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为何威严不再?郑国是如何当上霸主的?

guihang520


公元前773年,周幽王下令废黜太子宜臼,引发了西周的大规模内战。西周王朝因而覆灭。在这场持续20年的大规模战乱中,晋文公力挺周平王,帮助他迁都洛邑,却没想到,东周开创之后,朝政大权落到了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小国手中……

就在郑桓公问政史伯之后不久,私欲作祟的周幽王便妄顾祖宗家法和内外臣工的反对,正式颁下了废嫡立庶的旨意,宣布以爱妾褒姒的儿子伯盘取代宜臼成为新的嗣君。

为了避免幽王的杀害,废太子宜臼仓皇逃往申国,向自己的外家姜氏哀哀呼告,以求卵翼。

而随着宜臼的出逃,一场持续20余年的王朝政治动荡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汲冢书纪年》记载:

平王奔西申,而立伯盘以为太子,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缯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太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成于携。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侯所杀,以本非嫡,故称携王。——引自《春秋左传正义》

望着眼前如丧家犬一般前来投奔自己的废太子宜臼,申侯勃然大怒:

太子何辜,遽尔废之?!周幽王此刻已然是猪油蒙了心,狐狸精障了眼。跟他温言款语的商量不用说一定没有好结果。要让他知难而退,收回成命,就必须让幽王看到宜臼的背后还有他母亲的娘家人!虑到了这一层,申侯决定,拥戴宜臼在申邑少鄂即天子位,并尊称之为“天王”。

“天王”——敬遵上天的旨意而君临万邦的共主。申侯为宜臼上这个尊号显然是故意跟周幽王打对台。

他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身为嫡长子的宜臼上有皇天钦命的眷顾,下有祖宗家法的护持,是当仁不让的嗣君人选。

至于周幽王新立的那个卑贱庶子伯盘,什么“新太子”?那不过是幽王放纵私欲的闹剧罢了。

宜臼在申国即位了!这使得一场原本因夺嫡而生的宫廷内斗一下子升级到了内战的程度。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对坐镇镐京的周幽王来说,眼下他所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维护新太子伯盘的名分,而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名分。——发兵伐申吧,誓不回头的周幽王最终决定按下内战的按钮。

可是,西周的王师早在幽王的父亲宣王时代就因屡次对外战争的失败而极大削弱,此时这支战斗力孱弱的军队又怎能撑得起周幽王的威权呢?

在申国、缯国与犬戎三国联军的反击下,周朝王师很快土崩瓦解。随之,史伯预言的灾难便真的到来了:

都城镐京被三国联军攻破。25岁的周幽王和年仅6岁的太子伯盘死于非命,而身为王朝卿士的郑桓公友不幸也为他们殉了葬。

幽王死后,西虢国的国君虢公翰拥戴周幽王之弟余臣在携地即天子位,是为周携王,与申国扶植的周平王宜臼“二王并立”,周朝正式分裂。直到21年以后,晋文侯杀死周携王,与郑武公一起迎接周平王赴洛邑定都,周朝才终于又归于一统。

在战火纷飞的20年里,周幽王,晋文侯,申侯,虢公……,一个又一个政治豪强为了逐鹿中原、争当主角儿,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当战争结束,一轮搅动天下的大洗牌尘埃落定的时候,人们却惊奇地发现,周天子这张王牌竟然鬼使神差地被郑国攥到了手里。

后来周朝卿士周桓公在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说: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桓公六年》

这是一番让人破费琢磨的话。郑国凭什么与晋国相提并论,成为东周政权的台柱子呢?从国情上分析,两周之际的晋国,其立国基础较之郑国优势非常明显。

正如史伯曾经对郑桓公说的那样:

(晋国)距险而临于小,若加之以德,可以大起。——《国语·郑语》

晋国南距中条,右带黄河,江山险固。环视四周,除了虞、霍、魏、芮这些弱小诸侯之外,就只有赤狄、白狄等少数民族与之为邻。而他们当中无论哪一家都难以对晋国构成实质上的威胁。

在西周分裂、二王并立的这段历史时期,执掌晋国的是晋文侯姬仇。在20岁及冠的那一年,姬仇遭遇了殇叔篡位的动乱,被迫流亡。直到4年后卷土重来,杀死殇叔,姬仇才侥幸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君位。

因为有过这样一段被篡弒者困扰的经历,晋文侯姬仇拒绝承认法统不正的周携王,杀死了他,转而拥戴周平王到洛邑定都。

也因此,晋国成了建立东周的元勋,周平王对晋文侯的称赞与颁赐,至今都还保存在《尚书·文侯之命》当中。

和晋国的情况截然不同,郑国在两周之际的立国形势极其严峻。

根据《国语》和《史记》的相关记载,郑桓公在周幽王废太子之前将郑国的国人与财产搬离位于陕西华县的郑国故地,寄居到了今河南中部的郐国与虢国。

申侯率领三国联军攻破镐京之后,郑国故土丧失殆尽,连郑桓公本人也殒命于战火之中。可谁能想到,郑国的崛起却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汉书·地理志》注曰:

幽王既败,二年而灭郐,四年而灭虢。——《汉书·地理志》注

周幽王死去的第二年,郑国便在新任国君郑武公的领导下吞并了郐国,又过了两年,东虢国也被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在迅速占领虢、郐两国的十座城邑之后,郑武公出兵扶周,与晋文侯一起将周平王迎接到了洛邑定都。

毫不夸张地说,在周幽王死后的短短20年里,郑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创造了两大令人惊叹的奇迹......

参考文献:

徐元诰《国语集解》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竹添光鸿《史记会注考证》

班固《汉书》

陈槃《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譔异》

杨宽《西周史》


晋公子


周天子一步步的丧失威严:

武王伐纣建立了强大的大周王朝。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大量分封亲族和功臣到各地做诸侯王,又被称为建藩拱卫王室。

周天子是所有诸侯里面土地、人口最强大的。四方诸侯也都唯周天子马首是瞻。按时进贡、带兵随从作战。

其一,每一代周天子登基都要大肆分封诸侯,到春秋时期周天子的王畿之地就越分越小,而诸侯的地盘越来越大,已经超过周天子的土地面积了。周天子的实力已经不能与诸侯国制衡了。

其二,周王朝后期的天子昏庸无度,内斗不断,越来越引起各诸侯国的不满。

公元前771年,太子宜臼联合母家申侯,勾结外族西夷犬戎攻入镐京,杀死了周幽王,然后被拥立继位,史称周平王。然而周平王最终被迫在诸侯的护卫之下,东迁洛邑,东周自此而始。

但是由于平王这个“天子”是由诸侯拥立的,而且弑父的罪行亲手打破了“天子”神圣的特殊地位,严重破坏了周王朝的礼法根基,并且周天子无力自曝抵抗外族入侵,也使得周王室的在诸侯心中的威严一落千丈。周王室的衰落,更是加速了诸侯纷纷开始扩张势力。

至此,到春秋时期,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反而变成了: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诸侯各自为政,强者为霸。从此以后,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受到诸侯大国的挑战。

郑国的霸主之路:

西周灭亡后,周天子彻底失去了关中平原,黄河上游的各诸侯也都遭到重创,硕果仅存的晋国和秦国则分别处在内乱和草创时期,而长江流域的楚国也未崛起。因此在晋楚争霸之前,争霸主要是在郑国、齐国、宋国等等黄河下游的诸侯之间展开。

凭借平王东迁时立下的大功,郑国不仅成为周王室的执政卿士,还获得了洛中平原的不少土地。而在郑国的第三代国君郑庄公统治下,郑国虽然国小,但一跃成为春秋初期的第一大国。

周桓王率领王室大军与陈、蔡、虢、卫的诸侯联军在繻葛与郑庄公率领的郑军展开大战。结果周天子是率领的联军惨败,连天子周桓王本人的肩头都被郑军大将射了一箭,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箭射王肩”。繻葛之战后。郑庄公“小霸”,成为春秋第一位实际上影响力的霸主。

但是由于郑国国土面积小,地理位置不利,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又几乎无险可守,郑国很快也一步步走向衰落。


小奇聊历史


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建立之初周公旦建立了维护等级的一套严格而有效的周礼,用于约束和规范各层级之间的关系,周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地位。各诸候国必须要朝贡,周天子独有祭祀与讨伐的权利。

而随着王位之争,申候联合犬戎犯境,竟然被里应外合攻破都城镐京,及至后来周平王东迁,到此周朝的实力已削弱到连自己都不能自保的地步了,最后由秦襄公护送至洛邑。此时任命郑武公担任司徒,让他与晋文侯一同辅佐周平王,勉强支撑残局。

而到了洛邑后,郑武公把持朝政,各项事务被郑国所左右,周天子处处受到摆布。大家虽然是亲戚,可谁叫你没实力呢?相当初分封诸候的时候,都磕头如捣蒜,山呼万岁,永远臣服,可到了你把土地分完了,把军队都解散了的时候,妄想大家还都听你的话吗?可以说实力决定一切,古往今来都是这个道理。

春秋时,各诸侯还都来朝贡,觐见天子,周天子也还要向各诸候颁布任命书等,但都已经是形式了,有些事你不得不为之,后来不干脆送了人情吧。从而越来越没有地位了,以至于各诸候都不拿周天子当回事,周天子自然也就成摆设了。

至于郑国成为霸主,这个历史上没有这种说法,只不过郑国挟天子以令诸候,有地利之优势,郑庄公时为了平复郑国的不满还发生了“周郑交质”的事件,更是让周天子颜面尽失,也就更没有了威严,也因此助长了郑国的威势,以至于郑国称雄于各诸候,成为小霸。


华竖


周朝的统一天下的方法是分封制,把天下土地分给跟随自己攻打殷商的诸多诸侯(实际上是一些部落国家或小部落国家联盟的首领),和同姓子弟。而维系这种统治的方法是宗法制。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同姓之间的血缘关系不断疏远,以及一些异姓诸侯实力不断扩张,周天子的威信在不断下降,到了周幽王这一代,国都被夷狄攻破,周平王被迫迁都到洛阳,把镐京的大片土地抛弃了(实际上秦国在对夷狄不断的征战中,把这些土地又都一点一点收复了回来,后来周天子又象征性的把这些土地赏给秦国,秦国也因此势力逐渐扩大。)。而在周东迁时,郑国郑武公出来很大的力,赢得了很对诸侯的推崇,而且郑武公在朝为卿士辅佐周平王。所以郑国在春秋早期一直是中原强国,并在郑庄公时期一度称霸天下,成为了春秋小霸主。


惠文箬


首先,武王讨伐纣王胜利后,开始分封功臣谋士。这些受封的人也就是诸侯,他们受封后要建立自己的国家,就是诸侯国,这些诸侯国日后日益强大,周朝把土地分封给了这些诸侯后,自身的土地少了,自己的实力开始下降,对诸侯国的控制力变弱,甚至成了名义上的天子,那些强大的诸侯国慢慢不再把周天子当一回事了,所以周天子威仪不再!

春秋时期,第一个崛起的国家是郑国,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陕西棫林,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跟随周平王东迁到虢郐之间,第三任君主郑庄公迁都到郑韩故城遗址,直到灭亡。

郑国名君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郑国立国共计432年,传位24君(有争议)。郑国本身实力不弱,郑庄公在位时与周天子交恶,率军击败天子的军队打出了威名,之后又击败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使得郑国空前强盛!


香香的芝麻饼


第一,周天子的威严是与实力息息相关的。周天子威严不在的第一个原因是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源于两个因素。一是分封制下,诸侯国各自发展,相对于周初,西周末诸侯国总力量的加成是要更大的,而且天子与诸侯的亲缘关系也大不如前,天子对地方的控制自然衰弱。二是周王室在世袭制下出了几个不够水平的天子如周厉王、周幽王,这些天子种种违背礼法制度的行为,遭到了诸侯的一致反对,加上幽王被杀,宗周被破,大大削弱了周王室的实力。周平王东迁以后更失去向外扩张实力的动力,完全依赖于宗法制分封制下诸侯的忠诚。而这种忠诚恰恰最不靠谱。

第二,郑国也根本称不上霸主。郑国早期的强大主要是靠着拥立平王成为周之卿士,掌握了一定程度政治上的主动,并利用这种主动权,捞到了足够的好处,但此后与天子反目,甚至于繻葛之战射了天子一箭,实际上是把政治上的大义给交了出去。而郑国的对外战争虽多,但真正掌握大义,能扩张土地的机会却不多。反而是庄公践踏礼法,公然对抗天子的行为,为以后继承人的问题埋下了伏笔。这也是郑国不入五霸的主要原因。


小白老師


三方面原因:

1 周幽王时期被申国及犬戎战败灭国,继任的周平王是申侯女儿的儿子,从此周天子威严已经大减

2 周平王即位时,虢公翰立周携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直到前750年晋文侯杀周携王结束二王并立

3 平王东迁,郑武公贡献最大,继任周平王的周桓王是他的孙子,作为郑武公儿子郑庄公自然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零守护


郑国从来没当过霸主,不过他试图挑战过,给春秋战国打了个版。至于周为何衰败,其实时移世易,周礼时代已过,大势所趋,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