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怕背害贤之名,连刘备、祢衡都没敢杀,却为何敢杀孔融?

成喜英


文|小河对岸

汉末三国乃大争之世,而大争之世最怕背上“害贤”之名。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198年)刘备来奔,..或谓太祖(曹操)曰:"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太祖以问(郭)嘉,嘉曰:"有是。然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太祖笑曰:"君得之矣。

曹操与郭嘉等人虽看出刘备有英雄的志向,必将成为后患,但因怕背负“害贤”之名,而没有敢杀掉刘备。同样,弥衡恃才傲物,屡对曹操出言不逊,曹操虽怀忿在心却仍惜其才名。其后,孔融多次向曹操举荐弥衡。曹操便任命弥衡为鼓史以杀杀弥衡的气焰,结果反遭弥衡裸身击鼓以羞辱(曹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事后,孔融又多次对曹操说道,弥衡乃是大雅之士,其本性如此,劝曹操召见弥衡,而弥衡亦允诺向曹操道歉。曹操大喜,满怀期待,结果却等来了弥衡在营门口的捶地大骂。史载: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于是遣人骑送之。

曹操对弥衡如此忍让而不杀,并将其送於刘表,显然也是怕背上“害贤”之名。而孔融的名气,要远大於当初的刘备、弥衡。孔融当初任北海国相而遭黄巾军围困时,派太史慈求救於平原相刘备。刘备惊曰:“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随即派兵相救。可见,孔融在汉末时期的名气之大,且还是孔圣人的嫡裔。为何曹操却不怕背负“害贤”之名,而敢杀死孔融呢?

首先,时机已经不一样了。曹操放过刘备、弥衡之时,北方尚未平定,曹操的势力也并不十分强大。而曹操杀害孔融之时(208年),曹操已经基本上平定了北方,并成为当时天下的最大势力。

再则,曹操杀孔融乃是维护当时的“社会公德”。这在今天的人看来,有些匪夷所思,但的确如此。两汉以“孝治”天下,皇帝的谥号,通常都会附有“孝”,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乃至孝献皇帝。两汉的官吏选拔制度--察举制,“孝”是最为主要的考核指标。而孔融当然不会不孝,却有“不孝”之言论。孔融曾说道: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

孔融这种言论,在当时的背景之下,论罪是可以治死的。而曹操杀孔融,也就成为了维护“社会公德”。几十年后,司马昭杀嵇康,也是因为嵇康的好友吕安被诬陷以“不孝”之罪名。嵇康为吕安佐证而陷入其案,被司马昭趁机杀死。

参考史籍:《三国志》、《后汉书》等等;


历史闻知社


不杀刘备原因是刘备为人出事低调,没有给曹操足够杀他的理由。

祢祢的死也和曹操妥不了关系,而且有足够的杀法,曹操何必自己亲自动手。当初曹操也不是暗中让人杀刘备!

孔融吧!犯下的错误太大了,既然在曹操出兵的时候在后方说曹操出兵不仁必败之类的话,曹操不杀他早晚也有人杀他的!


大汉军团彭德怀


刘备,祢衡那会是建安初年,曹操虽然已迎献帝定都于许,但是周围依然强敌环绕。杀刘备,祢衡有害无益,自然而然不会对刘备,祢衡怎么样。

而杀孔融的时候,曹操已一统北方,罢三公,自为丞相。早已和刘备,祢衡那会的情势不同。而且和孔融的积隙已经数年,自然而然,即使孔融有重名,杀孔融也就很正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