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真的只是靠素质教育和优秀制度领先吗?

美国大学真的只是靠素质教育和优秀制度领先吗?

斯坦福大学

说起高等教育就绕不开美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美国说自己排第二,没人干排第一!无论是中国,欧洲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排行榜,美国大学都是遥遥领先,高质量论文数量也是呈现碾压的态势,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美国也是绝对的主角! 为什么美国在高等教育的优势如此明显?这种遥遥领先的优势,很多国家都想拥有,学习,我国也不例外,也希望能够拥有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现在大家形成了比较普遍的共识,美国高等教育遥遥领先主要是因为他们得益于注重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并建立起了优秀的大学教育制度!

首先美国大学制度确实是比较良好的一种教育体制,但是完全把高等教育的优势归结为素质教育和大学制度,我个人是质疑的!

从现代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美国现行的大学制度进行了不小的改良,可以称之为第三代现代大学教育制度!

大学发展经历一段漫长的发展史,抛开中世纪的大学单论现代大学,首先开始的是法国模式,法国模式主要是中央集权模式,大学是由国家控制的中央机构制定课表和考试规章,大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专业技能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人才!英国大学模式和法国差不多,也是传授专业技能为目的,但是英国相对法国更加自由,政府对大学的控制远不如法国那么厉害,这也是造成了英国大学能够后来居上,领先世界!

美国大学真的只是靠素质教育和优秀制度领先吗?

剑桥大学

随着登场的就是德国模式,也是现在我国要实现研究型大学的典范和开创者!德国大学模式比较出名的就是洪堡模式,突破了传授专业技能的局限,强调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办学原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教育的职能!奉行“学习自由”和“教学自由”,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在大学中独立生活的自由,教授具有在其学术领域内不受干涉、探索和传授真理的自由,并保持了独立性,特别是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保持一定的距离,大学变成了培养学生独立科研精神,学生和教授一起创造新知识的场所!在19世纪相当长的时期内德国的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引领着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 第三种就是美国模式,但是美国一开始并没有自己都有的模式而是学习英国模式,后来随着德国大学模式在世界上的崛起,美国开始学习德国模式,美国学者开始了长达七十多年的留学德国的浪潮,为美国大学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美国深受实用主义的影响,大学与社会保持一定距离的德国模式注定在美国要变化!随着后期慢慢发展,美国在大学制度方面实行了突破,将商业化引入进来,形成了产学研三者合一的大学模式!特别是斯坦福大学,在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硅谷是斯坦福大学孕育出来的结果并没有太大的争议!

毫无疑问,美国在科学和商业之间的结合处理的非常好,美国大学制度在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优势是一种重大的制度突破!如果单从制度的变化史来看,似乎美国大学在科学方面的崛起史顺理成章,他们的大学制度和素质教育领先其他模式!但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吗?

美国大学至少遇到了两个历史发展机遇,基于此我认为现在还无法判断美国大学在科学方面的成功主要是由于优秀的大学制度!

美国大学遇到的最大利好,也是要讲第一个历史机遇,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改变了德国的命运也改变了美国的命运!美国本土成功的避免了第一次世界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还依靠军火以及贸易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大战给美国带来的不只是金钱黄金,二战更是为美国抢占了大批历史级的科学大师,这些大师给美国科技,美国大学带来的影响无比重大!下面来看一下几个有名的大师吧!

美国大学真的只是靠素质教育和优秀制度领先吗?

爱因斯坦

冯·布劳恩著名的火箭科学家,出生在德国,曾是普鲁士火箭专家,二战战败后前往美国。NASA形容冯·布劳恩:“无庸置疑的,他是史上最伟大的火箭科学家”。他主持设计了阿波罗4号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担任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总指挥,1969年成功地实现人类首次登陆月球的壮举。维尔纳·海森堡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德国大学教授,二战时留在德国,战败后被抓往美国。1925年创立起了矩阵力学,并提出不确定性原理及矩阵理论(量子力学是人们研究微观世界必不可少的有力工具),完成了核反应堆理论。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海森堡名列第43位!

费米,著名核物理学家,“原子能之父”,建立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人类从此迈入原子能时代。大名鼎鼎的费米实验室(Fermilab),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1923在德国进行研究工作,1938年由于担心纳粹迫害犹太人,领完诺贝尔奖后前往美国纽约!

冯·诺依曼,原籍匈牙利,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先后执教于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1930年前往美国。 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领域内的科学全才之一,被后人称为“计算机之父”和“博弈论之父”。

爱因斯坦,这个就不用介绍了,很多研究成果和未完成的研究都留在了美国!

类似的大师还有哈恩(核物理学家)哈恩的重大发现是“重核裂变反应”、劳埃(核物理学家)、赫斯(核物理学家)、加博尔(核物理学家)、布洛赫(核物理学家)、海韦希(核物理学家)、赫兹伯格(核物理学家)、勒韦(核物理学家)、钱恩(核物理学家)等等!至于美国从二战获得多少科学家没有准确的数字,数字很有可能超过一千名!

第二次良机就是苏联解体,有多少科学家就不知道了,处于保密阶段!

两次良机带来了巨大知识财富,大师们留下的科研成果足够美国享用很多年,并保持绝对的科技优势!

这不是妄自猜测,有一个数据能够提供一定的证明!美国大学并不是一开始就领先世界,二战前也算不上世界一流和欧洲大学还存在不小的差距,,1901到1930年,全世界的9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只有4位是美国人,远不如二战后水平!

大师的影响绝对是被低估了!科学巨匠对整个科学的发展和大学建设具有长远的影响!

清华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大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遇不可求,作为对比,曾经盛产大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德国二战失去大师后从此一蹶不振,至今德国大学还没恢复元气!

为什么大师这么重要?

大师是开路者!

可以这么说,现代科学的框架都是由二十一世纪以前的大师构建的,而现在的科学基本上是在这个框架上添砖加瓦而已!大师们的成果人类能够享用很久,例如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依旧指导人们核能的利用,依旧是指导人类研究宇宙的明灯,麦克斯韦的电磁学成果造就了通讯业的繁荣发达至今。普朗克,波尔的量子力学依旧指导者如今的科家进行研究,卫星发射依旧遵循牛顿定律,最火热的人工智能还在图灵的设想范围内!大师们完成的成果,未完成的研究都为后来者铺平了道路,只要掌握了大师们详细的研究,沿着这条道路下去很容易出成果!

大师们很可能比其他人培养的弟子更出色!

科学巨匠之所以能够被称为巨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超越了时代的成就,他们的发现,思考方式甚至远超所处的时代,而要实现或者证明他们的发现往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能够在大师的指导下学习,耳濡目染,无论眼光,思维方式还是成果,很大概率能够超前多年!大师们在大学带学生,学生再带下一届,这种领先优势处理得当容易保持下去!

知名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卢瑟福的学生是尼尔斯·玻尔,而尼尔斯·玻尔的学生就是移民美国的费米,海森堡,他们带领美国大学领先!

不提国外,就拿我国来说吧!大师的弟子往往在中国是开创性的人物,甚至是学科的开创者!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是居里夫人的学生,20世纪最伟大的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就读于德国哥廷根大学)的亲传弟子就有钱学森!我国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就是近代力学奠基人德国科学家普朗特弟子,也就是高晓松的外婆陆士嘉!钱学森,钱三强和邓稼先都是赵忠尧的学生,而赵忠尧师从实验物理学家密立根大师,还与大师卢瑟福共事过!赵忠尧的弟子还有王淦昌,王淦昌又培养了一大批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青年物理学家,其中包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

美国大学能够在二战独领风骚,大师云集在美国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虽然美国大学制度在产业化,商业化的非常成功,但在科学发现上却很难判断是否成功!美国在二战之后,大师云集,科技优势绝对领先,但是发展到今天,这种领先优势却没有像以前那么稳固了!单从科学发现来说,移民美国的大学退出科学研究后,后继者貌似逊色不少,与二战前德国大学模式培养的巨匠对比,更是惨淡!二战前洪堡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师包括爱因斯坦、普朗克,哲学家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共产党理论的创始者马克思、恩格斯等等。在这样的对比下,美国大学模式很难说在科学发现科学研究方面比洪堡模式优秀!

纯粹科学研究和商业化的矛盾

大师们的研究发现往往是超前,而这与商业化存在一定的矛盾,商业要的是快速实现生产盈利的成果,没有几个公司会支持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实现的发现?这些过于超前的研究,还需要多少资金来实现,还需要多久能完成,这中间的不确定性太大了!就像爱因斯坦的理论最后实现商业上的核能发电是很多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中间还有非常多的科学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的艰辛和曲折足够写一本书了!

现在美国大学就面临着商业化和科学研究的艰难抉择,很多基础性科学研究是很难短期内实行商业化的,在美国的大学制度下,此类研究往往处于劣势,得不到有效的支持!美国的大学过于注重商业化,很多教授不再单纯是个学者了,除了教学搞研究,还可能是个投资人,投资不同的项目,多个公司的股东!现在有很多大学教授跳槽到google等科技公司从事管理工作!

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多重要的科学发现是需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才能得到的!最重要的是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根本就不是冲着商业化去的,类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乡下打发无聊时光,单纯思考问题发现的!爱因斯坦也是出于对科学纯粹的兴趣而发表了相对论,也从来没想过要把质能方程实现商业化!

美国大学真的只是靠素质教育和优秀制度领先吗?

施一公

​ 施一公为什么回来?除了他高尚的爱国情操外,也有对科学研究的热爱,想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搞纯粹的研究,而不是为了满足某某公司的目的!可是他回到国内发现我们的科研也在往商业化的道路上也是越走越远! 我们也听说有些教授在扮演美国大学教授的多重角色,但更恶劣的是,他们已经过度沉迷于商业化产业化,不再致力于学术研究,将研究的工作完全交给了手下的研究生,甚至压榨研究生的廉价劳动力,强迫他们研究搞来的部分公司项目为自己谋利,导致没有自己时间完成自己研究!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变得世俗不少,追求赚钱,追求实现商业价值!这可能也是今年施一公离开清华,加入西湖大学的原因!想了解更多的可以百度施一公的演讲,大师比我说得精彩百倍!

我不是反对一切科学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对经济发展也有不小的促进作用,可以建这样的大学,但我们要商业上的利益,也要有长远的眼光为纯粹的科学研究留有一定空间,平衡两者的关系,不要一刀切!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大批不懂科学研究的行政人员来管理科研人员,不是让科研者疲于各种的考核,各种评测,而是深刻认识到各个国家,美国大学制度的优缺点,再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创造一个有利于科学家专心教学研究的环境,创造了这样的环境再去抢占世界上的大师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