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就拜灶,怪不得我们是吃货国

想要烧出美味可口的饭菜,食材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灶台,精准地掌握火力才能烧出好味道。

在新石器时代(距今5000多年前),人类自发现火的利用价值以后,不仅学会了用火,更学会了造火,会用钻木等原始方法得到人工火。

为了利用火焰烹制出美食,我们的祖先们也一直不断地探索研制炉灶,力求达到最佳的烹饪火候。炉灶其实也是有着漫长的历史,你知道过去的炉灶是什么样的吗?

中华第一灶

我们先来说说中华第一灶——后(司)母戊鼎。

这个“灶”大家应该很熟悉,后(司)母戊鼎是商周时期(公元前1600——公元前211年)青铜器的重要代表,很多人都说它是祭祀用的礼器,神圣不可侵犯,但是说白了,鼎的原始功能,其实就是烹饪食物所用的灶具。

千年前就拜灶,怪不得我们是吃货国

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鼎算是古代的灶具呢?

大多数人的概念中的灶,是垒一个土灶,旁边的风箱呼呼作响,但这是明朝以后才出现的物件。

在商周时期,鼎就是最原始的灶具,首先鼎具有一定的厚度,当烹煮食物的时候,火焰接触到鼎身,厨师们可以根据鼎外部的烧灼程度,判断火候的大小,

千年前就拜灶,怪不得我们是吃货国

国家博物馆中的后母戊鼎

同时鼎底部是专门的圆形打造,圆形是最容易受热的形状,独特的造型让火可以均匀地加热食物,让食物熟的更快。虽然它跟我们传统概念中的灶具大相径庭,但是它依旧属于古代灶具发展中的一员,也为以后灶具的演变发展做出了贡献。

祭祀灶具的由来

商周时期烹饪肉食,主要是用鼎来完成的,鼎作为当时的灶具,可以最快程度的将食物煮熟,那个时候的吃肉食并不像现在那么斯文,而是直接把牲畜整只或者斩成几部分扔到鼎里煮。鼎作为当时的烹肉灶具,在厨房里占据了一方天下。

一般情况下,贵族们每餐要吃好几种肉食,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这也便是成语“列鼎而食”的由来了。

千年前就拜灶,怪不得我们是吃货国

其实鼎不仅是厨房中烹饪的灶具,在当时,鼎在商周时期的人心目中有很重要的位置,认为鼎器是最神圣的灶具,具有神秘和威严的感觉,还可以作为祭祀礼器,敬天法祖,保佑王朝。

《礼记·祭法》中记载,平民百姓必须至少举行一种典礼,就是祭灶。这个习俗也一直延续到今天,拜灶王爷依旧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其实这也难怪,

古人们以大地为母,在相当范围内,大自然的恩惠都是通过火传达给人类,鼎作为将火运用加热食物的器具,让人们吃到熟的食物,使人得到滋养,成为最富有灵气的主宰。人类崇拜火、崇拜灶具,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但鼎只是中国古代灶具历史长河中的一粟,在之后的时代中,由于鼎过分被商周的贵族们追求外表的华丽,成为了显示豪门名望的象征,在厨房里的实质功能没有跟上,对于火的把控也愈发困难,也就逐渐退出了厨房灶具的舞台,被之后改进的灶具所替代。

千年前就拜灶,怪不得我们是吃货国

但是回过头来看,鼎这一灶具的产生,也应证了我国流传千百年之久“民以食为天”的俗语。吃饭一直以来都是比天大的事,正是人们对于吃的不断追求,灶具才一直发展至今。

现代的灶具发展

进入现代以后,人们探索火候,追求美味的脚步也没有停歇,于是煤气加热的灶具一步步的不断改进,成为了绝大多数厨房的主角。

千年前就拜灶,怪不得我们是吃货国

中间火力够猛,紫焰强火,才是中式爆炒美味的秘诀。

不论是细火慢炖的广式老火汤、还是大火出锅的川味爆炒、高火候要求的东北大杂烩,掌握了火候,你还担心烹饪不出美味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