便成了皇帝并开创了东汉王朝,既是中国历史上用时最短就称帝的伟大王朝的开国帝王,也是历史上最年轻的开国帝王,同时他也是历史上学历最高的帝王,又是唯一拥有开国帝王和中兴帝王两项称号的皇帝,他还培育出了接班人汉明帝这样优秀的皇帝,之后的汉章帝和汉和帝也都非常优秀,东汉王朝,延续了西汉王朝的富裕和强盛,统治的疆域几乎和西汉一样,各个方面基本都可以与西汉并驾齐驱,而在科技方面则要更强一些。


超能古博士


家天下以来,中国的皇朝统治,走过了4000多年的时间,公元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以黄帝纪元4609年纪之。这么长的时间,有存在很多王朝。王朝有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说法。但往往在大一统王朝之后,会有一个尾巴王朝。有的尾巴王朝很小,如南朝梁国的尾巴王朝西梁;有的很大,如西晋的尾巴王朝东晋;有的很长,如西周的尾巴王朝东周。有则很大,大到不能用尾巴王朝来形容彼此之间的关系,如前汉和后汉。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封建帝国,文治武功斐然,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给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一个共同的名字:汉人,且延续至今,这是其他朝代不能媲美的成就。西汉前期,自刘邦始,连续7代,皆属明君,第一次建立了行之千年的东亚朝贡体系。正因为西汉的煌煌功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威武高大,所以每逢乱世时,人们往往人心思汉。汉朝灭亡后,魏晋时代,仍承汉朝余威,震慑周边少数民族。

汉武帝时的推恩令,让刘氏皇族的人遍布天下,即现在所说的“遍地刘”。很多汉朝宗室,一代代传承下来,已经成了庶民。刘秀就是汉高祖的九世孙(自称的),在他这代,就已经是南阳的一个农民了。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秀趁势崛起,短短数年时间,削平各地诸侯,重建汉朝。这有几个原因:

1、天下大乱,人心思汉。西汉末年的社会矛盾尖锐,王公大臣没有办法,就让王莽改革。结果王莽托古改制,有人说超出了那个时代的认知,不被当世人理解,结果越改越乱,恰逢天下大旱,于是群雄并起,世道大乱,人们开始怀念起强盛统一的汉朝来。西汉鼎盛期的汉宣帝不过60年之前,人们仍然历历在目。

2、新朝大军的意外崩溃。新朝40万大军,集中了全国的精锐部队,结果在一场流星和陨石的天变中,意外崩溃了。新朝赖以维持的武装力量丧失后,新朝灭亡也就进入了倒计时阶段了。

3、经过战争,原先困扰西汉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西汉末年的社会矛盾集中在土地兼并严重,社会阶层分化。王莽希望地主们主动将自家多余的土地、奴婢都给贡献出来,缓解社会矛盾,不仅被一口拒绝,还惹恼了这一波人,动摇了统治基础。可是经过连年的战争洗礼,汉朝人口从西汉末年的6000万年,下降到东汉初年的2000万人,原先困扰大家的吃饭问题,被解决了。

4、贵族世家的支持。王莽之所以失败,与失去封建地主的支持有关。当时,并不存在得屌丝得天下的逻辑。刘秀起家势力在河北,一到河北地界,各地方豪强又是送女人,又是送军队,让刘秀呼啦啦一下子就成了天下势力最为雄厚的军阀了。至于这些贵族世家为什么支持刘秀呢?当时的刘秀也不过30岁出头,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领袖才能。可能是刘秀姓刘吧。刘秀对这些贵族世家也很好,开国之后,给了很多特权。结果造成了中国政治上的贵族世家势力的抬头,这种政治势力,一直延续到了唐朝中期,直到科举制兴盛后,才逐渐改观。

历数各个尾巴王朝,东汉等同于重新创立,在各尾巴王朝中是最强盛的,一方面是因为西汉打下的牢固的民心基础,让刘秀凭借一个姓氏就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如同法国的拿破仑姓氏一样。另一方面是刘秀开创的与贵族世家共享天下的政治制度,让他团结了更大多数人。当然,这与刘秀本人的努力奋斗也是分不开的。

东汉在政治制度、国土面积等方面与西汉相比都有继承与发展,也有一定的区别,将之作为全新的一个王朝看待,也无不可。说及对外关系,西汉时将最凶悍的对手匈奴打残西遁,东汉的主要对手,则是缠斗百年的西羌。当时的民族关系有点复杂,但是汉朝因此保持了相当有战斗力的国防军。所以也有说法:列国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而知而行


西汉确实是一个最有道德,最强最富,最得人心的朝代,以后几朝,业绩明显不如汉朝,就是以前的朝代,包括西周,更是不如,那毕竟还是奴隶社会,周王并没有实权,所以西汉无论从权威,道德,功业,疆域,人口,文化,科技各方面,都是最出色的,其开创者刘邦实在是开明的一代雄主,他不但知人善任,统驭天下英才,而且从善如流,能分辩正确的建议,不仅打下了汉朝,而且稳定了国家,讨平了各方反叛,并采取了宽省天下的政策,采纳了陆贾的以宽治国的建议,打了一个好头,吕后主政时,仍然遵守无为,节俭,让利于民和不折腾的政策,也是得民心之举,

汉文帝是历代皇帝中,甚至包括历朝皇帝中最有德性的皇帝,如果说刘邦为人还有些流氓习气的话,汉文帝就无论在做人,还是做皇帝上都以身作则,垂范于百姓,他极孝顺,也是因为孤儿寡母被长久忽视,受尽冷落,恐怕他都没怎么见过刘邦,这加深了母子亲情,另一方面,他二十年孝顺其母,也是做天下的表帅,汉朝以孝治天下,:正源于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他也更是好手,象朝中那么多重臣如陈平,周勃,灌婴等人,都有专权弄政之心,但都被文帝化解,对同王宗室,图谋不轨者,无不降服,虽力主与匈奴和平共处,但绝不乞求,匈奴来犯,必以武力回击,维护了尊严和国家利益,所以汉文帝是深得士民之心的,其才不如唐太宗,德行则过之。

汉文帝给汉朝注入了有道的灵魂,他的儿子景帝谨承父志,又是一个有道之君,他的才能,不如其父,处置不当,引发七国之乱,一时内忧外患,然因为深得民心,所以众王很快瓦解,对外仍是以和为主,以武促和,匈奴无论讹诈,还是武力抢夺,都得不到便宜,国势日衰,

汉武继位,乃是超强雄主,一改往昔怀柔的政策,开始主动出兵,袭扰匈奴人,使其不得生产生活,逐渐提高了士气,对匈奴人进行大规模扫荡,终于北逐匈奴,彻底解除了北患,也给后代留下了胜敌之法,留下那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种武功比文治还得人心,

以后昭,宣二世,亦是明主,又有霍光辅政,国势再兴,不料此后元帝重用外戚,大权旁落,政治开始腐败,土地兼并,引发士民不满,最后王莽利用不满,以及王氏的家族势力,篡位成功,他实行了新政,实际是加大了豪强地主的势力,使大量人民失去土地,于是流民造反,举国响应,人心思汉,刘秀顺应民心,打着复汉的大旗,凝聚了人民,当时,所有起事者都高举复汉的旗帜,可见一个朝代,如果道德为先,武力为辅,连出明君,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既使有人作乱,人民也不会参加,不得民心者,事亦难成,以后东汉,连出昏君,越来越腐败,国家搞得不象回事,所以人心不再思汉,汉朝也就被人民彻底抛弃了。


缥缈孤鸿影45


“两汉”的历史对于不少国人来说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两汉”是西汉与东汉王朝,他们又被称作“前后汉”。而之所以会有“东西之分”,其实是由于定都的不同所导致的(西汉都城在长安,而东汉都城则在洛阳)。不过,都城位置虽然不一样,但两朝的国号及其皇帝们的背景却相同。于是,有人便提出了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汉朝能够延续两朝呢?我们不妨讨论一番。

(汉代壁画)

笔者认为,这样的说法其实是有待商榷的。两朝国号的相同与皇帝们都是刘氏宗族的事实,并不足以说明“汉朝”便因此而得以延续。西汉跟东汉其实是存在本质性的区别的,我们不妨从当时的环境中加以体察。

“第一个平民政府”

一言以蔽之,西汉是由“刘邦集团”所建立的。而“刘邦集团”的成员们的身份是什么呢?秦汉史研究专家李开元先生从《史记》的功臣表中找出了答案。在20余名被封侯的功臣中,有四分之三左右都是刘邦当年在沛县的同事与朋友,例如萧何原先是管文案的,樊哙是屠狗的等。他们的身份同当时的六国旧贵族相比,无疑要卑微的多。

(樊哙虽出身卑微,但其才能却是不可低估的)

所以这样来看,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介绍西汉初期政治时,称刘邦等人为第一个“平民政府”,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些人大多数都出身寒族,也没有什么可叱咤风云的背景。而唯一能够让他们在这个创业集团中站住脚跟的,便只有善于管理钱粮或冲锋陷阵的本领了。而即使是这些人中带有“韩国贵族光环”的张良,也是靠着出谋划策而得到刘邦的信赖。所以西汉王朝从建立到巩固,这些刘邦的“穷哥们”(以及慕刘邦名而来的寒门)可以说是占了头功。

(后来的汉军统帅韩信,也曾因生计所困而受人接济)

光武中兴背后的难言之隐

然后再让我们来看东汉的建立,东汉的开国皇帝为光武帝刘秀。刘秀是刘邦的子孙,所以可以说沾了“皇亲”。但是,由于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等打击旁系皇族势力政策的施行,刘秀这一脉瞬间家道中落了,到两汉之交时,刘秀也不得不以熟读儒家经典为门径来谋得一官半职。所以刘秀既可以说是皇族,也可以说是寒士。

(刘秀与众将在讨论军事)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废掉了末帝,自己坐到了皇位上,并宣布要依据儒家政典来改造社会。不料,王莽的改革很快便把国家拖入了崩溃的万丈深渊。他的经济政策不仅不能得到贯彻落实,反而被中下级官员依己意任意扭曲,百姓的负担无疑加重了。

(连环画作之《王莽篡汉》)

于是,就在王莽建立新朝后不久,便相继爆发了绿林军与赤眉军等农民起义(一些不满王莽的大地主也趁势参与其中)。刘秀当时也被拖入了这股漩涡当中,并作为一名低级军官,同哥哥一起效忠于当时由农民军支持的更始帝。

在反对王莽的战争中,刘秀的领导才能被充分的展现了出来,刘秀也为自己赢得了一批人的支持。这些支持者当中,既有他求学时的朋友,也有占有大量田产的地方实力派(在今河北与山西一带),刘秀迅速的崛起了。

(昆阳之战中,刘秀凭此战充分显示了其魄力与胆识,并赢得了大量的支持)

在王莽政权被起义军推翻后,起义军内部立刻发生了分裂。在这场分裂当中,刘秀抓住时机壮大自己的实力,并最终重新将不同的地域集结在了他的大旗下。这便是东汉王朝了。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刘秀的支持者中虽有一定的寒门,但大部分,其实都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那么这些人时从哪冒出来的?其实,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这些地主们早在汉武帝时期便已崛起了。

(汉武帝刘彻)

武帝在位时期,他们通过其广招贤士的察举令等,将自己的子弟源源不断的送入京师。这些人进入京师后逐渐站稳了脚跟,并同原先支持他们的地主们相互呼应。他们的这种关系的强化不仅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土地兼并被纵容),也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所以说,王莽的改革大棒之所以挥不动,与其触犯这伙人的利益有很大的关系。而刘秀虽然取王莽而代之,但他也与王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些豪族自恃有功,不仅借着战后的重建之势进一步敛取财富,还置地方政府于不顾,这自然是刘秀所无法容忍的。所以刘秀下令地方官吏严查土地兼并,为了压制豪族的嚣张气焰,他还将一些所谓的“开国元勋”送入大狱。但俗话说的好,按下葫芦起来瓢,更何况刘秀这些举措无疑是在跟满朝文武开战(连他的皇后阴丽华都出身于南阳新野的豪门大户,刘秀的苦恼可想而知)。

(影视剧作中的汉光武帝刘秀与阴丽华)

终于,刘秀选择了妥协,而东汉政权也逐渐被地方豪强所架空,所以表面上看,东汉之初的光武中兴虽是对因战乱而被破坏的社会经济的恢复和重建,但其中所夹杂着更多的,则是刘秀的无奈与辛酸。同西汉初期的“平民政府”相比,东汉政权的开创,无疑是豪族们对中央集权的又一次胜利。而东汉政权的底盘,从一开始便是由大地主们所构成的。这也便是东汉迥异于西汉的关键。因此,说汉朝延续两朝,不过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举罢了。

参考文献: 司马迁撰 韩兆琦评注《史记》 岳麓书社 2011年7月

班固《汉书》 中华书局 2012年4月

吕思勉《秦汉史》 商务印书馆 2010年12月

钱穆《国史大纲》 商务印书馆 2015年12月

(美)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三联书店 2015年8月

杨联陞《东汉的豪族》 商务印书馆 2011年12月

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4月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1月

辛德勇《建元与改元》 中华书局 2013年7月

黄留珠《刘秀传》 人民出版社 2014年10月

吴晓波《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三联书店2000年版


历史研习社


汉朝的重新延续也是运气使然,并不是每个朝代都有如此好的运气,皇室后代中还有人有能力力挽狂澜,把混乱不堪的政局稳定下来,延续祖先的皇室传承。


我们先说说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这是一个相貌平平的皇后,偶然的机遇中成为还是太子的汉元帝刘奭的太子妃,仅仅侍寝一夜就怀孕生子。刘奭一共有三个儿子,除了长子刘骜,还有定陶恭王刘康,中山孝王刘兴。


汉元帝去世后,汉成帝刘骜即位,这是一个沉湎于酒色的皇帝。大权渐渐落入了王政君娘家手里。王政君的七个兄弟都被封侯。汉成帝一连几个儿子都是早夭,45岁的刘骜临死也没有留下继承人,最后由自己的侄子,刘康的儿子刘欣继承了皇位,那就是汉哀帝。汉哀帝也是没有子嗣,登位7年就过世了。


当时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启用王莽,立中山孝王的刘兴的儿子刘衎即位,也就是汉平帝。汉平帝登基时9岁,14岁就中毒身亡,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是王莽毒死了这位年少的皇帝。


后来王莽篡夺了皇位,改国号为新,推行新政,但是王莽的执政能力实在是太差,没有能力将局势稳定下来,反而引来社会各个阶层的普通不满,边境也是一团糟糕,最后引发社会大乱。南方的绿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是当时最著名的起义队伍。



汉光武帝刘秀虽然出自汉景帝长沙定王刘发一脉,但是因为不断地推恩令。刘秀的父亲仅仅就是个县令。但是刘秀能力过人,最终力挽狂澜,稳定了局势,成就了一番霸业,延续了汉朝的统治,但是他没有定都长安,而是选择了洛阳为首都。所以历史上被称为东汉。


科坛春秋精选


实际上,不是只有汉朝延续两朝,晋朝和宋朝也是延续两朝,分别是西晋东晋和北宋南宋。

西汉到汉成帝时,朝政已出现非常混乱的局面,王氏外戚集团独揽朝政大权,太后王政君成为王氏集团的靠山,其侄子王莽连立两个幼主,王莽已掌控了朝廷大权。初始元年(8年),王莽代汉登基称帝,建立了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剧照

新莽末年推行的改革触动了豪强的利益,广大平民也没有获得实惠;加之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农民揭竿而起,爆发了赤眉、绿林、铜马等农民军起义,大批豪强地主也乘势倒莽。刘秀统帅的起义军最终胜出,重新建立汉朝,史称后汉或东汉。

汉朝延续两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正统意识或观念问题。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早在王莽立孺子婴为太子时,那些固守刘氏汉室“正统”观念的朝臣、刘氏宗室子弟就愤恨不满,70多位朝臣和地方官吏辞官,他们忠事刘汉,而不屑为王氏朝官。

刘玄剧照

第二,农民起义军也有正统观念。绿林赤眉起义军打出的口号是“刘氏复起,李氏复辅”,这与陈胜吴广起义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完全不同。换言之,起义军的目的是为刘氏汉朝重新复起,而不是要另建新朝。所以,农民起义军大都拥立刘姓宗室子孙,以此做为推翻王莽政权的旗帜和号召。更始元年(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拥立为帝,建元“ 更始”,是为更始帝。更始三年(25年) 六月,赤眉军领袖樊崇立西汉族裔刘盆子为皇帝,建元“建世”,史称建世帝。

刘秀剧照

第三,刘秀的正统观念。更始三年(25年)六月,“铜马帝”刘秀在河北鄗城(今河北邢台柏乡县)即皇帝位,建元“建武”。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仍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东汉),刘秀为汉光武皇帝,后经过征战实现了全国统一。

所以说,正统观念在汉朝延续两朝中起了支配的作用。

鸣久的观点不一定正确,有何不同意见可在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探讨。


趣话历史那些事


其实刘秀建立的完全是一个新的朝代,只不过他也姓刘,而且跟西汉皇室还有点血缘。刘秀是汉景帝刘启的六世孙,也算是刘邦的后人吧。只是随着后面每一代的递降,到刘秀这代,已经是平民了。

推荐去看铲史官的《从大龄剩男到中兴之主》。

西汉的对外政策是积极的,一言不合就开打,而东汉则是保守的,刘秀不怎么愿意跟北方开战,这也影响了他的后世子孙,但有班超这个大神的存在,东汉一朝总体的边境还是比较安稳的。


红黑圣西罗


汉帝国能够延续两朝,合计存续了400余年,必然的有他能够延续下去的原因!而且两汉都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相比之下东西两晋,南宋北宋就不是大一统,后边的虽然还在延续使用前朝的国号,但已经是一个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汉王朝独享大一统的两朝呢?



不少答友已经回答的比较详细了,有汉帝国是强大的帝国的原因,也有汉帝国深入民心的原因,从而人心思汉,最终能让汉光武帝重新恢复大汉帝国,在这里不再详细赘述!



但鄙人有一点需要补充,那就是汉帝国时期重要的望族背景,例如在汉武帝时期,卫青从一个骑奴成长为战功呵呵的大将军,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其姐姐卫子夫卫皇后的姻亲关系,从而卫家也迅速成长为汉武帝时期的重要的名门望族,事实上正是有卫青和卫子夫的关系,另外一个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军事将领霍去病,才能最终进入汉武帝的视野,并成就为一世名将,而霍去病因为李敢挑衅自己的舅舅卫青,而杀死了李敢,从这一点来说当时士族对自己的家族的荣耀的看重!



然而卫青死后,太子刘据正是在卫青的几个儿子的帮助下发动的暴乱,汉武帝也是因为这个将卫青家族屠戮殆尽,然而却放任依附于卫氏家族崛起的霍氏家族,理论上他们是一个家族,而霍氏家族更是在汉武帝死后把持朝政,史称霍光乱汉!



而到了西汉末年,著名的窃汉自居的王莽,更是出身于名门望族长安王氏家族,而汉光武帝刘秀更不用说也是汉室宗亲的大家族下的优秀一员!但三国时期曹操、司马懿等都是出身于名门望族,两汉两晋的整个官僚阶层都是名门望族把持的,捎带着举孝廉等新鲜血液的注入,形成了由名门望族把持的天下的格局!



也就是说汉光武帝之所以能够重新一统汉室江山,在一定意义上处于两方面,一方面自己的汉室宗亲的正统出身,另一方面是汉光武帝与河北(此河北非现在的河北,而是泛指黄河以北的全部区域)的名门望族达成了利益共同体,这些名门望族本来就是西汉时期形成的,如今来了一位汉皇室宗亲,联盟和姻亲促成利益共同体,岂有不支持的道理!

另外两汉两晋时期名门望族是当时统治阶层最主要的人材培养体系,如王莽,他就是在王氏家族的人材培养下的优秀人材,若抛开他篡汉这一点,王莽可以说是王氏家族同辈中的佼佼者,那个时候的名门望族都有自己的家族私塾培养本家子弟的礼仪才学等能力,而这些名门望族出来闯荡世界与人报名号的时候也总是先报地域和家族,往往能在交往中获得额外的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