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原子放大到公交车那么大,拿工具去刮原子壁,能刮出粉末一样的东西来吗,粉末是什么?

Empty60383958


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差异很大,就比如原子,现代的观点看来,原子并非实心小球(因此题目所言的把原子放大,之后再拿工具去刮原子壁是不可行的)。


如果这道问题拿去问20世纪前的物理学家,他们给出的答案可能就是肯定的:你会刮下一些原子粉末甚至还会有一些电子下来。因为那时候物理学家建立的原子模型分别是“道尔顿的实心小球模型”和“汤姆逊的枣糕模型”


道尔顿认为原子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再后来汤姆逊认为原子内部存在电子,而电子是镶嵌在原子表面的。

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学家对原子的认知水平也不断的上升,最后就出现了由卢瑟福提出原子行星模型,认为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中心存在原子核,周围环绕着电子。按照这样的观点,那就不存在什么原子壁了,你用勺子去刮,要么刮到电子,要么碰到原子核。

当然了,现在的观点是基于量子力学得出的电子云模型。如果非要定义一个原子壁,那只能是电子云来充当电子壁了,而所谓电子云,其实就是电子的存在变成了概率分布,只能说那个位置发现电子的概率是多少。

说到底,原子内部的电子、中子、质子,甚至于组成中子、质子的夸克。。这些究竟是什么模样呢?没人知道。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赛先生科普


应该是把原子核放大到公交车那么大。如果原子放到公交车那么大算5米,原子核大概还只有0.05毫米,人眼睛很难看见。因为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约10E-15米,而原子的直径是10E-10米。

原子核是密度非常大的物质,也非常的坚硬,人类用普通的物质去刮原子核是根本刮不下任何东西的,也不可能刮下任何东西,除非用高能粒子对撞机。

一是因为普通物质的表面是电子,人的力量是根本没有方法将电子接触到原子核的,电子的简并压是需要巨大的星球的力量才可以,如中子星内部的压力。

二是原子核是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内部是3个夸克,夸克有夸克禁闭的力量,夸克无法被单独分离,假如能刮下来物质,这个东西就是夸克。


维度开拓者


假设你将一个原子突然的静止,就是瞬间让其停止了运动(当然绝对停止运动是不可能的),达到了极限逼近绝对零度时的状态,导致电子运动、核运动达到了最低的量子态时,把这个原子变成一辆公交车般大,比方说铁原子吧,铁原子的原子序数是26,代表铁原子拥有26个质子,26个电子。

有人说就26个电子是如何让铁原子拥有近似球体的结构的呢,根本填不满诺大的原子体积啊。

这就要提及描述原子模型的电子云模型了,电子的存在其实是概率的分布,并不是实实在在的在那里绕着核运转的粒子,只有在经典力学中是这样解释的。

在量子力学中,电子的存在变成了概率的分布,根据测不准原理,你无法精确测量一个电子在某位置时精确的动量,所以你就无法描述电子的运动轨迹。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表示它的啊,于是,科学家用一种能够表示电子在一定时间内,在原子核外空间各区域出现的概率的模型来描述电子在核外的运动,这就是电子云模型了。

所以,你用刮子刮一下,那么刮掉的可能是几粒电子、另外还掺杂着一些光子。

个人的浅见,你们有什么要补充说明的嘛?


科幻船坞


这个问题很有趣:

原子和物质是两个东西吗?

从现象上看,肯定是两个东西。

那么,穿羽绒服的人,和穿校服的你,是两个人吗?

从现象上看,是两个人。

但是,这种认知对吗?

当然不对了,穿羽绒服和穿校服的其实都是你,只不过,那是在不同条件,场合下呈现出来的“不同”现象,不同状态的你罢了。

由此,构成物质的原子,其实就是被放大,被经过原子与其他物质结合而组成的一个新的个体或新的现象。严谨的说,那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高纯度的原子了,而是原子与其他粒子或物质共同组成的新物质了。

把这个原理搞明白,你的这个问题就应当有答案了。希望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进步,快乐。


北京得明


把原子放大到公交车那么大,拿工具去刮原子壁,能刮出粉末一样的东西来吗,粉末是什么?

这个话题比较有趣,因为要分析这个话题的话我们必须先对原子的模型来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才能分析刮下来的是什么!

上图是人类对微观世界第一关:原子的认识过程;

一、十九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模型,它认为原子是物质不可分割的坚固实体的实心小球!

假如认可您认可道尔顿的原子模型的话,那么从这个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上刮下来的该种物质的部分原子成分!

二、从汤姆生模型到卢瑟福以及波尔的模型,除了对电子的轨道描述和原子核描述的差别外,表层是电子这个并没有多大差别,从这几个模型开始,如果要拿工具去刮这个模型的话,那应该能刮下不少电子!

三、但事实上现代原子模型是量子力学模型,即电子云模型,电子是根据物质原子的不同而在不同的轨道上随机出现,以一种云模式概率形式出现!当然即使能刮下来的那肯定是电子没错!但电子数和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是电荷相反、数量一一对应的,刮掉一个电子后,原子核即开始带正电,如果您全部刮完,你刮下来的就成为自由电子了,会被其他活性离子捕获!而这个原子核也将成为捕获其他电子的工具!

不过出于不确定性原理,想要从上面刮下电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有一个暴力的办法,即对原子加热即可,使其达到等离子状态,此时电子将游离成为自由电子,就可以随便刮了!

甚至你可以用磁场将负电的电子和正电的离子分离,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刮下原子物质了哦!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如果真的可以把原子放大到这么大,那么用工具刮,得到的是一个巨大的“电子”。

不考虑量子效应的情况下,原子的构造和太阳系很类似。所以把原子放大到公交车那么大,那么你得到是一个个巨型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一翻景象,而且这种绕核运动还和经典的行星绕太阳系不一样,因为原子内的电子是以一定概率随机出现在各处的,而这种概率可以以概率云(电子云)的形式描绘出来。另外,由于电子在核外的运动非常快,所以导致我们看放大后的原子时,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电子云外壳。



如果此时我们却“刮”原子,那么无疑我们得到的仅仅是巨大的电子而已。而且不论我们使用多厉害的工具,都只能够得到电子。因为按照现在的物理学理论,电子已经是最基本的粒子了,具有不可分割性。所以我们只能够把原子最外层的电子给刮下来。

当然了,把原子放大也仅仅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之中,就像蚁人里面的皮姆粒子,就可以通过改变原子大小来改变物体的大小。但是电影毕竟是电影,现实世界里面是不可能随意放大一个原子的,因为核外每个轨道都是量子化的、固定不变的,原子不可能出现突然变大或者变小的情形。


科学探秘频道


答:微观粒子和宏观事物有着本质区别,微观事物不再具有实体的表面,更像是由力场包围着的能量团;在量子力学中,基本粒子比如夸克、电子是不可分的。


原子由核外电子与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核子(中子和质子的统称)组成,核子又由夸克组成;假设我们把一个原子,放大到汽车那么大,原子的各方面属性同比例增大,那么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因为微观事物和宏观事物完全不一样,比如对一个电子来说,由于不确定性原理,电子不可能拥有实体的表面,所以你也不可能从电子表面上刮下来什么。


我们就来大胆猜想一下,如果把氢原子核的直径,放大到1米后的情形:

(1)核外电子的轨道直径,将达到10公里,根据氢原子的电子云模型,电子不会像行星绕着太阳那样存在,而是随机出现在整个空间当中,只是在轨道附近发现电子的概率最大;

(2)放大后的氢原子,在原子核附近数公里范围内,将存在非常强的电磁力力场,由于人体也是由各种原子组成,所以人在放大版氢原子核附近,将会被原子核与电子产生的强大力场分解掉;

(3)如果我们忽略原子的电磁相互作用,继续靠近放大版的氢原子核,那么在氢原子核数米范围内,原子核会产生比电磁力强100倍的强相互作用力场;

(4)如果继续接近氢原子核(质子),会发现质子由三个夸克组成,由于夸克禁闭,夸克无法独立存在;

在微观,基本粒子不再具有实体表面,它们更像是一种由力场包围起来的能量团,根据相对论质能方程,粒子的质量对应着相应的能量,所以你是不可能在原子核表面刮出什么的!

当然,上面只是个人的猜测,人类目前对微观事物的了解还不够,试图用经典思维去描述微观事物是非常不恰当的。


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在想把原子放大后,用什么工具去刮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所认为的原子模型是什么,如果以现在公认的原子模型-电子云模型来看,那么你基本不存在原子壁这一说,因为当原子放大到公交车那么大时,电子的绕核运动可能没有想的那么密集,所以要么碰到电子,要么就是刮到了空气!因为原子核只占整个原子大小的几千亿分之一!

所以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刮到电子,要么刮到空气!

当然如果非得想刮下类似粉末一样的东西,那么就必须欺骗自己相信最早的道尔顿模型或者枣糕模型,这两种模型都是早期人们对原子的认识,他们认为原子是一个实体,那么当你放大后自然存在原子壁这一说法,也自然能刮下来粉末状的东西。


当然我们不能骗自己,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言而喻了。最后这个问题有个bug那就是用什么工具刮呢?毕竟刮的是原子啊。。。。


科学认识论


还别说,这想法很奇特,很有效。

微观世界最大的问题,是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早期的科学家,不外两种方式,显微镜放大,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另外就是猜,猜的合理,大家默认。

用α粒子轰击金箔,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个别α粒子偏转超过了90°,甚至接近180°。猜测:原子内含有一个体积小而质量大的带正电的中心,原子间有较大的空隙。而阴极射线的发现,证明电子是原子的一部分。这样原子结构差不多猜到了。

而刮的工作,还没做到,毕竟没有那么小的东西。

科学家的手段,简单粗爆,就是用加速器,将原子核、质子之类,打个粉碎,看看它们由什么构成等。

和刮这么精细的手段比,还差的远。

如果能将原子、质子,甚至是夸克放大到可见的规摸,如搭拆积木,微观世界将无密秘。

问题是如何放大,从一个纬度空间移到另一个纬度空间?


合肥2371143


原子不可能像公交车那样是有封闭空间的,原子是一个敞开空间的生命体。

通俗说原子生命体的诞生与求生


沪生泉
2019-02-1519:39

原子生命体孤立时并不稳定,但是,当原子生命体聚拢成分子生命体后,其稳定性就大大地加强了。

比如:原子生命体即使在地球这样的分子世界中,也不可能单独地运动;同样,在太阳系的太空中,也不可能单独地运动。为什么?因为原子生命体在孤立的时候,很不稳定,甚至会很快地裂解。

又如:原子生命体总会通过结合成分子生命体,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正是如此,在太空中会形成各式各样的天体。

那么,原子生命体是怎么形成的?又怎么求生的呢?简述如下:

1,原子生命体生于量子生命体密集的空间中。

2,某量子生命体空间形成了原子生命体后,其量子生命体的密度就会下降了。若没有大量量子生命体补充,那么,即使已经诞生的原子生命体,也会裂解成量子生命体;若有大量量子生命体补充,那么,原子生命体就会聚拢成为分子。又因原子生命体具有聚拢特性,所以,原子生命体在聚拢成分子后,还会继续聚拢。

3,原子生命体不稳定性是因为其是敞开空间,自身能量是无法得到保护的。当原子生命体聚拢成分子生命体时,便有了保护自身能量的团队力量了。这正是原子生命体的求生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