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和藥品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保健品和藥品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不少人對“保健食品”存在一個看法——不治病,所以沒有。

其實大家可以自行查找一下“藥”,“保健食品”,“治病”和“保健,調理”的定義,就可以大致明白它們各自的本質和定位的不同,包括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藥”和“保健食品”的審批機制及標準都是不一樣的。

目前我們對健康的干預主要有四個方面:

1.面對突發性的意外創傷,出現了器質性病變,多采用化學藥物藥品進行干預;

2.針對慢性疾病的出現,多采用中藥干預;

3.針對能量不足,蛋白質和脂肪過剩,營養不全面而出現的症狀,多采用全面營養的飲食方案或補充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來進行干預。

4.針對亞健康症狀的出現,最有效地是用保健食品來干預。(因為能靠通過自己的自律來改變生活飲食作息習慣及減少工作壓力的人實在太少了)

由此可見,藥品和保健食品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

1.藥品用來治病的,一定的毒性是可以保留的,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是藥三分毒,所以藥品的劑量和療程一定要謹遵醫囑,並且不能長期服用。

2.保健食品是用來預防疾病,改善亞健康及病後輔助調理身體的,它也是有功能的,但沒有毒性,按照產品標籤上的指導劑量長期服用,它的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當我們出現了器質性病變或者嚴重的功能性病變,肯定要用藥來治病,但沒有達到這個程度時,就可以用貨真價實(大公司,大品牌)的保健品對應自己的具體身體狀況科學地來調理。

例如,當你的高血壓超過了150/100,就必須馬上就醫,積極配合藥物治療,待血壓穩住了不再往上升時,除了每天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外,不良的生活飲食作息時間也需要大調整。

如果你的血壓值還沒有達到這個高位臨界值,在這個範圍之下,就不是必須要用藥物來干預,而可以採用安全性高的功能性保健品來干預,若血壓值只是高出理想值120/80一點點,就可以用食療及有氧運動來干預,從而重回健康體態。

所以當身體不適出現時,希望我們都能夠理性客觀地看待”藥品“和”保健食品“,儘量避免”過度醫療“和”把保健品當神藥”的情況發生。

私信回覆“大健康”,可獲得更多個性化自我健康管理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