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帶娃不易,但出現這4種情況,請爲了孩子改變

長輩帶娃不易,但出現這4種情況,請為了孩子改變

瞭解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關注TOPKID早教說

編輯 | 小T(TOPKID_CN)

你家孩子是誰在帶呢?

爸爸媽媽有一人全職在家帶?保姆?還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

現在應該有不少家庭都是長輩在幫忙帶孩子。帶孩子有多辛苦,我們心裡都有數。一方面我們理解長輩操持家務、帶孩子不容易;但另一方面,大家會因為在教育上的觀念差異,而導致兩代人產生矛盾,甚至爆發「戰爭」。

因為孩子如同一張白紙,照看者對孩子的成長的作用,不可忽視。

所以當下面這3種情況成為隔代教養生活中的日常時,我們或許是時候該提醒一下長輩:為了孩子,請做出一些改變。

➊ 傳(feng)統(jian)思想滲透

有一個奶奶,說自己的孫子命裡缺金,立馬就把自己的金戒指摘下來塞到孩子的嘴裡。三個月的孩子一下子就吞了下去,要不是搶救及時這個孩子就沒命了。

還有一個奶奶,新得了孫子,高興極了。要按照「習俗」用錢給孩子洗澡。結果孩子皮膚嚴重過敏,渾身起大紅疙瘩,哭鬧個不止。就這情況下,奶奶還不覺得有何不妥。醫生出來,才算給制止了。

傳統思想我們並不一概否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應該是正確、理性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育兒觀及早教知識也不例外。

长辈带娃不易,但出现这4种情况,请为了孩子改变

➋ 「收買」孩子的愛


有一個媽媽回到家,發現女兒嘴上有甜味,就問:「你吃糖了?」

她想了想,說:「吃了。」

這時爺爺就衝出來:「你這個叛徒,我都告訴過你不要告訴你媽媽,你還跟你媽媽說!」

再下一次發現時,孩子猶豫了半天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我吃了還是沒吃呢?

我們會限制孩子吃糖、吃零食、玩遊戲,對孩子的懇求有不妥協的底線;但是長輩容易對寶貝心軟,對孩子的眼淚更是招架無力。

明知縱容與我們的教育觀有出入,但因為隔代,長輩會因溺愛而忽略,也想和孫兒的關係更近,便用縱容來「收買」寶貝,然後告訴孩子「不要告訴爸爸媽媽」。

長期下去,孩子自然認識到軟肋在哪兒,也明白誰比較好說話;而同時,我們很有可能就成了不讓孩子玩耍、吃糖的「壞人」,親子關係也可能受到影響。

长辈带娃不易,但出现这4种情况,请为了孩子改变

➌ 認「人不認理

你和老人家講科學育兒,長輩才不聽;而同樣的道理要是出自某知名育兒專家、老師之口,老人家立馬奉為真理。

育兒觀出現矛盾,只有育兒專家出來才能調停;平時在照顧孩子上出現問題,只有醫生說了對與不對,長輩才會有所改變。

「專家」說的也不都是對的,要看是什麼「專家」……對信奉「權威論」的老人家,找到可靠的權威理論是首要任務。

长辈带娃不易,但出现这4种情况,请为了孩子改变

那遇上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① 確立第一責任人,最好是媽媽當第一責任人

確定孩子教養的第一個責任人很重要,這個責任人是穩定的。

如此可以避免教養觀點的不一致。

建議這個家庭的第一責任人由母親來承擔,再或者父親來承擔,而不是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

② 尊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智慧,然後多溝通

人的尊重都是相互的。

很多時候,我們越親,就越不注重溝通,就覺得直說OK。但實際上,越親的人,就越在乎你對他是不是足夠的尊重和關注。

溝通不是爭吵,也不要帶著負面情緒。每個人都知道,一旦情緒出來,就不可能好好說話。

孩子能感知家庭的情緒,爭吵會引發家庭氛圍的緊張,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和家庭穩定。家庭中的緊張情緒,一定會投射到孩子身上。

③ 帶著老人學習,適當藉助權威的支持

有時候,爺爺奶奶只是沒有意識,或者是不知道要這樣做,所以他才會犯一些錯誤。

所以年輕父母們可以帶著老人多去體驗,多去接觸,讓他們有更多的早教意識,獲得更多支持。

許多家長參加TOPKID在線家庭早教(topkid.cn)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家裡老人能夠接受到科學、系統的育兒觀,以最有效、最和諧的方式讓家庭矛盾降到最低。

很多時候,可能是我們的溝通方式存在問題,但藉助權威就不同了:從專業的角度出發來談早教育兒,長輩更相信,也更能接受。

④ 丈夫一定要在這個中間發揮很積極的作用

如果這個家庭裡的爸爸是一個積極捲入到孩子教養中的爸爸,那麼,這個家庭中的成員,爸爸媽媽和老人們,相處的更好。

因為丈夫與自己的爸媽溝通,會比兒媳溝通更方便有效。

更何況,爸爸參與到家庭教育本來就很有必要。

长辈带娃不易,但出现这4种情况,请为了孩子改变

隔代教養衝突的解決,不能單靠家庭中某一個人。需要我們共同努力。而我們的目標又都是一致的:愛孩子,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付出,去承擔該自己承擔的那一部分。

隔代教育的問題多,可老人幫帶娃也不易。

相互之間多溝通、多尊重、多體諒,畢竟咱出發點和目標都是一致的:我們都愛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長。



TOPKID早教說


在孩子成長「關鍵期給予關鍵幫助

讓早教迴歸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