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佩孚痛打張學良想逼張作霖出來,小六子能頂住不

上次,我們講到曹錕面對親家張作霖步步緊逼,終於忍無可忍,決心和奉軍決一死戰,並請回吳佩孚全權負責,準備開戰。

誰更有勝算呢?

吳佩孚痛打張學良想逼張作霖出來,小六子能頂住不

正在開往前線的直軍

直系一共調動12萬大軍,共計8個師和5個混成旅,分別是:洛陽的陸軍第3師(吳佩孚嫡系),琉璃河的第9師,隴海東的第11師(馮玉祥部),洛、鄭間的第20師(閻治堂部)和第24師(張福來部)兩師,涿州、良鄉一帶的第23師(王承斌部),武勝關的第25師(蕭耀南部),德州、保定一帶的第26師(張國熔部),洛陽第4混成旅(張錫元部),鄭州、山東一帶的第5混成旅(商德全部),保定、涿州等處的第12(葛樹屏)、13(董政國)、14(彭壽莘)3個混成旅。

吳佩孚決定以洛陽為根據地,集中兵力在鄭州,分三路進兵:第一路沿京漢路向保定前進,迎擊長辛店一路的奉軍,以京津為目的地;第二路側重隴海路,聯絡江蘇的兵力,防止安徽馬聯甲舊部和浙江盧永祥偷襲,另又分出一支沿津浦路北上,和東路張國溶師聯絡,攻擊奉軍的根據地軍糧城;第三路是馮玉祥師和陝軍,集中鄭洛一帶,堅守根據地,併為各方總接應。

4月26日,馮玉祥率領本部第11師,會同陝西陸軍第1師(師長鬍景翼)及北洋軍第4混成旅(旅長張錫元)各部到達洛陽。馮玉祥被任命為援直陝軍總司令,並代行直魯豫巡閱副使職權,後方各軍均歸節制。馮軍迅速開到,使河南督軍趙倜的宏威軍不敢輕於發動。這樣一來,張作霖在中原佈下的一枚關鍵棋子失去了作用,這是直奉這次戰爭中奉軍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觀奉系,很不順利。南方的孫中山本來和奉系有約,打算從南方進攻直軍,與奉軍一起形成夾擊之勢。問題是,孫中山手裡沒兵,和掌握軍權的陳炯明之間矛盾越來越大,雙方意見不一,搞不成。因此,張作霖的“三角反直同盟”未開戰便缺少了重要一環。

“三角反直同盟”的另一環是誰,又是怎麼缺的呢?

浙江督軍盧永祥。他被直系的江蘇督軍齊燮元所牽制,也無力發難。所以,三角反直聯盟只剩下東北奉系孤家寡人。

就在此時,奉系那邊還發生了一件雪上加霜的事兒——北洋海軍總司令蔣拯在上海宣佈親直反奉。結果,張作霖的反直聯合陣線被徹底破壞,想與吳佩孚講和了。

問題是,人家吳佩孚不願意。

4月21日,吳佩孚領銜,齊燮元、陳光遠、田中玉、趙倜、蕭耀南、馮玉祥、劉鎮華等直軍大將們聯名通電向奉系挑戰。4月27日,奉軍將領張作相領銜、張景惠、汲金鈍、吳俊升等通電宣佈吳佩孚罪狀。雙方大戰未開始,電報戰已經打響。

吳佩孚痛打張學良想逼張作霖出來,小六子能頂住不

第一次直奉大戰時全國形勢圖

奉軍總部設在軍糧城,張作霖自任鎮威軍總司令,孫烈臣為副司令,坐鎮瀋陽,楊宇霆為參謀長。部隊分東西兩路,沿北京西南長辛店迄固安、永清、天津以西信安鎮,天津以東靜海、馬廠,跨京漢、津浦兩鐵路線,戰線長達240餘里,對直系大本營保定形成包圍之勢。

從兵力對比上看,奉軍入關部隊約12.5萬;直軍前線部隊約6萬餘人,劣勢明顯。重武器方面,奉軍擁有各型火炮150門,重機槍200挺;直軍火炮100門,重機槍100挺,還有飛機兩架,但對作戰來說作用不大。直軍還有渤海艦隊的6艘軍艦,開戰之後曾經開往秦皇島及天津大沽口,但由於《辛丑條約》的限制(不許中國在京奉線及沿海地區採取軍事行動),亦未發揮作用。總體來說,奉軍的優勢較大。

正式交戰前,兩軍的戰線迅速逼近,併發生數次摩擦。4月26日開始,直軍首先發動進攻。當日凌晨3時半,吳佩孚下令各軍前進,由琉璃河、固安、永清三路同時進攻,兵鋒直指天津。27日夜,東路直軍在姚馬渡進擊奉軍李景林部,交戰一晝夜,奉軍佔領姚馬渡及南趙扶等地。28日拂曉,雙方在靜海、馬廠、良王莊均有接觸。

4月29日,直軍在東路良王莊、中路廊坊、西路長辛店同時發起總攻。同一天,張作霖以鎮威軍總司令的名義發出總攻擊令。打了整整3天以後,直奉之戰才算正式爆發。

東路戰場接戰時間最早,主要在津浦線進行。4月21日,即有奉軍闞朝璽部與直軍張國熔部發生衝突,雙方几經接觸,互有傷亡,至28日便集兵於大城一帶。當時直軍佔領著縣城,奉軍進攻,直軍以26師一部增援,雙方激戰甚烈。29日,奉軍張作相統帥衛隊旅四營及第四混成旅一團,進攻直軍26師側背,後又調來奉軍第3混成旅助戰。直軍不敵,退向任丘。

30日上午,奉軍又增加李景林部萬餘人,集中優勢火力,以機關槍為先導,並輔以騎兵,向任丘大舉進攻。正當任丘直軍岌岌可危之際,王承斌率援軍趕到,內外夾擊,大敗奉軍,直軍乘勝追擊,佔領大城白洋橋。5月1日,王承斌率軍迎戰反擊的奉軍,在姚馬渡、白洋橋附近反覆拉鋸,奉軍敗北,大城易手。

吳佩孚痛打張學良想逼張作霖出來,小六子能頂住不

到前線指揮的張學良

奉軍失守大城後,中路張學良率步兵萬餘,許蘭洲率騎兵一旅,炮兵一團前來增援。直軍也增加了第三師一部。雙方鏖戰經夜,最終又是奉軍大敗,向楊柳青潰退,直軍遂於5月3日再攻馬廠。

奉軍急調駐紮靜海、楊柳青的部隊前來助戰。直軍一度腹背受敵,形勢危機,不得不稍稍後退。好在任丘方面直軍適時趕來,直軍乃得喘息機會。於是直奉軍於姚馬渡、白洋橋一帶二次交鋒。奉軍攻勢猛烈,直軍漸漸招架不住。

此時,突然傳來奉軍中路失利的戰訊,導致奉軍士氣大沮,直軍乘勢反擊,奉軍遂向靜海方向撤退,直軍於是佔領馬廠、青縣。此時,敗退於靜海的奉軍尚有四個旅的兵力,曾打算組織反攻。不料,5月4日又傳來奉軍西路軍大敗的消息傳來。這是最後一根稻草,把奉軍壓垮了,頓時棄城而逃。直軍進佔靜海,不及撤退的奉軍7000餘人繳械投降。直軍乘勝追擊,奉軍殘部且戰且走,經楊柳青退至北倉,再退軍糧城,終於5月7日全部繳械。

西路,奉軍總算扳回一局。

長辛店為西路奉軍司令部所在地,由奉天暫編第1師和16師駐守。4月28日,直軍第24師張福來部和第13混成旅董政國部向長辛店奉軍開始進攻。不料,奉軍炮兵早已準備好,炮彈如雨點般傾瀉到直軍頭上,而且奉軍陣地周圍還埋置大量地雷,一時間損失慘重。

傍晚時分,直軍西路總指揮孫嶽派兵從側翼奇襲,突破奉軍陣地,殲滅千餘人。不料奉軍大將汲金純率第28師趕到增援,收復陣地,並將直軍擊退60裡。29日晨,奉軍追擊直軍到琉璃河一線,再次交鋒。

見此,吳佩孚急調河南第3旅馬燦林部和直隸補充團(時全勝)趕來增援,將奉軍擊退,重新佔領良鄉,並於晚10時經由南崗窪進逼長辛店。長辛店的奉軍一面以強大炮火阻擊直軍,一面調集第28師、第9旅、第2旅及察哈爾騎兵旅的優勢兵力向直軍反攻。由於直軍以村莊民房為掩護,致使南崗窪、北崗窪、水流坊、東王莊等十餘座村子被奉軍炮火夷為平地。雙方你來我往,來回拉鋸,都傷亡慘重。吳佩孚親自督戰,堅持了一天一夜,但終因奉軍炮火猛烈加之兵力強大,直軍被迫於30日退至良鄉以南,奉軍則進至房山。

5月1日,孫嶽又組織三路直軍繼續進攻,但還是無功而返。2日拂曉,吳佩孚調整部署,集合西路主力,再次反攻。首先由直軍炮兵用榴霰彈向奉軍猛烈轟擊,步兵則於兩側藉著炮火掩護前進,同時派出主力第3師由軍田莊出發,向長辛店東北高地潛進,佔領該地後,威脅豐臺與長辛店的鐵路交通。經半天激戰,奉軍不支,退守長辛店、大灰場、黃土崗一線原陣地。

3日中午,馮玉祥第11師21旅李鳴鐘部到達良鄉縣坨里。11師號稱能戰,是直系的一支王牌軍。吳佩孚立即趕來與李鳴鐘會面,面授機宜。當晚,吳佩孚派出少量部隊夜襲奉軍陣地,誘使奉軍開炮,以消耗其彈藥,同時命李鳴鐘部越過坨里山,夜宿於門頭溝,準備次日拂曉由西向東夾擊大灰場。

夜襲部隊一擊便退,奉軍不知是計,一路追擊。李鳴鐘部乘機猛攻其側背,並截斷奉軍後路,奉軍首尾難顧,陷於苦戰。4日凌晨,直軍主力直撲盧溝橋,而奉軍炮彈消耗罄盡,一籌莫展。更要命的是,奉軍第16師突然戰場倒戈,師長鄒芬被俘,張景惠所部暫編第1師及第2、第9混成旅皆陷入重圍,苦戰得脫,向盧溝橋一帶潰退,直軍遂佔領長辛店。張景惠率殘部又退豐臺。5月5日,直軍增援的張錫元第4混成旅加入戰鬥,直衝豐臺,張景惠倉促由豐臺退出逃往天津,其部下四散,被俘繳械者近三萬人。至此,西路奉軍徹底失敗。

開戰不到一週時間,奉軍主力的東西兩路全部崩潰,慘敗。中路奉軍第3旅和第8旅在左右友軍都已經敗退的情況下,在兩個旅長張學良和郭松齡的指揮下,與直軍浴血奮戰,多次打退直軍進攻,從30日至5月2日,雙方大戰數次,未分勝負,固安城兩度易手。

由於中路牽動全局,因此吳佩孚親上前線,指揮直軍與張、郭所部之奉軍勁旅在霸縣周圍多次較量。吳以為,只有打痛孩子,老子才能出來,故此對張、郭所部攻擊尤為激烈。

吳佩孚痛打張學良想逼張作霖出來,小六子能頂住不

奉軍大將郭松齡

不過,奉軍的第3、8旅不愧為訓練有素的精銳,數日激戰,不退一步,死死擋住了直軍的進攻,為奉軍主力後撤,為張作霖和張作相贏得了時間。5月4日,張、郭所部奉軍一度打出驕人戰績,攻佔勝芳、崔莊、信安鎮,攻至霸縣城下。後因得知西路兵敗,不得不遺憾撤退。總指揮張作相亦於同日放棄永清,退往天津。直軍一路追擊,連克楊村、落垡,5日攻佔廊坊。至此,中路戰事亦告結束,奉軍已經全線失敗,無回天之力。

奉軍雖敗,但實力猶存。另一方面,吳佩孚也因激戰多日,人困馬乏,無力追出山海關,徹底消滅奉系。於是,雙方默契地沿著山海關,實現了停戰。5月10日,北京政府受曹錕和吳佩孚指使,下令裁撤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免去本兼各職,聽候查辦。5月11日,北京政府再令裁撤蒙疆經略使,並根據直系意見,調吳俊升為奉天督軍,命馮德麟為黑龍江督軍。同一天,東三省議會聯合會和瀋陽各團體通電不接受北京政府罷免張作霖的“亂命”。第二天,張作霖在灤州宣佈獨立,改稱奉軍總司令。

吳佩孚痛打張學良想逼張作霖出來,小六子能頂住不

吳佩孚上了《時代》週刊

第一次直奉大戰以奉軍的失敗而告終,這讓張作霖一下子猛醒。他意識到,依靠張作相,張景惠,湯玉麟等這些綠林老弟兄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奉軍中表現出色的是前線浴血奮戰的張學良和郭松齡以及在後方運籌帷幄的楊宇霆等人。老弟兄忠心是忠心,可能力畢竟有限,根本不適合現在的作戰,必須得換血了。

於是,張作霖成立了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讓張作相掛名,實際由張學良郭松齡負責陸軍整理,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東三省大練兵。同時,他起用楊宇霆,任命其為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的要職併兼東三省兵工廠督辦,負責東北陸軍的武器製造,更新換代。

這些安排,為不久以後的第二次直奉大戰打下了紮實基礎。

1.《北京文史檔案選輯》

2.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