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曾做過泗水亭亭長,這個亭長在現代是個多大的官?

井水源


先亮答案:準確的來講,秦朝的亭長不屬於現在的某個固定職務,但卻從功能上相近於某些職務。



這個問題很具有學術性,長篇大論寫一本書都不為過,今天主要從秦朝亭長職責上來為大家簡述一下。

秦朝作為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其政體和官制皆具有劃時代意義和開創性特點,且與古代其他封建王朝在官制上有所出入,更無法與今日之官制同日而語。



秦朝地方上的郡縣制下,縣下設鄉,鄉下設遊徼(類似捕快)、三老(教化民眾)、有秩(收稅),嗇夫(搞建設)、三老下方屬亭,秦朝亭長從職責上來看,主要是清理衛生、維持治安、傳遞公文,所以很多人都認為秦朝亭長有點類似現在的鄉鎮派出所所長,但又並不準確,因為遊徼比亭長更權威,頂多算是鄉鎮警務室負責人。而且亭長既屬三老之下,則有教化協調糾紛的功能,這又有點像咱今天的村委會了。

所以,秦朝的亭長沒有與今日完全匹配的官職,但卻是實實在在的鄉鎮基層在編公職人員。

(感謝關注,創作不易,感覺可以就動下手指賞個贊吧)


納蘭軒若


劉邦同志在起家鬧革命以前,也不完全是個白丁,基本可以算個基層編外公務員。而要弄明白什麼是亭長,首先得搞清楚什麼是亭。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亭有亭長,掌治安警衛,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滿期之人充任。—《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十里是個距離單位,也就是方圓五公里就設一個亭,亭長負責治安工作,也管點民生,一般都是退伍老兵來幹這個活,有點軍轉幹部的意思。


這個地理大小,大致也就類似於如今一個行政村或者居委會。也就是說劉邦的位置,大概就是個村長或者居委會主任的水平。由於他是編外幹部,所以居委會主任不太像,那就只能是村長啦。


青言論史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劉邦是做過秦朝的泗水亭長,所以我們來看看秦朝官制中,亭長在什麼位置。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

需要說明的是,秦朝是設置泗水郡的,至於劉邦所任的泗水亭長是泗水郡的亭長,還是泗水郡下面的同名亭長,這個還不清楚。

《漢書•表•百官公卿表》記載“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戶為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有秩、嗇夫、遊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遊徼徼循禁賊盜。縣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則減,稀則曠,鄉、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列侯所食縣曰國,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蠻夷曰道。凡縣、道、國、邑千五百八十七,鄉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五。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銀印青綬,光祿大夫無。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銅印黑綬,大夫、博士、御史、謁者、郎無。其僕射、御史治書尚符璽者,有印綬。比二百石以上,皆銅印黃綬。成帝陽朔二年除八百石、五百石秩。綏和元年,長、相皆黑綬。哀帝建平二年,復黃綬。吏員自佐史至丞相,十三萬二百八十五人。“

上述文獻說明縣下面首先是鄉,鄉下面是亭,而且亭的管理範圍是十里左右,所以亭長大概相當今天的村長吧,劉邦以一任村長翻身做皇帝,也算是古今少有的逆襲典型。

參考文獻: 《史記》、《漢書》


小黑侃大山


漢高祖劉邦屬於大器晚成,四十多歲了連個老婆都沒混上,簡直是一事無成,除了喝酒閒玩,唯一的好處就是結交了幾個好朋友。

話說這天,好吃懶做的劉大混混在家被父親老劉頭臭罵了一頓,心情鬱悶的上街溜達,迎面正好走來了好友蕭何,這蕭何腹有良謀,心存大志,是現在沛縣官府裡的功曹,有一定的權力。

兩人見面後一陣寒暄,蕭何聽完劉大混混的牢騷後,是放聲大笑,說道:“也是,你總這樣混日子也不是個辦法。正好縣裡泗水那邊缺個亭長,你來當吧?”劉邦聽後大喜,亭長雖說是最小的官吏,但好歹能混住吃喝了。那麼,這個亭長是多大的官哪?

簡單的說法是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而亭長是最基層的在編制的公務員。下面我仔細介紹一下秦朝的基本行政區劃。

秦朝的基本行政區劃是郡縣制,秦始皇時把天下共劃分了36個郡,後來增加到40多個,下面又設鄉,亭,裡。按照這個分析,當時的郡就等於咱們現在的省一級了。

亭分兩種,一種是城裡的亭,級別跳過鄉,相當於咱們現在城市裡的區。第二種是鄉下的亭,相當於咱現在的鄉或者鎮,如果地勢處在交通要道上,這樣的亭還具有旅館和驛站郵遞的作用。

亭官除了管理民生,還要同時兼管治安,督禁盜賊的作用。亭的主要官吏就是亭長,由縣吏任命,並聽從縣尉指揮。亭長按照級別就相當於咱們現在的鄉長兼派出所所長,不過人口上比咱們現在的鄉鎮應該還要多一點。

亭長之下有兩個助手,亭佐,幫助亭長處理日常事務,就是秘書或者辦公室主任,另一個是亭候,主要是幫助治安,什麼盤查行人,治安,捉賊等,等於派出所主管業務的副所長唄。需要說明的是,亭佐和亭候不在國家編制,他們的薪水是需要亭長自己掏腰包的。

以上就是本人根據史書記載所分析的,如有不對之處,歡迎朋友們留言探討。


風雨中的小草


我是“紅雨說歷史”,要說劉邦的泗水亭亭長是個什麼官,放在現在的話,應該就是鄉派出所所長或者城管大隊隊長,為什麼會有兩種說法呢,我來說說看法。


首先亭長是有編制的,很多人說劉邦是個混混,其實不然。我們看《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我們從這段中可以看出劉邦人品樂善好施,但是好色喜歡欺負人。他是壯年的時候通過考試,考上的泗水亭亭長。

亭長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期相鄰的兩個諸侯國之間,他們在接壤處設亭長,主要是監督和防禦的職能。秦漢時期實行郡縣制,縣以下設鄉,裡,每十里設一亭。亭有亭長,主要負責治安管理。那這裡亭小於鄉大於裡,劉邦就相當於鄉派出所所長。


我們看《史記·高祖本紀》時發現並沒有鄉這一名稱,劉邦直接和沛縣縣令打交道。並且,有人考證這個“裡”不是行政單位,是距離。如果是距離的話,那劉邦就是縣派出城管大隊隊長,維護亭裡秩序。古代人少,十里估計也沒多少人,百十戶人家聚在一起,周圍估計大範圍農田,荒地。

劉邦的官可以肯定是絕對很小的官。諸葛亮曾說過:“漢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織蓆販屨,又何足為辱乎?”大概意思就是漢高祖劉邦開始起兵的時候不過是個亭長。劉備織蓆販屨又有何屈辱的呢?一個亭長起碼是個官啊,與販賣草鞋的相提並論,可見真的是小官一個。

你覺得劉邦官有多大呢,拿出你的史料一起來聊聊吧。紅雨歡迎大家的討論和批評。


紅雨說歷史


在先秦時期,最早的亭都設在國境線上,亭長主要任務是防禦敵軍侵略和騷擾,協助政府動員百姓參軍。

除此之外,城門旁和城外10裡也設有亭,工作內容和邊境上的亭長差不多。

在秦朝的時候,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每一亭設亭長一人。所以,一個鄉有10個亭長,1裡為81戶,打仗的時候每一戶都要出一名兵丁,一個亭長手底下可以動員81名士兵,所以

亭長大約相當於今天的民兵連長

隨著社會額進步,亭長的工作內容就多了。除了以上工作外,他們還要負責押運老百姓去服徭役。《史記》中記載劉邦擔任泗水亭的亭長時,至少有過兩次押運任務。

其中有一次他還親眼見到了秦始皇出行的陣容。

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

第二次,比較倒黴,剛出泗水亭不久老鄉們就跑的差不多了,索性他就在當地落草為寇,成了一名山大王!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徒中壯士原從者十餘人。

出差有補貼

在秦朝時期,對出差人員都有飲食供應和免費住宿。《傳食律》中規定:御史的卒人在出差的時候,可以得到粺米半斗大約3公斤,還會得到四分之一升大醬,另外還會得到一定的菜羹和韭蔥。估計劉邦當時也是這一級別待遇。


歷史風暴


看你們的回答,我心裡就不是滋味,本身因事繁忙,不想解答這個問題,但忍不住還是說明一下吧。


在秦朝的制度下,裡的單位絕不是現在的裡,什麼500米為一里,古時人口稀少,大概是把多少戶稱為一里,秦朝時把110戶人家才稱為一里,並不是指多大的範圍,一個郡的面積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省。當時一個郡縣的人口才幾千戶,實際上那時的一個亭就是現在的一個縣的面積範圍,一個郡才幾個縣,象現在的一個省一百多個縣,那時的亭長猶如明清時期的鄉長,一個鄉十個都,秦時一個亭十個裡,其實是一樣的。

那時的亭與裡都是按人口化分的,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是個大地主,劉邦原名劉季是個滿崽,整天遊手好閒,專門結交一些犯科之人,劉太公對他厭惡至極,尤其劉邦經常帶一些閒客回家蹭飯吃,他哥嫂一見,馬上往鍋內倒豬漱水,可見年少時劉邦的身份低微。劉太公看他這副模樣,無奈出點的錢幫他謀了個亭長的差事,以後好讓他成家立業。平素總教誨他,要他學學老大的經營管理,生財門道,劉邦總是怠然處之。後來劉邦當上了皇帝,曾問劉太公,是我的天下大,還是哥哥他們的財產大,當時劉太公無言以對。

那時亭長的行政權相當於現在的鄉長職位,縣裡一般情況不會要村長開會的,那時的亭長可要經常去縣衙彙報鄉村情況,所以劉邦在亭長職位上才結交了縣裡的一些名流,如蕭何,曹參等,已至後來迅速發跡,功成名就!謝謝邀請!


夏普洱


要想知道劉邦亭長擱到現在是多大的官,咱們先了解一下秦朝的基層組織是個什麼樣子。


《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秦漢時期,縣以下設鄉、亭、裡,“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嗇夫(管理大鄉),有秩(管理小鄉),遊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遊徼徼循禁賊盜。”

可見,秦時縣政府以下設鄉、亭、裡三種機構。

鄉和今天的鄉鎮差不多。鄉設三個官職:三老、嗇夫(有秩)和遊徼。

三老相當於鄉鎮長。主要工作職責:教育百姓安分守己,督促百姓出役納稅。

嗇夫(有秩)相當於司法和財政所長,主要工作職責:調解糾紛,掌管徭役 ,徵收賦稅。

遊徼相當於社會治安專員,主要工作職責:負責全鄉的社會治安,保障社會穩定。


亭和今天的派出所和交通站差不多。亭設一個官職:亭長。主要工作職責:負責治安管理 ,巡查禁捕盜賊。同時還兼管郵政傳遞和人員接待工作。

遊徼和亭職責上雖然有些重合,但是,遊繳只是個職位而非機構,而亭則是一個機構。

裡和今天的村差不多。裡設一種官職:里正。主要工作職責:組織生產,掌管戶口,組織納稅。


那麼,劉邦的泗水亭亭長用現在的話該怎麼稱呼呢?應該稱他為:泗水派出所劉邦所長。


菜根漫譚


這種事,問問劉邦同志不就知道了?來來來,劉邦同志,我們來採訪你一下。

溫乎:“劉邦同志,你造反以後的事情我們都瞭解,但是你在沛縣是幹什麼的,我們知道的不多,你能不能給我們說說?”

劉邦:“能上頭條不?不能上我不說啊。”

溫乎:“沒問題,給你上頭版頭條。你說吧。”

劉邦:“嗨,我在沛縣的時候是個亭長。亭長是幹什麼的呢?就是管十個村的治安、糾紛等等亂七八糟的事。

張三家昨天被人偷了,那我今天就得去破案,乾的是警察的活;

李四的老婆出軌了,鬧起了家庭糾紛,我得去調解,乾的是居委會的活;

幾個人打群架了,我得去拉架,乾的是黑道大哥的活。

你說說,我容易嗎。”

溫乎:“是不容易,姐夫監理小舅子嘛。”

劉邦:“這還沒完。這十個村裡的人口是登記造冊的,要是有陌生人進村過夜,那得到我這來說一聲,打個招呼。

所以啊,我這個亭長職位雖小,責任卻很大。

相當於你們那的派出所所長、居委會大媽、物業經理、大街扛把子的綜合體。”

溫乎:“你雖然是個小領導,但這麼多的事,忙得過來嗎?”

劉邦:“我一個人乾的話,要累死我了,哪有以後的輝煌事業。

除了辦公室幾個跑腿的,樊噲、周勃、夏侯嬰等等,都是我的小弟。有什麼難搞定的事情,我就帶著他們去。

所以啊,蕭何、曹參這些官府裡的人,有事也喜歡找我幫忙。藉著這個機會,我就跟官府的人拉上了關係。

正因為我黑白通吃,所以才能建立穩定的關係網,沛縣沒人能代替我的位置。

溫乎:“好的,謝謝劉邦同志,今天的採訪就先到這裡。外面的曹寡婦在喊你吃飯呢。”


溫乎


本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的,臨睡前看了大家的回答,實在是讓人無法入眠!這個問題要說清楚,猶如作一篇博士論文,我也不可能在此引經據典洋洋灑灑長篇大論。但是有幾點必須要說!不然真是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第一,讀歷史首先要弄清當時的語境,或者說叫社會政治環境。切不可以讀者自己所處的環境來衡量古人,或者人云亦云,管中窺豹。就拿秦朝來說吧,秦朝實現了大一統的國家,但時間較短,為什麼呢?因為秦是建立在統一六國的基礎之上的,國內,六國的遺老遺少們蠢蠢欲動,陳勝吳廣舉義旗以後,起兵造反的各路人馬絕大多數就是原六國的貴族,譬如項羽就是原楚國的貴族,還有齊國的魏國的等等等等,幾乎原六國的所有貴族都起兵造反,這些貴族心裡更多的是想恢復原有六國的土地。國外強敵環伺,北有胡,南有蠻,時時騷擾大秦邊境。偉大的秦始皇向北築長城以抵禦匈奴,向南派兵征討蠻夷。國內實行軍事化管理,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民間建立基本的管理單位,即實行裡甲制,裡相當於後世的村級單位,那麼如果劉邦是村級行政長官那就應該叫里長,那麼亭長到底是個什麼官呢?史書上明確記載是個村一級負責治保安全的官,如果非要說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那就看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吧,建國初期同樣是內憂外患,毛主席在鄉級建立了民兵營,在村級建立了民兵大隊,以負責民間的安保工作,劉邦就相當於做了村民兵大隊長。

第二,我們古代的史家大都是儒生,他們往往以儒家的標準來衡量別人,開國皇帝在他們嘴裡沒幾個好的,說劉邦是混混,說朱元璋是乞丐,說趙匡胤是痞子英雄等等等等,我要說的是讀萬卷書永遠比不上行萬里路!這些開國皇帝無一例外都有在青年時期在社會底層遊歷的經驗,這樣的經歷再加上他們個人的聰明睿智使得他們有一種超過常人的能力,那就是目光如炬,一目洞穿人心。他們太懂得人性本質了,由此他們才可以制定岀一呼百應的政策,號召天下。就如毛澤東這樣的偉人也有在年青時遊歷的經歷,他老人家說了一句經典的話: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你不去生活到勞苦大眾中怎麼能知道他們的所思所想,怎麼能制定岀讓人民滿意的政策?毛主席是最偉大的史學家!我們再來說說劉邦,現在的中國人稱自己為漢人,要知道正因為有了劉邦建立的漢皇朝,我們才有了這個漢人的稱呼!如果當時讓項羽或者其他的什麼六國的貴族贏了,那麼很有可能中華大地又要回到戰國時代,幸好上蒼見憐,肉食者鄙!他們成不了,因為他們沒有在社會底層生活的經歷,他們看不懂人心,更看不懂人性!

大漢高祖劉邦!是我們民族的大功臣!後輩小子們切不可鼠肚雞腸,管窺蠡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