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底該怎麼活?

袁緒強


人活一世,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們唯能留下的是我們的經歷和記憶,人生就是要追求體驗的最大化。

1.去接觸各種人、各種事,我們會從這些人這些事中學到東西,得到體悟。

2.去看大大的世界,去發現未曾見過的風景,這些都會是我們老去時記憶中的珍寶。

3.要有夢想,為了夢想努力奮鬥,不管是否成功,都無愧於心,之前我們曾經努力過。

終其一生,我們要追求肉體的精進和靈魂的好貴豐富,生命中,所有好的不好的經歷,都會變成養分強健我們的體魄,豐富我們的內心,讓我們變得更美好。

一個人應該有能力、有夢想、有方法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蛻變力訓練營


人生到底怎麼活?好大的題目啊!

1-無論如何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吧!

2-在能力範圍內位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3-為他人傳達一份溫暖的善意。

4-和朋友在一起不要計較得失,

5-和家人在一起更多陪伴與溝通。

6-對待工作親全力以赴,但每年需要有足夠的休息。

7-勇於表達,善於分享,合作共贏,表現自己,承認別人。

總之:體現自身價值,認可他人價值

創造共同價值,回報社會價值


樹本醫藥


此文稍微有點燒腦,請耐心讀下去。相信會對您有所啟發。

世間事,無外乎心。無心外之物,無物外之心。想弄明白人該怎麼活,先要了解自己的心。

人心到底是什麼?

年少之時,曾經因為感情受傷,到了幾乎活不下去的地步。所有念頭就牢牢的定在了一個“情”字上,對外事不再過問,不再回答。結果就是——我的身體出現了大問題:身體各大關節逐漸變的僵硬,腦袋脹疼的厲害。很久之後,萬幸心傷慢慢好了,身體才逐漸的恢復。

說這段往事,是為了告訴大家,所謂心,就是人之一念而已。這個念頭太強了,執著了,定住了,人也就定住了——也就死了。

所以,若思考該怎麼活的問題,第一步應該是“怎麼不會死”,那就是不要對世事過於執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足矣。

——這一點切記

後來接觸了佛法,深入研究才明白,人心是分層次的: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是最淺的一層,是顯意識,也是後天學習的經驗論的集合。是用來感受這個世界的,當然,也是用來騙自己的。別不相信,我說個例子:沙漠裡天天高溫炎熱,久之,這種極端氣候就成了你的經驗,你不會再過多關注它。偶爾有一天,沙漠裡下暴雨了,你就會覺得驚訝,覺得興奮,因為,這種天氣衝擊了你的經驗論——人只對經驗之外的感興趣。別以為這是什麼好事,經驗論就像鏡子上的塵土,會讓你的心越發的不靈光,越發的呆板!會讓你離實相越發的遙遠,更不可能找到活著的真諦!



那麼,深層次的“心”是什麼呢?

真正的心,就像一塊兒透明的玻璃,而世事就像光——光透過玻璃, 不增不減,玻璃於光,無喪無得。

有悟性的人,思考下——玻璃存在嗎,不存在嗎?

——無所謂有,無所謂無,是為空性。

真正的心就是這麼個東西。

所以,單從心出發,其實對外界怎麼反應,怎麼去有為,都是自作多情。

——如此,就該對世事聽之任之,什麼都不用做了嗎?

不是

代表世事的那束光,其實是因果的集合,您要是學過唯識學的話就會明白,人的色界,也就是大家認同的這個世界,是共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怎麼分得開呢?所以,那束代表外物的光,其實和代表心的玻璃,是分不開的。從光去照玻璃的那一刻,你就已經去“有為”了,之後再去保持“無為”,已經晚了!

那該怎麼做呢?

——順應因果,撥亂反正。

儘自己的力量,按照因果的走向,把事情往好的方向去引導,就可以了。

這是對修行者說的,共勉之。

其實連因果也沒有,因果只是心在二元世界的一種體現法則而已。

對於普通人,簡單說——

活好每一天,保證問心無愧,就不會錯。

權當拋磚引玉,您若覺得有些道理,請點個贊,只為讓更多的人看到,引發思考。

送人玫瑰之手,歷久猶有餘香


煮茶論命


人生就是那麼一回事,追求的也就是物質,金錢,地位的享受,追求和享受的不一枰,也就是貧與富的差距,靠的是自己的聰明才志,自己怎麼去努力,拼搏,創造,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人各有志,只要虛心付出,總有回報,人與人之間講的就是命和這棵善心,生活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那裡跌倒那裡爬起,對生活要有信心和期望,不要跟自己過不去,得到了要好好把握珍惜,過得舒擔,快樂,知足就行!


潘思東


人生到底怎麼活?這個標題實際上說人生道路該如何選擇。從事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行業都有其優點所在。但亦有其出發點的難處。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人生愛好,和所在的處境考慮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努力經營,無論成效如何,問心無愧。人生道路酸甜苦辣,一切向好那面看。善於改變自己。任何事物適應新生事物都需要一個過程,失敗乃成功之母。把自己的目光和思維擴展到社會的任何一點,相信你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光輝的人生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