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失踪”引发七七事变,被孙立人血刃缅甸

一般认为,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就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其实这是日寇蓄谋已久的计划,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便开始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直到7月7日晚,野心勃勃的日寇终于可以找到了一个扯淡的理由: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七七事变由此爆发:

那名士兵是刚刚参军几个月的年仅20岁志村菊次郎,因为这件事,他成为抗日战争中除了日军政治权谋人物、战争指挥将领之外的另一个焦点人物:

他的“失踪”引发七七事变,被孙立人血刃缅甸

因为接受了日本传统军国主义的洗脑,13岁的志村菊次郎立下了心中的恶念:"支那是我们的!我要上战场,去征服支那人!",二十岁时他如愿以偿,理论上来说新兵应该是在日本本土接受三个月的训练后才能正式到部队参加实战的,不过因为兵力困乏,志村菊次郎一行的新兵被拉到战场,“在实战中训练”。。。

志村菊次郎身体上有个毛病,“我的肠胃一定要争气,不能犯贪吃拉肚子的臭毛病”,七月七日晚他的肚子果然不争气了,演习将近尾声没有上报长官便上厕所了;演习结束后,队长清查人数,唯独少了志村菊次郎!

机会就在眼前,这正是攻进北平的最佳时机,日军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国守军自然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七七事变爆发:

他的“失踪”引发七七事变,被孙立人血刃缅甸

其实,仅仅20分钟后,志村菊次郎便归队了,当时的日军的前线指挥官大队长一木清直在东京《朝日新闻》1938年6月30日发表的采访,“当时接到报告士兵(志村)已经回来了”,不过日军并没有退兵认错的样子,战争早已经变了性质,不仅如此,为了隐瞒真相,日军志村菊次郎退出现役,遣送回国,使得日本的出兵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回到日本,志村菊次郎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可是几个月的刀尖生活还有日本当局的野心,他始终没有任何的忏悔与反思,依然妄想着,"支那是我们的!我要上战场,去征服支那人!"——

1944年,他再次参军,奔赴滇缅战场!

他的“失踪”引发七七事变,被孙立人血刃缅甸

滇缅战场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为了守住当时的唯一一个对外通道滇缅公路,国民政府先后两次派遣中国远征军反攻战斗,包括中国军队最精锐的力量——21个美械师的兵力(其中驻印军5个师,远征军16个师)!!!

孙立人将军便是其中最杰出的将领,先后担任38师师长、新一军军长,共歼灭日军5.5万人,是抗战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美称,鉴于日寇的凶残行为,孙立人也是以牙还牙,宣称:“抓到的俘虏凡是去过中国的,就地正法。

志村菊次郎便是死在了孙立人部下的手中:

他的“失踪”引发七七事变,被孙立人血刃缅甸

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