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鴻茅藥酒走了,木乃伊粉了解一下?

「洞见」鸿茅药酒走了,木乃伊粉了解一下?

生命不息,求真不止

「洞见」鸿茅药酒走了,木乃伊粉了解一下?

封面題圖|《權力的遊戲》

近來,一些依靠大規模投放廣告獲得市場份額的「神藥」接連遭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其療效、適應症都得不到有效的數據支撐。遭到質疑後,有的藥物被國家食藥監部門要求啟動臨床有效性試驗,有的則被要求「對社會關注的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情況作出解釋,及時向社會公開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既然有效性試驗缺失、治療效果存疑,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消費者在被廣告狂轟亂炸之後,每年為這些藥物貢獻數億、十幾億的銷售額,甚至一些人覺得「有療效」?

美國經濟學家丹·艾瑞里曾經揭示過這種現象:信念和預期不僅能影響人們對於視覺、味覺和其他感官現象的認識與解析,還能改變人們的主觀甚至客觀體驗,有時候這種影響非常巨大。換言之,當一些人被某些「神藥」廣告洗腦之後,哪怕吃下的「藥物」毫無有效成分,在心理作用下,身體也能感受到「神藥」起了作用。

作者|丹·艾瑞里

1

神秘的「安慰療法」

如果你生活在 20 世紀 50 年代,胸口疼痛,心臟病專家很可能建議你接受一種做叫做胸廓動脈結紮的手術,來治療心絞痛。在這一手術中,醫生給病人全身麻醉,從胸骨處切開胸腔,把胸腔內的動脈結紮起來。這樣一來,問題就解決了!心包膈動脈的壓力增大,心肌血流得到改善,人人皆大歡喜。

很明顯,這種手術很成功,整整流行了 20 年。但是 1955 年的一天,西雅圖的心臟病醫生倫納德·科布和幾個同事對此產生了懷疑。這種療法真的有效嗎?真的起作用嗎?

科布決定採用一種非常大膽的方法來求證這種療法的有效性:他要對一半病人真的實施手術,對另一半施行假手術。然後他要看一看哪些病人疼痛減輕了,哪些病人的健康狀況真的改善了。換言之,拿病人像切魚片一樣,硬生生一直切了 25 年,心臟科的醫生們終於要對這種手術做一次科學的、嚴格控制下的檢測,以斷定它的有效程度究竟如何。

「洞见」鸿茅药酒走了,木乃伊粉了解一下?

《 lost 》| 有時候,患者並不知道

醫生給自己的手術,是真做還是假做

為了進行上面所說的這一測試,科布醫生按照傳統的方式給一部分病人實施了手術,對另外一些人則實施了安慰性手術。真正施行手術時,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樣,實施麻醉,切開病人胸腔,結紮胸腔動脈。施行安慰手術的,手術醫生則只是實施麻醉,用手術刀把病人胸部肌肉劃開兩道,然後縫合,留兩道細微的縫合痕跡,僅此而已。

結果令人驚異無比。做過胸腔動脈結紮的和沒有真正做的兩組病人都說疼痛減輕。兩組病人的手術效果都持續了大約三個月。然後又開始抱怨胸口疼痛復發。同時,心電圖顯示,做過真正手術的病人與做過安慰手術的病人的狀況沒有區別。換言之,傳統的手術治療好像起到了短期減輕疼痛的作用,但安慰手術也是這樣。到頭來,兩種手術療法都沒有產生長期療效。

2「安慰療法」歷史悠久

「安慰療法」的英文單詞(Placebo)來自拉丁文「我會讓你滿意」。這個詞在公元 14 世紀專指喪禮上僱來在死者靈前號喪的假哭者。1785 年它出現在《新醫學詞典》中,指的是「非正規的邊緣醫療方法或藥物」。

安慰療法的效力最早見諸醫學文獻記錄之一是 1794 年,一個名叫傑爾比的意大利醫生髮現了一樁奇怪的事情:在疼痛的牙齒上抹一種昆蟲的分泌物可以止疼,這種止疼效果能夠持續一年的時間。傑爾比陸續給牙疼病人使用這種昆蟲分泌物,並且對病人的反應做了非常詳盡的記錄。抹過「藥」的病人中有 68% 對他說,他們的牙一年之內沒有再疼過。我們沒有關於傑爾比醫生和昆蟲分泌物更詳細的資料,但可以相當肯定,他使用的昆蟲分泌物與牙疼治療無關。但問題在於,傑爾比相信它有用,他的多數病人也這樣認為。

當然了,市場上的安慰劑不僅僅是傑爾比醫生的昆蟲分泌物。近代以前,幾乎所有的藥品都是安慰劑。蟾蜍眼睛、蝙蝠翅膀、狐狸肺曬乾、水銀、礦泉水、可卡因、電擊器……所有這一切都被當做包醫百病的靈丹妙方兜售過。當年林肯躺在福特劇院大街的對面奄奄一息的垂危時刻,據說他的醫生在他的傷口上塗過一種「木乃伊膏」——將埃及木乃伊磨成粉末製成的膏狀體,據說可以治療癲癇、膿瘡、皮疹、骨折、麻痺、偏頭痛、潰瘍,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疾病與創傷。甚至到了 1908 年,「正宗埃及木乃伊」還被印刷在 E· 默克公司的銷售樣本上供人訂購。直到今天,世界上可能某些地方仍然在使用它。

「洞见」鸿茅药酒走了,木乃伊粉了解一下?

《木乃伊》| 法老:我招誰惹誰了?

木乃伊粉其實還算不上最恐怖的藥。17 世紀有一個「包醫百病」的藥方是這樣寫的:「紅髮新亡男屍,生前未受傷,無表皮損害,年齡二十四歲,死亡時間一天之內,以絞刑,輪刑或尖樁處死者為佳……放置於日光和月光下一天一夜,然後切為片狀或粗條。撒少許沒藥及蘆薈末於其上,以減輕苦味。」

我們可能認為自己與那時的人大不相同了,其實不然。安慰療法對我們仍然具有魔力。

例如,多年來醫生一直採取切除腹部疤痕組織的方法,認為這樣做可以消除慢性腹痛——直到後來,研究人員在嚴格控制下做了模擬手術,患者同樣反應說疼痛消失。恩卡胺、氟卡胺,還有美西律,這些都是醫生經常開給心律不齊病人的標示外使用(off-label,即用於藥品說明書範圍之外)藥物——最近發現它們可能引起心臟停搏。

研究人員對六種最常用抗抑鬱劑的療效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其中的 75% 用安慰劑代替可以取得相同療效。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腦部手術也同樣如此,醫生給幾個患者的顱骨上鑽了孔,並沒有實施全部手術,以檢測其療效,結果發現接受假手術的患者和接受真手術的效果相同。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

有人可能爭辯說這些現代醫療手段和藥物都是依據最良好的意圖發展起來的。這話不假。但是過去人們使用埃及木乃伊粉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有些時候,木乃伊粉具有與當時其他任何藥品相同(起碼不亞於)的療效。

3「安慰療法」靠什麼起作用?

暗示和信任

安慰療法與安慰劑的作用靠的是暗示的力量,它起作用是因為人們的信任。只要你看見醫生,就會感覺好一些了。你服下一片藥,就會感覺好一些了。如果醫生是一位有名的專家,或者你吞下的是某種療效卓著的名藥,你的感覺就更好了。

不過,暗示是怎樣影響我們的呢?

總的來說,有兩種機制能夠形成預期,使安慰療法與安慰劑起作用。其一是信念——我們對某種藥品、手術或有關人員的信賴或信任。有些時候,只要醫生或護士來到我們面前安慰鼓勵一番,就不僅讓我們精神上感覺好一些,還會真的激活我們體內的康復功能。僅僅看到醫生對某一治療方案或手術表現出的熱情,就可能使患者未經治療就產生某種有益的效果。

「洞见」鸿茅药酒走了,木乃伊粉了解一下?

《私人訂製》| 信則靈,不信則不靈

這是吃藥還是求神?

第二個機制就是條件反射。就像巴甫洛夫有名的條件反射實驗(狗一聽到鈴響就流口水),經過重複的體驗,人們體內就能建立起一種期望。假如你電話預訂了比薩餅,送外賣的一按門鈴,還沒有聞到比薩餅的香味,你的消化液就開始分泌了。或者你正在蜜月中,和你新婚的妻子偎依在沙發裡。你眼看著壁爐裡噼裡啪啦的火苗,耳鬢廝磨的愛慾促使大腦釋放出內啡肽,為你們下一步的親熱做了鋪墊,把你的這種幸福感推向了愛河深處,溫柔鄉里。

關於疼痛,良好的預期能夠釋放荷爾蒙和神經傳遞素,諸如內啡肽和鎮靜素,不僅能抑制疼痛,還能產生強烈的快感(內啡肽激發與可卡因相似的感受體)。例如,我清楚記得當年躺在燒傷病房裡,疼痛難忍,但只要一看到護士走過來,手裡的注射器針尖還在滴著止痛劑,我就會長長地鬆一口氣,止痛劑終於來了!我的大腦裡馬上開始分泌抑制疼痛的阿片肽,儘管針頭還沒有扎進我的皮膚。

有你想看的精彩

「洞见」鸿茅药酒走了,木乃伊粉了解一下?「洞见」鸿茅药酒走了,木乃伊粉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