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随着文化强国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大教育政策,教育部出台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新高考的改革也特别突出了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地位。

教材上,小学增加古诗文129篇,占比30%,初中新增132篇,占比52%。

考试内容上,对国学经典特别是《论语》的考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国学知识积累的考察越来越重视;对国学思想性的考察越来越重视。

基于文化育人的大教育政策,结合大语文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德育每周一课精选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诗词欣赏》等13门课程,并配有相应的课件,辅助学校开展每周一课。

(一)课程建设理念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1F

学习目标:“AFTER”五维一体

该课程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背诵的弊病,倡导的是从认知——情感——思维——行为——信念层层递进的学习目标,即“AFTER”学习目标。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AFTER”教育目标在于教育持续性、连贯性,按照逻辑呈现如下:

“R”是指“Recognition”,即国学教育应当从理解原文含义、形成认知开始;

“A”是指“Action”,是要将学生通过国学教育所学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E”是指“Emotion”,是要培养学生对国学的热爱之情、敬畏之心;

“T”是指“Thought”,是要学生用中华传统文化思考言行举止的思维模式;

“F”是指“Faith”,即坚定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信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2F

教学理念:精、易、快、乐


2.1 精

专业美工设计师设计,画面精美、结构和谐,赏心悦目;人物设计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富有智慧、灵魂;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美丑,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2 易

从方便教师教学入手,设计简单、操作简单,即使是“计算机菜鸟”也能轻松操作课件;课件结构逻辑清晰,学习计划循序渐进,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2.3 快

一应俱全的备课素材,实现老师快速备课;反应灵敏、不卡顿,实现老师快速讲课;结构严谨、目标清晰,实现学生快速掌握。

2.4 乐

严格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内含大量动画、视频和故事,实现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盎然;从学生生活视野出发,设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课,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学习的幸福感。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图1:“精易快乐”教学理念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3F

教学手段:打破“诵读”模式,数字化、交互式呈现


3.1 翻转课堂

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老师变身为课堂组织者,学生在学习中主动体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质量的学习。

3.2 生活视野

设计大量的生活问题,将真实的生活场景搬进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引导学生辩证对待传统文化的优与劣,从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幸福感、满足感。

3.3 交互学习

设计大量的探究式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只需要正确的引导,从而实现了师生间的高效交互;通过扫描教材上的二维码,实现家校之间的交互。

(二)课程优势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1F

双语呈现,中英对照


数字化课程融入了国学经典的英语翻译和视听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国学的时候,还能够学习英语,有余力则向世界传达中国灿烂的文化。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2F

搭配主题曲,环境化人


相对而言,传统文化因其远离学生实际生活,自带枯燥、乏味的属性,学生一时间很难融入学习氛围。而利用学生易接受的主题曲的形式进行课前暖场,则会将学生迅速的带入传统文化教育的课堂中来。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3F

海量活动,打造翻转课堂


为了摆脱国学经典学习的枯燥、乏味的特点,本套课程还融入了大量的主题活动,每个活动都以极其详尽、细致的方式进行系统的解读,教师、学生极易操作,并能从中感受到本节课的主题思想;此外,每节课都有丰富的问答题,以动漫的形式呈现,是师生互动的良好平台。

(三)课程示例


以《弟子规》为例。《弟子规》以儒学经典《论语》为依托,将《论语·学而篇》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提炼和阐发。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规》课件以翻转课堂的形式实现交互式学习,共30课时,每节课15分钟,学生易学,教师易教。课件包括导学、课文、故事、练习、小结共五个学习进程。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图2:“导学、课文、故事、练习、小结”一体化学习流程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1F

导学


“导学”部分以动画的形式形象、生动的展现课文要义,瞬间即可抓住学生的兴趣,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比传统的讲授、灌输要好得多。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2F

课文


“课文”部分包含朗读、注释、今译、英译,发音标准、中英对照。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3F

故事


“故事”部分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动画皆源于典故,不仅教会学生理解故事,还要求学生能够讲故事,锻炼学生的的“听、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4F

练习


“练习”部分包含选一选、排一排、填一填、写一写,帮助学生消化知识。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5F

小结


“小结”部分是师生互动、考评学生的重要工具,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践行教育部颁布“素质教育,文化育人”的政策,提升文化素养



青少年是人生重要的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所说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强盛的潜在力量,是国家的未来。

国学经典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精髓,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的心灵,规范他们日常行为,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