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姐姐的儿子李文忠究竟有多厉害?

聊聊关于历史上那些事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姐姐和李贞的孩子。朱元璋幼时,亲戚都比较贫寒,惟有李贞家还算可以度日,经常接济朱元璋,所以朱元璋对李贞一家很是亲切。

朱元璋起兵后,父亲李贞带着李文忠投奔舅舅朱元璋从军。

定江南

至正十七年,十九岁的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部队,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徐寿辉统领的天完军,又继续进攻青阳、石埭、太平、旌德。之后在万年街击败元朝院判阿鲁灰,又在于潜、昌化一带击败苗军。进攻淳安,夜袭洪元帅,降服其部众千余人。

至正十八年,文忠会同邓愈胡大海由徽州进入浙江,从元朝军队手中夺得建德

,多次击败杨完率领的苗军后,招抚苗兵三万余人。之后镇守严州,多次击退张士诚的进攻。

至正二十二年苗兵哗变,杀了守金华的胡大海。李文忠出兵夺回金华。

至正二十三年,诸全守将谢再兴被判朱元璋,投靠张士诚,引张士诚来打东阳,李文忠带兵迎战,大败张士诚军,不但收复了诸全,还在离诸全五十里的地方另筑一个“诸全新城”。张士诚很不爽,派兵十六万来攻诸全新城,又被李文忠击退。

至正二十五年,张士诚派兵二十万再来死磕,又被李文忠以少数兵力杀得大败。

至正二十六年,李文忠进攻杭州,杭州守将谢五与潘元明不战而降。

朱元璋初起家的这几年里,李文忠为其东征西战,死守城池,是朱元璋集团击败徐寿辉、张士诚、陈友谅等人的重要功臣。更为重要的是,这时的李文忠还不满30岁。

征北元

洪武二年,李文忠奉命随同常遇春出塞,一直打到上都,回军之时,常遇春暴病而亡,由他代作主帅,率军西向,帮徐达攻庆阳,半路突闻大同危急,便当机立断转军北向,解大同之围,活捉元军的将领脱列伯。

洪武三年,李文忠实授征虏左副将军,与征虏大将军徐达分途北进。他带十万人,再度打到开平,听说北元皇帝驻跸应昌,日夜兼程,突袭北元王庭,几乎将北元皇帝本人捉住,而北元宗室,如皇子、后妃、宫人、王公、武将、文臣,俘虏无数,缴获无数。回军时经过兴州与红罗山,又收降了数万元军。

洪武五年,朱元璋大举征讨北元,出兵三路,李文忠与徐达冯胜各任一路。他这一路由居庸关深入蒙古,到达和林,追击元军渡过土拉河与阿鲁浑河,大战获胜,继续向东追.追到骋海时发现辎重不足,大摇大摆回军,元军完全不敢与其再交战。

洪武六年、七年,李文忠奉命巡边,驻守长城内外,和元军发生了若干次的小接触,也都获得胜利。

之后的日子李文忠更多专注于行政工作,《

剑桥中国明代史
评价道:洪武帝的外甥李文忠,是皇帝至亲中唯一有点学识的人,但是从很早时候起,他对他舅父的忠诚就有些不肯定。可是,皇帝还是把他安放在极重要的位置上。他是个极有才干的行政官员。根据史籍所载,他擅长搞钱粮和刑名事务,也善于搞大项目公共工程。

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年仅46岁,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越后汤泽


明朝岐阳武靖王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亲外甥,也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名将、谋臣,他的厉害悦史君给大家说道说道。

元朝至元五年(1339年),李文忠生于泗州盱眙县,母亲朱氏是朱元璋的姐姐,经常接济饥寒交迫的朱元璋。

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十二月,李文忠跟随父亲李贞到达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李文忠从此改叫朱文忠。

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文忠以舍人身份率领朱元璋的亲军支援池州,击败赵普胜的天完军,“骁勇冠诸将”,又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等四个县。

元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张士诚派李伯升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朱文忠率朱亮祖等迅速救援,而且说道:“兵在谋不在众”,下令鼓舞士气:“彼众而骄,我少而锐,以锐遇骄,必克之矣。彼军辎重山积,此天以富汝曹也。勉之。

第二天,大雾笼罩,天空昏暗,朱文忠召集诸将仰天发誓道:“国家之事在此一举,文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最终斩首数万,李伯升只身逃脱。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讨伐张士诚,命朱文忠进攻杭州牵制敌军,朱文忠攻克桐庐、新城、富阳,然后招降余杭、杭州,朱元璋就地加封他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命他“复姓李氏”,改叫李文忠。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李文忠以偏将军身份跟随常遇春出塞,赶走元顺帝。常遇春死后,李文忠代替他统率军队,奉诏会合大将军徐达进攻庆阳,途中听说大同被围告急时,他对左丞赵庸说道:“我等受命而来,阃外之事苟利于国,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援之便

”,大破北元游兵。

元朝洪武三年(1370年),李文忠被授为征虏左副将军,降服兴和守将,还在应昌俘获北元昭宗的嫡长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诸王数百人。

李文忠回京城报捷后,明太祖朱元璋授李文忠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授予世袭凭证。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李文忠去世,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写文致祭,追封他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三”。

从明朝岐阳武靖王李文忠一生大略,基本可以看出他的功勋卓著,悦史君再给大家归纳一下,这样看得更加明白:

第一,“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

李文忠是一个将才,从刚开始攻打天完军、元军、张士诚的军队,他就立功无数,还平定了多次叛乱,明朝建国后又多次北伐,巩固了边境,位列功臣第三当之无愧。

第二,“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

明太祖朱元璋起于草莽,他身边的勋贵大臣虽然打仗勇猛,但很多文化水平都不高。

李文忠是个特例,他喜欢跟儒者学习,这也让他能够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三,“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戮,又谏帝征日本,及言宦者过盛,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

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亲外甥,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到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还被朱元璋当儿子看待,两人关系非常亲密。

李文忠没有利用皇亲国戚的身份为非作歹,而是多次对朱元璋进行劝谏,甚至不惜与朱元璋发生言语冲突,也是难得的一位朝臣。

当然,有人提到李文忠的长子曹国公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的糟糕表现,以及投靠明成祖朱棣,但这与李文忠无关,无损于李文忠的大名。

写有趣的历史,说不尽的传奇,我是悦史君,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历史这样说


李文忠被称为“明朝开国第三功臣”,第一功臣是徐达,第二功臣是常遇春。也就是说,除了徐达和常遇春,李文忠是明朝最厉害的军事将领。

李文忠能文能武,有勇有谋,可以说是绝世名将。不仅如此,他的靠山和背景还出奇的大,明朝的老大朱元璋还是他的嫡亲舅舅,相当于朱元璋的半个儿子了。

那么,李文忠的厉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战立功

李文忠作战极其勇猛,但是却不是纯粹的莽夫,也非常的懂得使用计谋。在公元1357年的时候,此时的李文忠还只有19岁,刚刚投靠舅舅朱元璋不久。因此他厉兵秣马,跃跃欲试,打算好好立个战功,给自己的舅舅朱元璋长长脸。

当时的李文忠刚刚投靠朱元璋不久,也没有什么功劳,而朱元璋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人,尽管李文忠是自己的外甥,他也只是封了他一个舍人的职位,大概相当于一个带刀侍卫,官职比较小。但是李文忠却凭借这样一个小小的官职,在池州之战中大放异彩,他不仅击败了池州敌将,还连续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个县,斩获首功。


战功彪炳

李文忠对于大明王朝来说,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战功彪炳。他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将领,因为他不仅有勇有谋,文武兼备,而且还是朱元璋的嫡亲外甥,血缘关系无法估量,朱元璋甚至一度还收了李文忠做养子,将他改姓为“朱”,后来国家稳定后才改回原姓。

李文忠为大明王朝立下了两个赫赫战功,一个就是平定江南,一个就是征讨北元。所谓的平定江南,指的就是朱元璋攻克张士诚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李文忠率领自己的部队成功的剿灭了击败了张士诚的主力部队。在征讨北元的过程中,李文忠跟着常遇春一起将元朝残余势力直接赶到了北方的不毛之地。


我的结语

李文忠作为明朝开国第三工程,是实至名归的。他不仅有着绝世的谋略与才华,还是朱元璋的嫡亲外甥,可以说是既有才能又有关系的牛逼人物。

各位亲爱的网友,你们觉得呢?


老魏聊历史



李文忠身为明朝开国第三功臣,不是靠着是朱元璋外甥的身份得来的,而是靠着自己一路尸山血海走过来的,他的儿子李景隆也很厉害,改变了明朝走向。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朱元璋身为开国皇帝是强到极致,而他的血缘亲人也是不差,其中外甥李文忠与侄子朱文正就是杰出代表人物。

朱文正被很多人称之为明初战神,靠着洪都保卫战一战成名,留下军事史上一个奇迹。但因为封赏问题而欲背叛朱元璋,最后被囚禁至死。

李文忠虽然出场并没有朱文正那么耀眼,但是其在开国过程中及其开国后历经多次战事,拥有赫赫战功并且成为开国第三功臣,仅次于徐达、常遇春两大狠人,更是显得的他文武双全。


1352年李文忠跟随父亲投奔舅舅朱元璋,因为朱元璋当时还没有儿子加之心疼外甥,就将其收为养子,悉心培养。

李文忠的第一次出场是19岁的时候,当时以舍人的身份,击败了池州赵普胜军队,还顺势拿下了四个县,打的还不错,算是崭露头角。

李文忠之后在朱元璋统一中国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如1365年,出奇计大破李伯升部二十万大军。可以说朱元璋统一江南的过程中李文忠出力颇多,而且善于谋略,并非有勇无谋。

明朝开国后,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之后北伐过,平定过内乱,其中辉煌战绩就有俘获了北元昭宗的嫡长子及其诸王。李文忠还主持过最高军事机构大都督府的事务及其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可见朱元璋对其之放心,更显示出李文忠的厉害之处,不止军事上雄才大略,在文治上也很出色,不然国子监也不会交给他。

李文忠死后被追封为岐阳王,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排第三。


李文忠厉害,他的儿子李景隆也不差,改变了大明王朝的走向。

李景隆为靖难之役时建文帝一方的将领,按理说虎父无犬子,父亲李文忠那么厉害他也应该不差,李景隆率领拥有巨大优势的军队本来可以碾压燕王朱棣,结果却是屡战屡败,像是故意给朱棣送补给一般,之后朱棣兵行险招兵临南京城下时,李景隆更是与谷王献金川门使朱棣逆袭成功一锤定音。

可以说如果没有李景隆送人头式的助攻,朱棣是不会逆袭成功的,而李景隆的这番作为使明朝的走向发生了大改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厉害。

虎父无犬子,即使有犬子,那么这个犬子也是可以改变一个朝代的走向的,以另一种方式来体现着犬子也有着厉害之处的!

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宋安之


先说说李文忠在朱元璋集团的地位,明朝建立后,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洪武十二年李文忠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死后追封追封岐阳王,配享太庙,肖像在功臣庙里,位列第三位。

李文忠的母亲是朱元璋的二姐,还没来得及享福就过早去世了,后来被追封为曹国长公主,母亲去世时,李文忠才十二岁。朱元璋攻下滁州后,父亲带着李文忠前来投靠,朱元璋将李文忠收为义子。从此李文忠开始跟随朱元璋建功立业。

李文忠第一次作战就崭露头角,在池州击败赵普胜,紧接着连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县。因功被升为亲军都指挥,镇守建德。

紧接着在平定江南讨伐张士诚的过程中,屡立奇功,李文忠不但作战勇猛,他的部队军纪也非常严明,更难能可贵的是,对待战败的敌将,李文忠能够以礼相待,并且对于流离失所的百姓,李文忠也能够给予救济。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跟随徐达讨伐北元,大获全胜,俘获元昭宗嫡长子,后妃、诸王、官员数百人。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

曹国公。直到去世,李文忠始终是朱元璋的核心军事人物。

都说虎父无犬子,可是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却让人有些失望


一点点历史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乳名保儿,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后过继给朱元璋当养子,李文忠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元末农民起义

1358年,李文忠随徐达征战浙江西部,随后留守浙江建德城,当时此区域的威胁主要是苗兵,在徐达主力部队离开后,苗兵不断进攻建德城,由于李文忠的指挥得当,将苗兵始终拒于建德城下,后苗兵首领杨完者战败自缢,剩余的苗兵向李文忠投降,1365年,张士诚以李伯升为帅,遣二十万大军进攻浙江西部地区,李文忠全力防御最终守住了浙西,而在1366年,李文忠更是完成了对浙江北部地区的征服,随后其又稳定了福建境内的军事形式,1369年率军进攻长城以北地区蒙古人,第二年在对蒙古用兵中更是一举俘虏了元顺帝。

李文正

由于李文忠的战功赫赫,因此在明朝建国后,在封赏排名中位列第三,朱元璋也是十分倚重这位外甥兼养子,可谓是“以份则君臣也,以亲则甥舅也,以恩则父子也”。但李文忠这位开过功臣的死却是充满了疑点,史书记载是1383年(洪武十六年)冬天,李文忠因病在家休养,朱元璋到李文忠家慰问,但几天之后李文忠就去世了,随后朱元璋下令惩处为李文忠医治的医生,并且怀疑是华中毒死了李文忠随后将有关的人员全部处死。

明朝建国后,对于一些国政方针,李文忠与朱元璋几乎是截然相反,如李文忠反对征战朝鲜计划,又力劝朱元璋放弃伐日本,而李文忠在文化水平也是颇高,史书记载其“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其次,当时李文忠任国子监,因此身边文人不少。且朱元璋在建国后为牢固其江山,防止篡权,对功臣大肆屠杀,李文忠对此是极为不满,对此上书朱元璋,洪武十六年更是上书言道若杀功臣,则国无才可用,此事让朱元璋大为不满直接将其罢官回家。以朱元璋猜忌的性格不可能无视李文忠,尤其是胡惟庸案之后,为敲打李文忠,朱元璋就曾派人抓捕李文忠府山的一些儒生。

朱元璋

因此李文忠是因病还是被毒杀而死充满了不确定性。

[1] 张廷玉.《明史》

[2] 富路特,房兆楹.《哥伦比亚大学明代名人传》

[3 ]刘辰.《国初事迹》

回答者:赵培文,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