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人工智慧+醫療日報」三分鐘了解全行業

以下內容由「小理簡報」收集整理,這是一款提供行業資訊的閱讀類APP,追蹤更多行業信息歡迎下載小理簡報。

加入小理行業社群,與行業大咖同行,請加小理助理微信號:xiaoli-kefu

「頭版頭條」

依圖獲興業1億美元投資,估值超150億元

6月12日,依圖宣佈完成2億美元C+輪融資,投資方為高成資本、工銀國際、浦銀國際,估值達到150億元。

此次新投資方興業銀行和依圖C+輪投資者工商銀行、浦發銀行同屬中國十大銀行,依圖科技表示:相信新投資人的金融產業經驗能幫助依圖人工智能技術更快在全行業拓展。

依圖科技成立於2012年,2013年8月獲得真格基金天使輪融資,2015年獲得高榕資本A輪投資,2016年6月獲得雲鋒基金領投的B輪投資,2017年5月完成來自雲鋒、紅杉等機構的3.8億C輪融資。

科大訊飛領投,香港乳腺癌智能檢測設備公司獲投380萬美元

7月16日,香港一家正在開發乳腺癌智能檢測設備的初創公司——Cyrcadia Asia宣佈獲得總值380萬美元(約合2500萬元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以推進其醫療保健計劃,支持其在2018年底完成Cyrcadia的產品開發並投放到香港和其他東盟市場。

此次融資的領投者就是科大訊飛,之後其他一些亞洲投資基金和私人投資者也紛紛加入。Cyrcadia Asia將在2018年第三季度開展A輪籌款,以資助其在已投放市場之外的進一步擴張。

華大基因連續第二日開盤跌停

騰訊科技訊 7月17日,華大基因開盤跌停,公司於昨日解禁2.01億股,佔總股本比例50.17%,累計解禁金額193.94億元,解禁股類型是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

此前,華大基因就報道《華大癌變》進行澄清,該報道主要對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以及公司相關業務存在質疑。

《華大癌變》一文指出,因受高商業利潤驅動,華大基因及其代表的無創產前DNA篩查行業本身,訴諸孕婦“恐懼”,撬動整個醫療行業一起,逐漸放棄了一些傳統篩查方法,比如唐篩、超聲、羊水穿刺等,最終醞釀出悲劇。

上海GPO涉嫌壟斷案件終止調查

上海GPO涉嫌壟斷案,終止調查。專家呼籲:地方政府不能違!

國藥器械51億被賣 國藥系醫械業務整合開始

7月12日,國藥控股(全稱“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宣佈,向控股股東國藥集團(全稱“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購入中國科學器材有限公司60%股權,對價為51.08億元。

早在今年3月時,就有消息稱,國藥器械和國藥控股下屬醫療器械業務正在謀求合併,並將謀求單獨上市衝擊A股。

Nature重磅:CRISPR將加快細胞療法的發展

「智能醫療」

人工智能系統可預測組合用藥副作用

據新華社華盛頓電 美國斯坦福大學一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的人工智能系統,可預測兩種藥物組合使用的潛在副作用。這項研究成果不僅可幫助醫生更好地開出用藥處方,也能幫助研究人員尋找更佳的用藥組合。

該研究團隊10日在芝加哥舉行的國際計算生物學學會會議上報告說,目前美國藥物市場上大約有5000種藥物,已知副作用大約1000種。系統研究各種藥物組合使用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工作量巨大,而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大大提高這項工作的效率。

傳統和AI並存的醫療時代,蕙泉健康要如何打破困境?

在千變萬化的傳統醫療市場和AI醫療市場並存的時代,優質的創新企業更能在市場生存。蕙泉通過“自給自足”的創新方式迎合用戶,用戶無需進入醫院診治,這樣的創新思路確實給蕙泉帶來很好的市場效益。

但是一個不得不提的事實是,醫學是有章法可循的專業領域,而半個醫生輸出的診斷結果過於寬泛,呈網狀結構展現給用戶。而在當前市場上,用戶醫學知識有限,面對琳琅滿目的結果缺乏分辨、處理能力,同時,半個醫生輸出過多相關疾病治療的藥物結果,用戶難以準確對症下藥,容易造成蕙泉用戶流量、用戶黏性下降。因此,未來幾年內,AI醫療仍以小病、慢性病的診斷為主。

「7月18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騰訊醫療攜手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打造AI精準患者服務平臺

讓醫療服務不斷實現智慧升級,讓醫療更加惠民便民觸手可及,是騰訊醫療一直以來的初心。未來,騰訊醫療也將繼續用數字技術助力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實現更多AI等技術落地,連同醫院為更多患者帶來生命的希望。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王奕表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患者。今後希望與騰訊醫療一起,通過更多樣化的方式,真正讓互聯網應用和AI在醫院落地,造福患者。”

王奕在CHIMA大會上分享獲獎案例

據悉,在7月13日的CHIMA 2018大會(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網絡大會)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和騰訊醫療的合作項目,為腫瘤患者打造的基於電子就診卡的患者精準服務平臺,獲得“CHIMA 2018醫院互聯網應用典型案例”推薦獎。

基於AI做消化內鏡輔助診斷,「Wision A.I.」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36氪獲悉,專注於內窺鏡影像輔助診斷的AI企業Wision A.I. 已獲得數千萬元A輪投資,資方為北極光創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人才引進和開展更多臨床試驗。

Wision A.I.成立於2016年底,專注於通過AI為消化內鏡醫師提供實時輔助診斷,減少腸道息肉漏診率。據悉,其在測產品主要用於結直腸早癌篩查。

結直腸癌發病率的持續增長VS居高不下的漏診率

結直腸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在我國各癌症中發病率排第3位,其發病過程較其它癌種受環境因素影響更高。隨著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人們生活方式日趨多樣化,結直腸癌發病率也以年均4%-5%的速度增加。

「7月18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AI指點迷津,CRISPR再遭質疑

中樞疾病是現在最大的未滿足醫療需求之一,從老年化社會的最大威脅AD到藥物濫用成災的止痛,中樞藥物開發以其高度複雜性和極低成功率令藥廠聞風喪膽。疾病精準化原則上是正確的、幾乎可以肯定常見的中樞疾病在分子水平都是多種疾病的組合,但是如何劃分、AI能幫上多大忙卻是難以預測。人類基因組破解後曾經風靡一時的microarray技術也曾令業界充滿希望,但後來對靶點發現貢獻有限。即使找到靶點,明證和證偽其疾病相關性還需要在已有的評價框架內進行。而如果這個評價系統不改進、尤其是動物模型預測能力不改善,優質靶點也會被埋藏在噪音裡。另外如果AI大數據分析顯示AD是1000種疾病的組合,製藥界是會質疑這個技術的可靠性還是會接受AD乃是無數超級罕見病這個現實?

「醫療大數據」

鈦米完成2億元B輪融資,加速佈局醫療服務機器人市場

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7月17日消息,近日,作為醫療服務機器人領軍企業的上海鈦米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鈦米)正式宣佈完成2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金浦投資領投,鼎暉投資跟投,天使輪投資方國科嘉和,A輪投資方IDG資本、科沃斯機器人繼續參與鈦米本輪融資。本輪資金主要用於進一步加強鈦米在醫療服務機器人行業的產品研發和市場佈局,並推動將鈦米核心技術優勢在手術機器人領域的進一步創新。

「7月18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宜昌攜騰訊共建“宜健通”城市級互聯網+醫療健康解決方案

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落地,宜昌攜騰訊打造智慧健康城市

在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當下,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國務院辦公廳在《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在醫療健康服務領域的落地應用,並且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加快實現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7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佈《關於深入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活動的通知》,為“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的便民惠民落地做了進一步的指導。

未來醫院場景浮現,未來醫療學院正式成立

阿里雲健康事業部總經理唐超和動脈網CEO劉輝光就未來醫療學院的成立發表了講話,唐超談到:“當我在思考如何將醫療相關綜合知識向世界傳遞,以提升醫療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時,我想到了動脈網。我們雙方一拍即合,即刻開始打造未來醫療學院。未來醫療學院的初衷是將我們醫療的資源向大家開放,通過大數據精準匹配醫患需求,用AI技術去提高供給側質量,同時,醫院的組織模式和管理模式也需要優化。”

“作為健康醫療產業的一份子,我們應該構建自己系統、網絡,我們要有自信,因為很多核心的能力來自於我們的基因。其實,開放的方式會不斷的迭代我們的能力,而我們會在不斷的迭代中持續成長。”

「7月18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湯臣倍健:擬6000萬參設醫療健康投資基金

湯臣倍健(300146)16日晚間公告,公司與丹麓股權投資、丹麓創業投資及紅杉泰信簽訂合夥協議,公司擬6000萬元參與投資丹麓創業投資基金,成為其有限合夥人,佔基金總權益的58.54%。該基金投資領域僅限於醫療健康行業,重點投資方向包括醫療新技術和模式、大數據與創新藥等。

雲計算在醫療行業的應用現狀與前景淺析

雲計算等技應用於醫療行業,為整個醫療行業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現階段,我國醫療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期,整個行業的服務水平亟待提升。

我國雲計算發展的整體狀況

在人工智能廣受關注的當下,諸如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不斷成熟,這給全球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其中,雲計算市場規模巨大,發展前景良好。

據知名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雲服務市場繼續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2017年全球公共雲服務市場規模達2602億美元,同比增長18.5%。預計雲服務呈現出的這種強勁發展勢頭有望在未來5到7年內仍然保持下去,並預計到2020年時,全球雲計算市場的規模將達到4114億美元。

「7月18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2018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網絡大會隆重召開

7月13日,中國貴陽,2018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網絡大會(CHIMA2018)在貴陽生態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中國醫院協會駐會副會長李路平主持開幕式,出席開幕式領導有: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院協會劉謙會長;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信息司劉文先副司長;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李林康巡視員;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信息中心周恭偉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管理服務指導中心高學成副主任;健康報社總編輯周冰先生;貴州省衛計委龔仲明副主任;貴陽市政府趙韡市長助理,共有來自國內外的5000餘嘉賓代表參加了此次盛會。

上海市兒童醫院:用機器人開啟智慧物流新時代

“在智慧醫院建設科研創新方面,我們投入最大的一塊就是物流建設。醫院物流最難的一點,就是對人和流程安全的管控。”7月12日,作為剛剛通過HIMSS7認證的上海市兒童醫院,副院長楊曉東在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網絡大會(CHIMA

2018)“信息技術助力下的醫療服務模式創新論壇”發表學術演講時,針對貼閤中國醫院特點的智慧物流建設及諾亞醫院物流機器人在上海市兒童醫院的應用經驗,分享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下面是楊曉東院長的演講實錄,略有刪節。

「7月18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華山北院攜手施耐德電氣,構建“明日智慧醫院”

通過與院方多次的交流溝通,以及對醫院電力系統全面細緻的勘察調研,施耐德電氣不但明晰了現有樓控系統在互聯互通方面的亟待提高,還進一步明確了院方數字化升級的方向和對打造高質量“明日醫院”的憧憬。結合專業的態度與豐富的行業實踐經驗,施耐德電氣贏得了院方的高度信任。基於EcoStruxure

架構與平臺,以強弱電一體化為核心,施耐德電氣為華山北院量身打造了覆蓋互聯互通的產品,邊緣控制,應用、分析與服務三個層面的完整解決方案,在對原有樓宇自控系統進行升級改造的同時,更將電能安全、質量監控功能融入其中,極大提升了節能增效效果:

匹敵國際領先技術,華科精準搶灘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市場

在國內市場尚處於空白,技術較為領先的情形下,再輔以國內成本優勢,以及華科恆生助力,華科精準有望在國內外科手術機器人領域佔得先機。

截至當前,華科精準手術機器人已處於臨床試驗末尾階段,預計年底通過CFDA三類認證,並將於明年正式銷售。

近期,愛分析對華科精準聯合創始人兼CTO劉文博進行了訪談,現將部分內容與大家共享。

行業技術迭代與自身多年研究積累,促成華科精準誕生

愛分析:做手術機器人方向的契機?

劉文博:華科精準是2015年成立的初創公司,但是團隊不是初創團隊。我們三個合夥人,我原來在清華就一直在做導航和機器人方面研究,另外兩位合夥人,一個負責市場銷售,另一個負責法規和生產。

醫用機器人獲資本青睞 新三板天智航迎“國家隊”基金4億元入股

作為全球機器人和醫療器械領域的新興發展方向,醫用機器人同樣受到資本青睞,今年以來,多家相關企業分別獲得過億元融資。近日,新三板掛牌企業天智航(834360)宣佈4億元融資正式落下帷幕,獲兩隻“國家隊”基金入股。

獲“國家隊”青睞

據挖貝網瞭解,天智航4億元融資計劃進行約一年時間。

2017年8月10日,天智航發佈4億元募資計劃。當年8月25日,天智航股東大會批准公司按照每股13.28元的價格向先進製造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下稱:先進製造產投基金)、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投資基金(有限合夥)(下稱:京津冀產投基金)分別增發1506.17萬股新股。據後續披露,4億元投資款繳款截止日期為2017年12月29日。

「智能醫療器械」

2018上半年FDA通過的30款創新醫療產品:60%以上為慢病監測設備,預測癲癇、腦卒中設備嶄露頭角

在2018上半年,共有26款產品針對的是慢病的監測或者診療,佔絕對的主導地位,其中,佔比最高的是糖尿病,比例達37%、其次為包括腦卒中、癲癇在內的腦神經疾病,以呼吸暫停為主的呼吸疾病緊隨其後,其餘慢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腎病等。產品形態以可穿戴設備/智能硬件+APP/配套系統為主。

此外,也不乏如IDx-DR糖網篩查系統、Viz.ai公司的中風檢測程序Connect之類利用人工智能創新技術的產品,其產品受眾多為醫療機構。

「7月18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樂普醫療:阿託伐他汀鈣片通過藥品一致性評價

樂普醫療(300003)17日晚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新東港藥業的“阿託伐他汀鈣片”20mg和10mg規格均通過了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阿託伐他汀鈣片作為心血管疾病治療領域第一大藥,國內市場容量近160億。根據國家有關政策,通過藥品一致性評價的品種,

在醫保支付、招標採購等方面將獲大力支持。該藥品市場高度集中和壟斷,公司力爭經過3年努力,將該藥市場佔有率提高至20%-30%。

MR手術導航平臺:Ariemedi艾瑞邁迪獲千萬元Pre-A輪融資

根據官網所述,專注於MR手術導航系統的醫療科技公司艾瑞邁迪(Ariemedi)今日宣佈,獲得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投資方為普華資本。

據瞭解,Ariemedi在臨床應用主要是獲取數千的3D影響數據(CT/核磁)+術中實時2D影響數據(超聲/X光/內窺等常規光學影像),以此進行實施融合導航。

根據青亭網得到的消息,術中實時導航系統是手術理想化的一個過程,高清的醫療影像、高精度的機械臂都是必不可少的,而這其中每個細分領域的競爭都十分激烈,甚至也有些出初創公司前期一直默默行動,不願被曝光。而精準醫療的背後則涉及到心血管、骨骼類疾病的精準診療過程。

「7月18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疫苗造假:2萬人踩雷,醫療企業靠不住?

昨天,長春企業長生生物爆出狂犬疫苗造假。疫苗也敢造假?這個消息讓不少人心底發慌。

有網友算了下,全國25%的狂犬疫苗都由這家企業生產,若是有人感染了狂犬病病毒,且注射到了這些假疫苗,就必死無疑。因為感染狂犬病毒一旦發作就無藥可救,所以如果不能在限定時間注射有效的狂犬疫苗,後果就是必死。

與此同時,長生生物無懸念跌停。據Wind數據統計,長生生物的股東戶數為2萬多戶,也就是說突然的黑天鵝事件,讓2萬股民蒙圈。畢竟在過去兩年中,16家機構推薦這家企業。

「醫療創業」

99股獲北上資金連續四周加倉

從北上資金加倉的力度來看,與四周前相比,5只個股獲北上資金增持佔總股本比例逾1%,分別是首旅酒店、仁和藥業、重慶百貨、華新水泥、中國巨石。首旅酒店獲增持比例最高,與四周前相比,北上資金持倉佔總股本比例增加2.76%,持倉市值達16.19億元。仁和藥業、重慶百貨獲北上資金增持比例分別為2.41%、2.36%。

在獲北上資金大幅加倉的同時,少數個股的市場表現不俗,尤以安圖生物最為搶眼。安圖生物年內股價累計漲幅高達57.24%,該股於6月26日盤中創歷史新高後出現調整,近期重新活躍,最新收盤價站上所有均線。另一隻醫藥股仁和藥業累計漲幅55.88%緊隨其後,其近日連續上漲,最新股價創2017年以來新高,日K線收出七連陽。

沒有品牌,醫療創業或將舉步維艱!

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沒有品牌和市場號召力,醫生走向市場創業或將舉步維艱,很難生存下來。

因為沒有品牌就意味著沒有了病源,不管在三甲醫院患者何其多,但一旦離開原單位,患者還是衝著廟去看病,很少是衝著某個醫生,患者斷崖式下降幾乎是大多數辭職創業醫生必然經歷的陣痛階段。

如果僅僅是陣痛那還好,但如果一直沒有品牌,就有可能成為長痛,創業走向失敗,再回到公立醫院。

那麼醫生如何才能在市場上樹立品牌及患者的認可呢?這就不得不說一說現在處於的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時代了,可以說,如果一個創業醫生目前還沒有在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上進行品牌建設,其實就已經OUT了!

網售處方藥放開

根據我國現行藥品管理制度規定,處方藥必須在出具醫師開具的處方單後方可購買,且互聯網平臺禁止出售處方藥。媒體記者近日探訪發現,仍有不少網店以“僅提供展示”的名義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處方藥。“自購處方藥存在潛在危險,目前網售處方藥的條件尚不充分。”國家衛健委相關人士表示,若想最終實現網售處方藥,還需要實現互聯網醫師處方認證和互聯互通。

“處方藥”主要包括上市新藥、易產生依賴性的某些藥物、本身毒性較大的藥物、某些必須由醫生和實驗室確診的疾病所需藥物等。正是由於“處方藥”本身所具有的不確定性、可變性與風險性,國家才對這類藥物的管理嚴之又嚴。

脫下軍裝,一群軍醫走出體制創辦醫生集團!

面對改革大潮,一群軍隊醫院有識之士齊聚膠東海濱城市-煙臺,大家達成共識:改革不是壞事兒,現在脫下軍裝,走出體制,不僅有利於社會合理分配醫療資源,還可有效促進地方的醫療競爭。另外,改革會促使軍隊醫療人才的流動,勢必也推動整個醫療人才市場化的進程。

於是,作為眾志軍誠醫生集團創立人的張航,這位擁有雙碩士學位在軍隊醫院任職多年的行政院長,他敏銳地捕捉到了國家、政府、軍隊的新規與新政,適時吹響了軍醫創業的集結號。張航利用休假、休息日、出差等時機,近年來先後參加了上海復旦大學醫院基建與後勤管理培訓、北京大學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學習,參與創建了煙臺地區第一家民營醫院行業組織--煙臺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並深入當地、國內有影響的幾家民營醫院親身考察、親自參與、認真學習,前期做足了功課和準備,只待時機與東風。

醫生集團擁有標誌性產品,怎樣做到行業級曲線挺進?

其次,未來3-5年內,行業級應用也將會是醫生集團標誌性產品市場中的重要支撐。

兩點互動至關重要。一是建立線上關係,導向線下深化穩固;一是將線上作為窗口宣傳,重點在於線下醫療體驗,然後反哺線上流量。

也就是說,當完成市場教育階段後,消費級市場的容量將逐漸變大。發展行業級產品,更主要的目的是保證存活、教育市場、培育需求,從而喚醒醫療需求消費者的潛在購買慾望,賺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7月18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基因科技」

藥明康德參投,帕金森病患者最大基因數據庫「維智基因」獲3200萬美元A輪融資

維智基因(Verge Genomics)於美國時間 7 月 16 日完成 3200 萬美元 A

輪融資,該輪融資由德豐傑風險投資公司領投,藥明康德風險投資基金,ALS Investment Fund,Agent Capital 和 OS

Fund 等創新生物科技投資基金也參與了這一輪融資。這也是藥明康德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戰略佈局的重要舉措,藉以加速新藥的研發進程。

維智基因於 2015 年成立,致力於運用機器學習、神經科學和實驗生物學等專業領域技術,加速藥物研發進程。此次融資將生物技術和科技相結合,有利於協助將候選藥物推向臨床階段,同時繼續擴大維智基因的專有數據集和治療組合。

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改善CAR-T療法 科學家們怎麼看?

近日,來自帕克癌症免疫療法研究所的科學家聲稱他們採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完善的一種新方法將改變CAR-T療法現有技術——為CAR-T細胞的構建和工業化生產都開啟了新的大門,且比第一代CAR-T療法的開發更容易。

此前已經有媒體報道,帕克癌症免疫療法研究所的陣營非常豪華,科學家們大多來自於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或是洛杉磯分校(UCLA),且均具有腫瘤免疫的研究背景。這篇於7月11日發表在的《Nature》雜誌上的研究團隊同樣都是來自於UCSF或UCLA。

華大基因連續第二日跌停 迎巨量限售股解禁

7月17日,華大基因(300676)連續第二日一字跌停,報83.07元。華大基因近期迎來鉅額限售股解禁,本次解除限售股份的數量為2.06億股,佔公司股本總額的51.6%。

超200億市值解禁!被“癌變”質疑的華大基因又將迎來這個關口

去年7月14日,帶著“基因測序第一股”光環的華大基因(300676.SZ)正式登陸創業板,從一家明星公司變成了資本市場上的公共企業。

然而在A股滿週歲的前夕,華大基因的遭遇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華大基因上市週年考 主營業務遭質疑否認誇大宣傳

該文章稱,華大基因的主營業務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未能幫助用戶起到篩查作用,最終導致產婦生出帶有生理缺陷的兒童,並直指華大基因涉嫌誇大宣傳。

當晚,華大基因發佈澄清公告。關於公司對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效果是否存在誇大宣傳的情形,華大基因並未予以正面回應,不過其表示,無創基因檢測作為一項篩查技術存在假陰性的風險,華大基因在知情同意書中明確告知了無創基因檢測的適用範圍和技術侷限性,併為每一位受檢者購買檢測醫療保險。

一文看懂基因編輯和基因療法七大最新進展

目前上市的兩款突破性CAR-T療法,Kymriah和Yescarta,使用的基因編輯技術均依賴於病毒載體。但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組科學家發明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新方法。這是一種新的基於電穿孔的CRISPR-Cas9方法,從基因編輯過程中避免了病毒載體的參與,為CAR-T癌症治療和其他方面的編輯提供了更安全,更精確和更有效的編輯基礎。他們認為這種技術將改變這一領域,為一系列細胞療法打開了大門,實現比第一代細胞療法更簡便的製造過程。該篇研究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有望進一步加快細胞療法的研發進程。

「7月18日人工智能+醫療日報」三分鐘瞭解全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