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周天子為何威嚴不再?鄭國是如何當上霸主的?

guihang520


公元前773年,周幽王下令廢黜太子宜臼,引發了西周的大規模內戰。西周王朝因而覆滅。在這場持續20年的大規模戰亂中,晉文公力挺周平王,幫助他遷都洛邑,卻沒想到,東周開創之後,朝政大權落到了這個原本並不起眼的小國手中……

就在鄭桓公問政史伯之後不久,私慾作祟的周幽王便妄顧祖宗家法和內外臣工的反對,正式頒下了廢嫡立庶的旨意,宣佈以愛妾褒姒的兒子伯盤取代宜臼成為新的嗣君。

為了避免幽王的殺害,廢太子宜臼倉皇逃往申國,向自己的外家姜氏哀哀呼告,以求卵翼。

而隨著宜臼的出逃,一場持續20餘年的王朝政治動盪也就此拉開了序幕。

《汲冢書紀年》記載:

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盤以為太子,與幽王俱死於戲。先是,申侯、繒侯及許文公立平王於申,以本太子,故稱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餘成於攜。週二王並立。二十一年,攜王為晉文侯所殺,以本非嫡,故稱攜王。——引自《春秋左傳正義》

望著眼前如喪家犬一般前來投奔自己的廢太子宜臼,申侯勃然大怒:

太子何辜,遽爾廢之?!周幽王此刻已然是豬油蒙了心,狐狸精障了眼。跟他溫言款語的商量不用說一定沒有好結果。要讓他知難而退,收回成命,就必須讓幽王看到宜臼的背後還有他母親的孃家人!慮到了這一層,申侯決定,擁戴宜臼在申邑少鄂即天子位,並尊稱之為“天王”。

“天王”——敬遵上天的旨意而君臨萬邦的共主。申侯為宜臼上這個尊號顯然是故意跟周幽王打對臺。

他就是要讓天下人都知道,身為嫡長子的宜臼上有皇天欽命的眷顧,下有祖宗家法的護持,是當仁不讓的嗣君人選。

至於周幽王新立的那個卑賤庶子伯盤,什麼“新太子”?那不過是幽王放縱私慾的鬧劇罷了。

宜臼在申國即位了!這使得一場原本因奪嫡而生的宮廷內鬥一下子升級到了內戰的程度。

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對坐鎮鎬京的周幽王來說,眼下他所要考慮的已經不是如何維護新太子伯盤的名分,而是如何維護自己的名分。——發兵伐申吧,誓不回頭的周幽王最終決定按下內戰的按鈕。

可是,西周的王師早在幽王的父親宣王時代就因屢次對外戰爭的失敗而極大削弱,此時這支戰鬥力孱弱的軍隊又怎能撐得起周幽王的威權呢?

在申國、繒國與犬戎三國聯軍的反擊下,周朝王師很快土崩瓦解。隨之,史伯預言的災難便真的到來了:

都城鎬京被三國聯軍攻破。25歲的周幽王和年僅6歲的太子伯盤死於非命,而身為王朝卿士的鄭桓公友不幸也為他們殉了葬。

幽王死後,西虢國的國君虢公翰擁戴周幽王之弟餘臣在攜地即天子位,是為周攜王,與申國扶植的周平王宜臼“二王並立”,周朝正式分裂。直到21年以後,晉文侯殺死周攜王,與鄭武公一起迎接周平王赴洛邑定都,周朝才終於又歸於一統。

在戰火紛飛的20年裡,周幽王,晉文侯,申侯,虢公……,一個又一個政治豪強為了逐鹿中原、爭當主角兒,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是當戰爭結束,一輪攪動天下的大洗牌塵埃落定的時候,人們卻驚奇地發現,周天子這張王牌竟然鬼使神差地被鄭國攥到了手裡。

後來周朝卿士周桓公在回憶這段歷史的時候說:

“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左傳·桓公六年》

這是一番讓人破費琢磨的話。鄭國憑什麼與晉國相提並論,成為東周政權的臺柱子呢?從國情上分析,兩週之際的晉國,其立國基礎較之鄭國優勢非常明顯。

正如史伯曾經對鄭桓公說的那樣:

(晉國)距險而臨於小,若加之以德,可以大起。——《國語·鄭語》

晉國南距中條,右帶黃河,江山險固。環視四周,除了虞、霍、魏、芮這些弱小諸侯之外,就只有赤狄、白狄等少數民族與之為鄰。而他們當中無論哪一家都難以對晉國構成實質上的威脅。

在西周分裂、二王並立的這段歷史時期,執掌晉國的是晉文侯姬仇。在20歲及冠的那一年,姬仇遭遇了殤叔篡位的動亂,被迫流亡。直到4年後捲土重來,殺死殤叔,姬仇才僥倖奪回了屬於自己的君位。

因為有過這樣一段被篡弒者困擾的經歷,晉文侯姬仇拒絕承認法統不正的周攜王,殺死了他,轉而擁戴周平王到洛邑定都。

也因此,晉國成了建立東周的元勳,周平王對晉文侯的稱讚與頒賜,至今都還保存在《尚書·文侯之命》當中。

和晉國的情況截然不同,鄭國在兩週之際的立國形勢極其嚴峻。

根據《國語》和《史記》的相關記載,鄭桓公在周幽王廢太子之前將鄭國的國人與財產搬離位於陝西華縣的鄭國故地,寄居到了今河南中部的鄶國與虢國。

申侯率領三國聯軍攻破鎬京之後,鄭國故土喪失殆盡,連鄭桓公本人也殞命於戰火之中。可誰能想到,鄭國的崛起卻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漢書·地理志》注曰:

幽王既敗,二年而滅鄶,四年而滅虢。——《漢書·地理志》注

周幽王死去的第二年,鄭國便在新任國君鄭武公的領導下吞併了鄶國,又過了兩年,東虢國也被併入了鄭國的版圖。

在迅速佔領虢、鄶兩國的十座城邑之後,鄭武公出兵扶周,與晉文侯一起將周平王迎接到了洛邑定都。

毫不誇張地說,在周幽王死後的短短20年裡,鄭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創造了兩大令人驚歎的奇蹟......

參考文獻:

徐元誥《國語集解》

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

竹添光鴻《史記會注考證》

班固《漢書》

陳槃《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譔異》

楊寬《西周史》


晉公子


周天子一步步的喪失威嚴:

武王伐紂建立了強大的大周王朝。周王朝實行分封制,大量分封親族和功臣到各地做諸侯王,又被稱為建藩拱衛王室。

周天子是所有諸侯裡面土地、人口最強大的。四方諸侯也都唯周天子馬首是瞻。按時進貢、帶兵隨從作戰。

其一,每一代周天子登基都要大肆分封諸侯,到春秋時期周天子的王畿之地就越分越小,而諸侯的地盤越來越大,已經超過周天子的土地面積了。周天子的實力已經不能與諸侯國制衡了。

其二,周王朝後期的天子昏庸無度,內鬥不斷,越來越引起各諸侯國的不滿。

公元前771年,太子宜臼聯合母家申侯,勾結外族西夷犬戎攻入鎬京,殺死了周幽王,然後被擁立繼位,史稱周平王。然而周平王最終被迫在諸侯的護衛之下,東遷洛邑,東周自此而始。

但是由於平王這個“天子”是由諸侯擁立的,而且弒父的罪行親手打破了“天子”神聖的特殊地位,嚴重破壞了周王朝的禮法根基,並且周天子無力自曝抵抗外族入侵,也使得周王室的在諸侯心中的威嚴一落千丈。周王室的衰落,更是加速了諸侯紛紛開始擴張勢力。

至此,到春秋時期,諸侯與周天子的關係反而變成了: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於強大的諸侯,諸侯各自為政,強者為霸。從此以後,周天子的權威已經受到諸侯大國的挑戰。

鄭國的霸主之路:

西周滅亡後,周天子徹底失去了關中平原,黃河上游的各諸侯也都遭到重創,碩果僅存的晉國和秦國則分別處在內亂和草創時期,而長江流域的楚國也未崛起。因此在晉楚爭霸之前,爭霸主要是在鄭國、齊國、宋國等等黃河下游的諸侯之間展開。

憑藉平王東遷時立下的大功,鄭國不僅成為周王室的執政卿士,還獲得了洛中平原的不少土地。而在鄭國的第三代國君鄭莊公統治下,鄭國雖然國小,但一躍成為春秋初期的第一大國。

周桓王率領王室大軍與陳、蔡、虢、衛的諸侯聯軍在繻葛與鄭莊公率領的鄭軍展開大戰。結果周天子是率領的聯軍慘敗,連天子周桓王本人的肩頭都被鄭軍大將射了一箭,這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箭射王肩”。繻葛之戰後。鄭莊公“小霸”,成為春秋第一位實際上影響力的霸主。

但是由於鄭國國土面積小,地理位置不利,處在幾個大國之間,又幾乎無險可守,鄭國很快也一步步走向衰落。


小奇聊歷史


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建立之初周公旦建立了維護等級的一套嚴格而有效的周禮,用於約束和規範各層級之間的關係,周天子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與地位。各諸候國必須要朝貢,周天子獨有祭祀與討伐的權利。

而隨著王位之爭,申候聯合犬戎犯境,竟然被裡應外合攻破都城鎬京,及至後來周平王東遷,到此周朝的實力已削弱到連自己都不能自保的地步了,最後由秦襄公護送至洛邑。此時任命鄭武公擔任司徒,讓他與晉文侯一同輔佐周平王,勉強支撐殘局。

而到了洛邑後,鄭武公把持朝政,各項事務被鄭國所左右,周天子處處受到擺佈。大家雖然是親戚,可誰叫你沒實力呢?相當初分封諸候的時候,都磕頭如搗蒜,山呼萬歲,永遠臣服,可到了你把土地分完了,把軍隊都解散了的時候,妄想大家還都聽你的話嗎?可以說實力決定一切,古往今來都是這個道理。

春秋時,各諸侯還都來朝貢,覲見天子,周天子也還要向各諸候頒佈任命書等,但都已經是形式了,有些事你不得不為之,後來不乾脆送了人情吧。從而越來越沒有地位了,以至於各諸候都不拿周天子當回事,周天子自然也就成擺設了。

至於鄭國成為霸主,這個歷史上沒有這種說法,只不過鄭國挾天子以令諸候,有地利之優勢,鄭莊公時為了平復鄭國的不滿還發生了“周鄭交質”的事件,更是讓周天子顏面盡失,也就更沒有了威嚴,也因此助長了鄭國的威勢,以至於鄭國稱雄於各諸候,成為小霸。


華豎


周朝的統一天下的方法是分封制,把天下土地分給跟隨自己攻打殷商的諸多諸侯(實際上是一些部落國家或小部落國家聯盟的首領),和同姓子弟。而維繫這種統治的方法是宗法制。但隨著時間的變化,同姓之間的血緣關係不斷疏遠,以及一些異姓諸侯實力不斷擴張,周天子的威信在不斷下降,到了周幽王這一代,國都被夷狄攻破,周平王被迫遷都到洛陽,把鎬京的大片土地拋棄了(實際上秦國在對夷狄不斷的征戰中,把這些土地又都一點一點收復了回來,後來周天子又象徵性的把這些土地賞給秦國,秦國也因此勢力逐漸擴大。)。而在周東遷時,鄭國鄭武公出來很大的力,贏得了很對諸侯的推崇,而且鄭武公在朝為卿士輔佐周平王。所以鄭國在春秋早期一直是中原強國,並在鄭莊公時期一度稱霸天下,成為了春秋小霸主。


惠文箬


首先,武王討伐紂王勝利後,開始分封功臣謀士。這些受封的人也就是諸侯,他們受封后要建立自己的國家,就是諸侯國,這些諸侯國日後日益強大,周朝把土地分封給了這些諸侯後,自身的土地少了,自己的實力開始下降,對諸侯國的控制力變弱,甚至成了名義上的天子,那些強大的諸侯國慢慢不再把周天子當一回事了,所以周天子威儀不再!

春秋時期,第一個崛起的國家是鄭國,鄭國的開國君主鄭桓公建都陝西棫林,第二任君主鄭武公跟隨周平王東遷到虢鄶之間,第三任君主鄭莊公遷都到鄭韓故城遺址,直到滅亡。

鄭國名君鄭莊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鄭國在春秋時期第一個強勢起來並稱霸諸侯,鄭國立國共計432年,傳位24君(有爭議)。鄭國本身實力不弱,鄭莊公在位時與周天子交惡,率軍擊敗天子的軍隊打出了威名,之後又擊敗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使得鄭國空前強盛!


香香的芝麻餅


第一,周天子的威嚴是與實力息息相關的。周天子威嚴不在的第一個原因是實力對比發生了變化。當然這種變化源於兩個因素。一是分封制下,諸侯國各自發展,相對於周初,西周末諸侯國總力量的加成是要更大的,而且天子與諸侯的親緣關係也大不如前,天子對地方的控制自然衰弱。二是周王室在世襲制下出了幾個不夠水平的天子如周厲王、周幽王,這些天子種種違背禮法制度的行為,遭到了諸侯的一致反對,加上幽王被殺,宗周被破,大大削弱了周王室的實力。周平王東遷以後更失去向外擴張實力的動力,完全依賴於宗法制分封制下諸侯的忠誠。而這種忠誠恰恰最不靠譜。

第二,鄭國也根本稱不上霸主。鄭國早期的強大主要是靠著擁立平王成為周之卿士,掌握了一定程度政治上的主動,並利用這種主動權,撈到了足夠的好處,但此後與天子反目,甚至於繻葛之戰射了天子一箭,實際上是把政治上的大義給交了出去。而鄭國的對外戰爭雖多,但真正掌握大義,能擴張土地的機會卻不多。反而是莊公踐踏禮法,公然對抗天子的行為,為以後繼承人的問題埋下了伏筆。這也是鄭國不入五霸的主要原因。


小白老師


三方面原因:

1 周幽王時期被申國及犬戎戰敗滅國,繼任的周平王是申侯女兒的兒子,從此周天子威嚴已經大減

2 周平王即位時,虢公翰立周攜王,形成二王並立的局面,直到前750年晉文侯殺周攜王結束二王並立

3 平王東遷,鄭武公貢獻最大,繼任周平王的周桓王是他的孫子,作為鄭武公兒子鄭莊公自然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


零守護


鄭國從來沒當過霸主,不過他試圖挑戰過,給春秋戰國打了個版。至於周為何衰敗,其實時移世易,周禮時代已過,大勢所趨,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