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煮乡城一茶一饭过一生

慢煮乡城一茶一饭过一生

题记:

是什么时候会静下心来等风起等云散听雨落的?

是什么时候学会去认真去品味食物的温度的?

在乡城,在故土,去寻找这样一份慢节奏漫生活,与细微的美不期而遇。

何谓藏餐?

中国大地之广博,物种之丰富,因了各地特产,加之不同的烹饪手法,除去八大菜系,还有潮州菜,东北菜,本帮菜,赣菜,鄂菜,京菜,津菜,冀菜,豫菜,客家菜等菜系。

藏餐在这浩渺的菜系里,连细分种类上都无法榜上有名。

所以,很多人来到藏区,因为陌生,不敢吃藏餐,宁愿去街边的苍蝇小馆里去用眼缘和熟悉去填满旅途中空空的肠胃,也不愿去品尝当地的美食。

我以为,这恰恰违背了旅游的精神。旅游应该是因为空间交换产生的心灵激荡,而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当如此,对文化也是如此。

其实藏餐不过是用本地的食材,如食山林野果长大的黑毛藏香猪、高山养殖的牦牛、小院里扑腾着翅膀的藏鸡、个小珍贵的藏鸡蛋………烹饪时尽可能不去掩盖食物本味,保留其原汁原味,呈现极真极简极纯的美食。

慢煮乡城一茶一饭过一生雨季的暖胃汤锅

乡城进入雨季了。

最近几乎总是白日艳阳高照,傍晚风起云聚,淅淅沥沥的小雨说来就来,这样的天气,是最适合吃上一锅冒着热气的藏式土锅了。

大火熬开牛大股骨,放入生姜、大葱去腥,撇去浮油白沫,转小火,小院里新掐的小葱打捆束结丢入汤底,小火慢炖一下午的时光。待熬制出奶白色的汤底,可根据个人偏好放入去年年底手工晒制的藏香猪腊排、放在楼上阴凉处古法缝制的藏香猪头肉、阁楼通风处腌制风干的牛排,高原的风、山谷的温润、小城的阳光雨露是这些食物唯一的不可复制的调味。

将锅内所有的汤水放入铜锅中,大火滚开。

随手捋几片新鲜薄荷叶子点缀。

上桌后,锅盖掀开,腾腾热气迎面而来,大家的笑脸也氤氲在热气中。

滋味十足的排骨、软而不柴的牛肉、筋道耐嚼的蹄筋。

大块朵颐后,在汤内下入高山红心土豆、嫩嫩的有机小白菜、刚摘下的番茄。

还要配上清早挖出的红色小萝卜,切成小圆薄片,捞取少许泡紫甘蓝切丝调味,佐以香菜、生抽,好辣者浇上熬制好的油辣子,装盘上桌,口感清爽。

温暖妥帖的骨汤柔软的抚平了长久的奔波、被辛辣刺激灼伤的身体、疲倦的心灵,最后又清清爽爽的唤醒了身体的自我修复机理。如果可以喝酒,舀上一壶自家酿制的青稞酒,小咂几口,家人朋友闲坐,听风谈笑,灯火可亲。

再过半个月,就有野生菌从山头冒出来,用松茸熬制的鸡汤醇厚扑鼻,又是一道不容错过的本地佳肴。

雨水洗去途中的疲倦,食物安抚躁动的心灵,一碗汤,许你休息片刻,给你温柔眷念。

食物真有这样的力量。

夜已深,川西乡城昼夜温差较大,夜晚温度低,今晚的藏式土锅给你新的温暖与勇气,微醺中安然入睡吧,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没有什么是无法放下的。

在睡梦中恍惚听见雨水打落在小院里,模模糊糊的想到“大珠小珠落玉盘本意如此”。

睡吧,今夜好眠。明日又是新的上路天。

慢煮乡城一茶一饭过一生酥油茶和糌粑

小时候在洞松长大,日日都是赖在奶奶怀里入睡。

每日约凌晨5点,家里的当家媳妇总会轻轻的唤醒爷爷奶奶,恭顺的呈上两小碗酥油茶。要知道藏区历来是极为尊重老年人的,这一种对老人的孝顺和体贴的细节也随着这一碗酥油茶印记在下一辈人的的生活方式里。

乡城的酥油茶很简单,新鲜酥油、少许盐、熬制好的茶底少许,有的人家会放入新鲜牛奶,以滚烫的开水冲之,细细搅匀,即可饮用。

清晨醒来,就想喝上一碗暖胃醒神。

有客人来,立即会斟上一碗滚烫的酥油茶。

肠胃不舒服,酥油茶泡锅盔,软软糯糯,简简单单。

路上遇见熟人朋友、远方来客,也总会笑着请他们去家里喝茶。

……

同时,酥油茶还有补充精力、缓解高反的功效。

高原上最重要的一种农作物就是青稞了,青稞成熟后,洗净、晾干、炒熟后用水磨磨成细细的面粉,就是糌粑了。

糌粑吃法也很简单。

少量的酥油茶、奶渣,和上适量的糌粑,用手指捏成团即可食用。

酥油茶和上少许酥油、蜂糖,以糌粑拌匀,抓成小块,装盘即可食用。

甚至有直接将糌粑和入一大碗酥油茶中,搅拌后囫囵吞下者,倒也一样能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杂粮和酥油总能使身体精力十足。

乡城的山里有一种成长于刺类植物的黑果子,只有7、8月间才有,颗粒很小,味甜,果汁饱满,食之容易将手口染上一层淡淡的蓝黑色。

我私以为糌粑的最佳的吃法是:去采上一筐黑果子,取一碗洗净,裹上一层糌粑,用勺子挖取食用,果汁果肉的清甜与糌粑的浑厚无味挟裹在一起,在口腔里产生微妙的碰撞,啊,这是最乡土也最原味也最奇妙的吃法了。

啊,还有一种独家吃法:糌粑用酥油茶、蜂蜜摊制成饼底状,上以奶酪抹匀,放入烤箱,烤制5-10分钟,待糌粑饼皮上咕噜噜冒出小泡泡,滋滋作响的时候,乳香四溢,奶酪糌粑好了。又是一款不可多得、独一无二的味觉享受。

来乡城,来藏区,一定要吃糌粑,喝酥油茶啊,主人还会给你端上表皮烤制焦脆的风干牛肉,这样的搭配藏区独有,足以让你抵抗高原的寒风和温差。

糌粑和酥油茶是藏区的灵魂,是藏区食物之源,无论岁月变迁,风云变幻。

一碗酥油茶,一团水磨糌粑,不多不少,不咸不淡,家的味道就是如此啊,

没有星级大厨的精致、没有高油高盐的冲击,只是简单质朴,在这里等你邂逅,或者说,等你归来。

慢煮乡城一茶一饭过一生血肠和人参果

我为什么不说肉质筋道的手抓牛肉、焦嫩可口的农家腊肉、香酥味美的乳扇、水甜水甜的玉米、嘎巴脆的烤肉、绿色有机的野菜汤、夏日清爽的藏家酸奶、口感绵密的土豆浓汤……

却独独说了血肠和人参果呢?

血肠和人参果在藏区来说不算独一无二,但是各地的做法却有所不同,我觉得家乡的做法很特别,当然也因为本人的饮食偏好。

血肠用新鲜的猪血、和以猪杂碎,本地薄荷叶子剁碎,灌入猪小肠,放在土灶上,中火煮开,用筷子挑出,放置通风处微凉,考究者可于烤箱里在做适当烤制,待肠衣微焦,取出蘸酱即可使用。

精妙之处就在于高原薄荷。血肠入口,微腻的肉感与清凉薄荷的融合交汇,猪血的腥味被薄荷的甜润微辛淹没,肉烂醇香,醇香四溢。年幼时,食用血肠之日多是杀猪之日,全家围坐火炉,用小刀隔而食之,佐之青稞酒,以“笑宴”相互取笑,酒至酣处,兴起歌之,美好的祝福、生活的满足,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人参果—藏语谓之“吉祥食物”,意为长生不老之果。品名:蕨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滋补食品。

我们的吃法是,将人参果泡水洗净,适当的水煮开,煮至水干,放置一旁。取适量酥油在火炉上小火化开,以酥油汤汆放凉的人参果,葡萄干调味,好甜者可放入适当蜂蜜。人参果味甜,甜甜蜜蜜浇入心田,既是藏族的吉祥之物,也是待客的最高礼仪。

常常会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慢煮乡城一茶一饭过一生独守小镇,偏安一隅,有时候也会感觉个人像在大海里浮沉,在荒野里寻路,在森林里迷失。但更多的时候,觉得充实安逸,有所作为。就好像问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读书不会切实的给你带来什么,但它会让人生的路变得宽阔,心灵变得豁达明朗,我们面前的不再是一条独木舟,不需要谁来接,我自己有船,这片海也是我的。

食物在生活中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食物也许仅仅是食物而已,它的力量恰恰是它在烹饪食用时包含的情感,人与人之间的相逢、接洽、缘分,机遇,这是情感的力量,同时,也赋予了食物非同凡响的链接意义。

漫活乡城,慢煮乡城,一茶一饭过一生。

来乡城吧,喝茶闲坐,看书独思,细品美食,浊酒一壶,一曲长调,一种新的文化,拆掉思维里的墙,也许你会和另一个自己不期而遇。(罗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