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祠堂變遷記

三臺縣中新鎮青獅埡(13大隊8小隊),這裡山美水美,村民樸實。

徐家祠堂變遷記

在青獅埡鳳凰山嘴上有一塊1300多平方米的空地上,綠草茵茵,盛開著紅色,粉色和紫色的小喇叭花,蜂蝶聞香識趣,在花叢中蹁躚起舞。在空地邊緣,長著一棵5人合抱古老的大黃桷樹,根如盤龍露出地面,樹杆皺紋滿身,錯節而顯得蒼老又強勁有力。經過近300年磋砣歲月,冰霜雪夜,寒暑交替,它還是那麼雄壯充滿活力,在它的枝頭,新長出來的嫩葉把去年的老葉擠出母體,猶如金鱗紛紛揚揚飄落地面,猶如滿地黃金甲,好看極了。

徐家祠堂變遷記

在大黃桷樹後面就是400多平方米的徐家祠堂了。

徐家祠堂是清朝嘉慶年間,湖廣填四川時,從湖南邵東縣西門橋遷移到四川三臺來的徐氏祖先。當時是徐民光,徐民曉,徐民儉三兄弟子孫用了3年半時間修建而成。當時修的是3個穿堂相連,每個穿堂兩邊都建有長方形天井。還有一囗水井。祠堂是坐北朝南,為單簷懸山頂,是穿木與抬梁混合組結構為一體。前廳為雙脊捲棚頂,正廳四柱三開面寬。兩邊各有三間廂房,挑梁等處雕刻有精美的人物畫像,還有花花草草,都用彩色塗料經過精心裝飾,非常美麗壯觀。

徐家祠堂變遷記

徐家祠堂變遷記

徐家祠堂變遷記

廳堂內左柱上刻有巜孝父母成家立業有道德人賢自立》右柱上刻有《忠黨國法紀無貪淫和善為本》。

現存有門樓,前廳,正廳和部分廂房保存比較完好。

據當地村民告訴我,徐氏家族中民國時期擔任財政部長的叫徐堪,徐堪祖屋就在徐家祠堂的左邊廂房裡居住。

1996年,徐堪的兒子徐祖楨臺灣回到三臺老家祭祖,影響比較大。

村民還介紹說:解放以前的徐家祠是三個過堂相連通,解放後改成學校,學校裡有小學班和初中班,共有20多個班級,很是興旺。學校拆了一個通堂修成教室,現只存2個了。再後來,學生娃兒減少,學校就搬到中新街上去了,學校也就空起了。因無人管理,當地有個別村民跑到學校裡來拆木料做成傢俱或農具,使其原貌受到極大破壞,殘缺不堪。

徐家祠堂變遷記

徐家祠堂變遷記

徐家祠堂變遷記

徐家祠堂變遷記

徐家祠堂變遷記

2006年,生產大隊處理校校要賣成錢,喊價18000元,正在大家猶豫不決時,村民徐培忠資助18000元在大隊買轉來後,無償捐給了徐氏宗族。然後成立了徐氏宗祠理事會,並制定了規章制度。選舉出徐德友,徐元正,徐德輝三位村民作為理事會成員,每年舂分節和冬至節,祠堂隆重舉辦祭祖大會,各處徐氏家族人等和臺灣美國徐氏後裔子孫遠道歸來參加祭祖盛會。

可喜可賀的是,1700多平方米使用面積的徐家祠堂已成為三臺縣文物保護單位,設有文物保護小組,徐氏宗祠理事會。

徐家祠堂變遷記

徐家祠堂變遷記

徐家祠堂變遷記

徐家祠堂變遷記

如今,祠堂裡已在陸續修補中,正廳中修起了祖先靈位,讓祖老先人的靈魂有了歸宿,讓子孫後代有了孝敬老人的場所和方式。

在理事會無私奉獻下,村民們自發組織在民間收尋祖輩們用過的生活用品,學習用品,勞動工具等等作為徐家祠堂裡的文物加之保護和展示。徐氏族人們有信心和決心把徐氏祠堂重振聲威,讓徐氏家族尊老爰幼,和諧友善的純樸、傳統美德發揚光大、世代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