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讓碧桂園如此焦慮的到底是什麼?

碧桂園最近接連出事,這家房地產巨頭心慌慌。

7 月 12 日,杭州蕭山碧桂園前宸府項目邊上出現了一個大坑。事故殃及前宸府旁邊居民樓,基坑的裂痕延伸到其地基,讓邊上一棟三層小樓成為危房。
葉檀:讓碧桂園如此焦慮的到底是什麼?

6 月 24 日,上海奉賢海灣鎮,碧桂園項目售樓處 6 層屋面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出現模架坍塌,坍塌面積約 300 平方米,由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建設,1 人死亡 9 人受傷。

這些事故背後,透出一股濃濃的焦糊味,焦慮到了極致。

碧桂園為什麼這麼焦慮?

從數據上看,沒有焦慮的理由。6 月,碧桂園以 778.1 億元的銷售額,在國內房地產企業中奪冠。

7 月 17 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 6 月份的房價統計數據。

4 個一線城市房價平穩,31 個二線城市,一手房和二手房價同比上漲 6.3% 和 4.6%, 35 個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分別上漲 6.0% 和 4.3%。一、二、三線城市的環比房價都在上漲。

除了北京、上海等極少數城市外,無論同比環比,房價都在上漲。

2017 年,碧桂園銷售中來自三四線項目佔比約為 58%,2018 年前四個月分別為 70%、68%、71%、66%,碧桂園主攻的三四線城市房價也在漲。

然並卵,這些數據沒什麼大用,現在的形勢是壓力越來越大,這兩年是投資人和開發商奪命而逃的最後機會。

房地產開發商的高負債水平令人擔憂。截至 2017 年年末,碧桂園總資產為 10496.69 億元,總負債為 9330.57 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 89%。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 7 月 15 日的數據,今年 6 月,碧桂園的銷售額為 778.1 億元,再次奪冠。今年上半年,銷售額為 4124.9 億元,同比上升 42.8%,銷售面積同比上升 36.1%,看起來一切都是那麼美妙。

但碧桂園很著急。

4 月 5 日,總裁莫斌簽發《關於提高週轉速度、加快有質量供貨的緊急通知》;4 月 8 日,碧桂園集團專門開了 " 高週轉 " 專題會議;網上流傳出了《集團 " 高週轉 " 專題會會議紀要》。4 月 11 日,莫斌再次簽發《關於提高集團各單位工作效率、促進項目高週轉的通知》和《關於項目報建高週轉的通知》。

碧桂園出臺了針對三四五線城市項目新的獎罰辦法,規定項目摘牌到開工超過 40 天,項目總將撤職。如項目摘牌即開工,獎項目總 20 萬,每推遲 1 天,獎勵遞減 1 萬,20 天開工,獎勵為 0,第 21 天開工罰款 1 萬,逐天遞增,40 天開工,罰款 20 萬,41 天開工即撤職。

這樣的週轉有點瘋狂。碧桂園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讓他們如此心焦?

1, 作為中國城市的千年樣板,北京跟雄安,房地產凍結了。

通州,北京副中心,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新辦公地點,在通州與廊坊的接壤位置,K2(石榴集團)十里春風的售樓處被一幫業主圍攻,他們的白色 T 恤印著 " 退房 "。

原因是房價下降,這些業主去年買房,開盤價 4 萬左右,今年新一期開盤,降到了 2 萬 5 上下。2008 年,2011 年,2017 年,攻擊樓盤的現象隔幾年發生一次。

據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統計,2018 年上半年,北京全市二手住宅網籤總量為 76640 套,同比下降 10.9%,環比 2017 年下半年增長 57.6%,在半年走勢上結束了 2017 年的兩連降。

這又怎麼樣?平均每月 1 萬多套的規模只是北京二手房市場的正常交易水平。以北京 800 萬套左右的存量規模,年換手率如果只有 2%,一年有 16 萬套、一個月 1.4 萬套左右的交易量。

貝殼研究院的數據印證了,北京不可能回到市場高位。鏈家新增客源房源量都在減少,環比分別下滑 16.2%、16.1%,5 月漲勢趨穩,

雄安,更不必說,根本沒有商品房的立錐之地。

7 月 12 日,住建部與雄安新區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大概意味著,雄安的房地產絕對不會放開。

2, 房貸繼續收緊,房地產金融被鎖定。

7 月 17 日,《證券日報》報道,北京已有銀行近期停止房貸。

北京目前首套房貸款利率主流是基準利率上浮 10%,個別銀行上浮 30%,還有個別銀行由於業務調整,近期不再辦理個人按揭貸款業務。

多家銀行對於貸款人資料的審核趨於嚴格,另有銀行辦理按揭貸款開始附加條件,例如,要求貸款人辦理信用卡或存款等。

房貸收緊、房地產無法套現不僅侷限在北京。

根據融 360 網站的數據,今年 6 月,根據監測的 25 座城市,全國房貸利率連續 18 個月上漲。當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 5.64%,相當於基準利率 1.151 倍,環比上升 0.71%,同比去年首套房貸利率 4.89%,上升 15.34%。

6 月全國 533 家銀行分(支)行中,有 169 家銀行首套基準利率上浮 10%,約佔 32%;164 家銀行首套執行基準利率上浮 15%,約佔 31%;116 家銀行上浮 20%,約佔 22%;25 家銀行上浮 25%,約佔 5%;16 家銀行首套執行基準利率上浮 30%,約佔 3%。

房貸利率上升,等額本息 100 萬,30 年大概要多還 16.7 萬的利息。

房地產套資金越來越難,個人抵押貸款部分被叫停。

今年 2 月底,中信銀行暫停 " 北京地區 200 萬元以上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 "。7 月,在深圳,有個私募基金經理告訴我,他的房子找不到抵押貸款的銀行,不說不行,就是不辦。

看來,暫停的現象的蔓延。

3, 貨幣繼續緊縮,資金壓力增大,棚改不會放鬆。

收緊房貸、抵押貸,還收緊開發貸。開發商會面臨巨大的考驗。

7 月 16 日,華爾街見聞報道,北京土地儲備整理中心消息人士稱,下半年北京土拍將強化監管競拍主體的資金來源。

強調銀行貸款、轉貸、股東借款和私募資金都不能用於支付土地出讓金,對於以企業應付賬為基礎的供應鏈 ABN 融資資金等結構複雜的非自有資金,也將聯合央行大數據進行穿透、禁止。

今年 6 月 20 日,審計署的報告釋放出強烈信號,將嚴厲監控和規範銀行表外資產流向房地產。

大家都知道,資金穿透式監管意味著什麼。

開發商不得不拿地,6 月還在加快拿地,原因是規模縮小,貸不到款,發不出債,資金鍊立馬斷裂。

但拿高價地,資金鍊緊崩,開發商不得不加快週轉,這兩年買房,我們對開發的質量,實在是不能放心。

拿土拍資金不現實,地價在上升,限制卻越來越多。到 6 月底,北京土地市場出現 7 次流標,2018 年之前,北京土地史上只出現過 31 次流標。

三四線城市同樣讓人不安,棚改政策一波三折,雖然住建部發文打了個補丁,但收緊的趨勢不會改變。

不要說棚改,為了資金的事,財政部和央行的專家還懟了起來,指望積極財政,或者央行撒錢,都不現實。

目前,貨幣市場既不能放水,又要扶植實體,十分尷尬。就算放點水,對房地產也都盯著。

4,高位縮量盤整,最終一定下跌。

價格不跌,成交量下跌,其行不遠。

貝殼研究院監測了全國 16 個重點城市今年上半年的成交情況,從去年 "3 · 17" 政策調控以來,市場整體低溫,從今年 2 月份開始,北京、成都等少數幾個城市小幅向上修復。

主要看成交量。

7 月 4 日,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佈《2018 年上半年 10 城二手房市場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監測的 10 大城市(北京、深圳、杭州、成都、南京、廈門、蘇州、青島、無錫、金華)二手房累計成交約 34.3 萬套,同比下降 20%,降幅較 1 至 5 月收窄 2 個百分點。

上半年成交量環比 2017 年下半年略有回升,仍處於近六年平均水平附近,明顯低於本輪週期最高位 2016 年的水平,市場下行趨勢沒變。

根據鏈家監測的 16 個重點城市的交易數據,2017 年 317 新政以來,市場經歷了大幅降溫—低位企穩—向上修復三個階段,當前階段市場熱度和調控前仍然處於低位。

從成交數據來看,2018 年前 5 月成交量環比 2017 年後 5 月增加 21.8%,前五個月月均成交量是 2017 年 3 月的一半。

市場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漸降溫,有時候成交量還有反彈,但是秋後的螞蚱。在股市裡面,就是高位縮量盤整,即使反彈,其行不遠。

5,收房產稅之心迫切,國統局再提 " 房地產稅 "。

7 月 16 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加快推進房地產稅相關政策舉措,實現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加快推進租售同權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實。

顯然,國統局從數據判斷,房地產熱度還是太高,需要潑點冷水。另一方面,徵收房產稅,有關部門是十分迫切,加快推進的意思是,條件一成熟就推出,通常在兩三年就會推出,現在已經等得太久了。

什麼時候推出?條件一成熟就推出。

從程序上看,2017 年底,國土資源部不動產統一登記全國聯網,登記機構、登記依據、登記簿冊和信息平臺 " 四統一 ",但地方的數據可能沒有全面錄入。

試點城市不成熟,上海、重慶不能說是成功的。

還有,立法沒有完成,按照其他稅種法律立法程序,前期需要形成草案國務院通過,看來目前房地產稅處於送審稿及修改形成草案階段。2013 年 11 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 " 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 ",財政部、全國人大常委會這幾年來不斷提及,從 2015 年 8 月開始,連續 4 年,房地產稅都在人大常委預備審議立法項目中。很有可能爭議不斷、修改不斷,估計大致已經完成。

從房地產市場說,房產稅推出的成熟條件是,等到成交量下降,部分人出逃,以免禍及太多的人。現在有 N 多人換房,賣掉老公房,買進大平層,估計是為未來做的準備、

從實體經濟來看,要看實體企業基本穩定,川普不那麼瘋狂、外界壓力下降的時候。

碧桂園的焦慮,是在壓力之下的焦慮,也是看到中國房地產革命性變革之時的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