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半夜老哭?马伊琍:应该和宝宝一起睡,宝宝才有安全感

话说,前天马伊琍的一条微博火了,讨论的话题就是要不要和孩子分床睡,马伊琍的观点就是:那时候的育儿理念多是从小训练独立啊延迟满足啊挫折教育啊,现在看全是胡扯!分明越是满足依赖感越是从婴儿时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应的孩子,长大才会有安全感才真正独立!所以,都急什么呀,赖在身边就赖着吧

宝宝为什么会半夜起来哭?

婴儿本来就应半夜醒来

布里斯托大学婴儿健康与发展心理学的教授Peter Fleming表示婴儿应该要一觉到天亮才好的想法是20世纪的概念,但事实上中途醒来才是更正常的。他说:“人类的婴儿不应长时间睡觉,这对他们来说不好,也没有证据证明如果宝宝能睡比较长时间或一直睡的话会对任何人有好处。但或许大多父母不希望听见这个答案。”

大人也不会一觉到天亮

圣母大学的心理学教授Darcia F. Narvaez说大家很常有个误解,就是人就该睡满8小时不间断,但是“大人也不会一觉到天亮,他们只是忘记他们会定时醒来。我们把睡眠时间塞成8小时是因为我们白天要工作,但如果你去看人类的历史,就知道这根本不正常。有醒来和小睡的时间才是正常的。狩猎采集者会睡两小时、醒来,一整天这样循环。”

人类的宝宝出生太早了

Narvaez说:“人类的婴儿跟其他动物比起来早了9-18月出生。其他动物出生时就能走路并进食了,我们却做不到。我们出生的时候看起来像胎儿,也的确是胎儿。这表示在脑部还在发育完整时你会希望宝宝保持平静,因为他们脑部发展只有成人的25%,很多系统都还没开始运作。他们需要好好照料,就像外部的子宫或巢一样。”

爱半夜醒来宝宝更聪明

Fleming表示在“高发展程度跟智力”和“半夜不睡觉”是有关联的。常常半夜醒来的宝宝可能更聪明或心智更健全。而Narvaez则表示那些跟父母距离比较近,能立刻受到照料的婴儿会发展出“较高的同理心,也更能自我调整。他们较有道德,研究也显示他们认知能力较高、不容易忧郁”。

宝宝比大人睡眠循环短

Fleming说:“成人的睡眠循环有90分钟,而且会几乎或真的醒来,再睡回去。我们在晚上时大概会经历2-3次的循环才会发现我们醒了,然后继续睡。宝宝的循环则只有60分钟。”所以宝宝会更常在半夜醒来,而且他们跟大人不一样,很难自己自动睡回去。

婴儿需要爸妈才能冷静

婴儿需要爸妈才能保持冷静,如果放他们哭或等他们学者安静会让他们压力很大。一份2011年的研究显示如果透过“睡眠训练”或“控制哭泣”(就释放宝宝哭泣一段时间),婴儿会渐渐学着停止哭泣。但虽然这样能降低爸妈的压力指数,婴儿的压力指数却会升高。Narvaez说这让宝宝学到的是“即使发出讯息也没用”。宝宝在不舒适时身体会会产生压力荷尔蒙,最后就会用哭泣来吸引父母,让父母帮他们的压力指数回复平静。如果爸妈没来的话神经系统就会介入,以宝宝饿了来举例。他们会先加紧呼救,因为如果得不到注意就要饿死了,但一直没人来的话他们就会变成副交感神经系统控制,让宝宝镇静甚至昏倒。

宝宝想得到不间断关注

宝宝白天睡觉晚上醒来是为了得到不间断的关注。Fleming表示宝宝基本上喜欢白天睡觉,从6点到半夜才是他们最常醒着的时间。他表示:“生物学上来说这是很大的优势,因为他们可以从两个主要照顾者身上得到更多关注,因为让人分心的事物更少。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来,婴儿的行为是完全正常可理解的,只是不适合21世纪人们的期望。”

宝宝应该和爸妈一起睡

宝宝不该跟爸妈分床睡,不管是什么方式。Fleming说:“若我们回头去看人类进化史,婴儿以前都无时无刻待在母亲身边得到关爱,母亲带着他们到处走。”他表示在非洲的部落,母亲仍然带着宝宝到处跑,而宝宝就想睡的时候睡,想醒的时候醒,而且母亲就在身边,所以随时可以被喂奶。所以如果宝宝都跟母亲待在一起,那种“宝宝应该一觉到天亮”的概念就不会出现。

共睡(co-sleeping)

这就是为什么共睡(co-sleeping)的概念愈来愈风行,宝宝想要跟爸妈亲密接触,如果得不到的话就会生气。Fleming说:“跟宝宝分享同一张床是错误、不正常或诡异的概念都非常荒谬。大多人类都会觉得这种看法很诡异──90%的人类婴儿都是这样睡的,在人类50万年间的进化中这也是常态。”不过他也承认对现代或双薪家庭来说,无时无刻陪着孩子是不太可能的,只能鼓励爸妈能陪孩子的时候就尽量陪在宝宝身边!

看完今天的文章,一直带着孩子睡的爸妈也会更加安心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