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药食同源的主张

中医理论药食同源的主张

中医理论药食同源的主张

古医书记载:“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衰;八十岁,肺气衰;九十岁,肾气衰;百岁,五脏皆虚。”由此看来,随着年龄增长,各个器官会逐渐老化,身体机能也随之衰弱,尤其到了老年阶段,健康状况日趋下降,新陈代谢减缓,抵抗病毒的能力下降,胃肠消化功能也逐渐减弱,因此老年人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一旦生病,多表现为虚证。如果此时能恰当地运用粥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滋补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作用。

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曾记载了很多这类的名方,如“桃花汤”等,这类名方中均含有粳米的成分。而这里所说的“汤”并不是一般意义的“汤”,而是指将米煮熟后去渣所成的汤,事实上就是粥熬煮好之后所成的米汤。

中医理论药食同源的主张

白粥是指将米加水直接烹煮而成的粥,多以五谷杂粮为主要原料。制作白粥常用的原料有:稻米、小米、玉米、小麦、燕麦、荞麦、薏米、黑米、黑豆、黄豆、赤小豆、绿豆等五谷杂粮。

古代医书指出:“五谷为养”。可见,由五谷杂粮制作而成的白粥,其养生作用不容忽视。每种粥品都有各自不同的养生功效,较为常见的粥膳养生功效包括:养心安神、滋阴、壮阳、清热、利湿、润肠、健脾胃等。

中医理论药食同源的主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