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地理位置優越港口優良,爲何不能像粵蘇那麼發達?

一湖綠水沁心涼


山東省是我國最重要的省份之一,從經濟上講其實並不比問友說的廣東、江蘇落後多少也沒有要衰落的跡象。但從科技創新以及人才興省這些舉措上,筆者則不敢恭維。

先來看看山東的基本狀況。山東用國民生產總值衡量的經濟總量長期位居全國第三位,僅次於廣東省和江蘇省,其中2017年,山東省的GDP總量是7.3萬億元,次於廣東的9萬億和江蘇省的8.6萬億元。但是由於山東省常駐人口較多(9900萬人,低於廣東省的1.1億居全國第二位),所以山東省的人均GDP排到了全國第七位(2017年前三季度)。所以,單純按照經濟指標,山東省經濟仍然是很強的。

但山東長期以來給人的印象確實是比廣東、江蘇要低(雖然實際上差別很小)。造成這種印象的原因有幾方面。一個是山東人不事張揚,做事低調,加上省委劉家義書記最近多次發表談話指出山東已經有所落後,所以給人感覺山東落後幅度比較大,甚至有人提出了明日山東會不會是今日東北的說法。第二是山東省仍然以傳統產業為主,在青島的幾家家電企業(尤其是海爾、海信)不再搶眼後,給人感覺缺乏了明星企業,尤其是缺乏了領軍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的領導者,但其實山東省全省發展相對比較均衡,企業也同樣如此。

不過,儘管山東省現在實際上沒有那麼差,但確實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以筆者比較熟悉的科技領域而論,山東省在人才引進、尤其是青年人才引進方面步伐大大落後於其他發達地區。濟南、青島市在這方面甚至落後於經濟排名不如自己的武漢地區和江西南昌。另一方面,山東省在“引進”最高端人才方面倒是花了血本,比如建設青島院士港,但通過重金引進的這些院士,其實絕大多數是兼職,真正能給山東本地貢獻多大力量並未可知。

從引進人才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山東的思想保守、官本位嚴重,寧可花了很多錢引進不能實際做貢獻的但貌似有副部級頭銜的院士,也不願意大力吸引優秀青年人才(筆者在美國結實的優秀科學家中,山東籍人才實際很多)。筆者當年親身經歷,幫助山東一個大型國有企業聯繫北京大學一位著名科學家,資助後者在山東建立科研中心。這本來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對於該企業動輒以10億元為單位計算的投資來講,資助科學家實驗室的錢簡直就是九牛一毛。但最終此事不了了之,因為這家山東企業看不到資助這個基礎科研領域的實驗室能帶來任何經濟收益。

如果這種情況在山東企業中是普遍的,那確實要為山東企業的創新能力而擔憂了。因為創新本來就是不可預期的,而且不能賣錢的基礎科研對於促進人們的創新思維其實非常有幫助,對於創新人才的培養更是能發揮重要作用。如此這樣說來,山東真應該反思自己為什麼沒有華為、大疆、騰訊、阿里甚至是吉利控股這樣的公司了。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那幾年後,人們恐怕真要認真討論山東落後的問題了。


科學時評


江浙地區自古以來都是中國比較富庶的地區,廣東很久以來都是荒蠻,犯人流放的地方,明清朝時期開始發展起來,清朝時少有對外開放的經商口岸,新中國後,加上政策的支持,得益於改革開放,臨近港澳,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加上現在打造的粵港澳大灣區,前途真的不能忽視





這張圖是2000年~2015年(15年的截止統計到9月份)的江蘇,廣東,山東的gdp截圖,山東與前兩省的差距越來越大,到了16年竟然達到驚人的12500億的差距,16年時山東雖然增速比廣東高,但是總量遠遠低於江蘇和廣東

山東人口流出嚴重,很多人都到外地打拼

還有可能就是因為38元一隻的某大蝦事件,給山東帶來負面影響,影響旅遊業(首先聲明,不是地域黑)


小文品生活


主要是國家政策,歷史基礎,產業傳統等影響,更缺乏香港上海這樣的帶動中心。山東位置優越,港口優良,但是改革開放初期及後來相當長時間國家的政策支持不如前面兩地區。區域內除了青島一城獨大,缺乏其他具有強大帶動作用的城市,濟南作為省會佔有了很多資源,但自身產業基礎及距海較遠的位置限制了其發展。山東是傳統的農業大省,對現代產業不夠重視也可能是原因。但是山東潛力巨大,沿海,人力資源都是很大優勢。東北亞局勢儘快緩過來,對山東才有利。


地理老師松哥說


廣東靠著港澳、偉人 還在那畫了圈圈,全國一大堆國企支援;江蘇靠著上海,省會是前朝首都,中國唯一沿海沿江省份;山東呢,能發展到這程度已經不算容易了,並且建國以來山東以前還是做了好多年第二名,還做過幾年第一名的。倒是河北懷抱著京津,沒發展好,真是可惜了










白荷82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怎麼說呢,山東已經是很發達了,在中國這麼多省市區裡,排名怎麼的也在前五吧。

江蘇自古是富庶之地,蘇錫常的鐵三角組合可能就超越了大部分省份的全省收入水平。南京、揚州、徐州、南通等城市也在全國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基本幾十年來,江蘇的經濟都穩定在前三的位置。

廣東呢,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點地區,不僅有深圳特區,還靠近香港,交通發達,而且還有珠三角的龐大力量,基本是經濟穩定第一的存在。

山東,比起前兩者,缺了以下幾點:

1. 沒有經濟輻射

江蘇靠著上海,廣東離港澳臺近。

山東,和北京的距離不如河北,所以略顯得孤立無援。

而且江蘇和廣東在過去一段時間發展了各自的模式:江蘇是阿里系彙集的地方,淘寶店雲集,各種輕工業的加工和開發也在這裡。江浙滬的包郵力量無人可擋。

廣東呢,是騰訊系,網易等公司都在那裡紮根。電子產業發展迅猛。

山東相比之下,就沒什麼競爭力了。

2. 人才流失

城市的發展往往是滾雪球的差距。

江蘇和廣東在前期就知道搶人。

山東這方面做得差一點。

當然,現在的山東。。。也是人人擠破頭的地方。

3. 經濟發展模式

山東相對單一一些。

而且比起南京、廣州,濟南作為省會,就像福州之於福建。

地理學的差點的同學都會說:

不是青島嗎?!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江蘇屬於江浙滬陣營,自古以來就是國內經濟重鎮,人傑地靈、經濟基礎底子厚。

廣東也是明清以來的重要商埠 又毗鄰港澳發達地區,又是第一批給與開放政策的地區,近水樓臺先得月自然搶得先機!

山東自古以來是農業大省,發展經濟也是清朝末期青島、煙臺地區被列強強行租借開發,解放後政府支持才有機會發展工業,對比江蘇和廣東先天優勢不足,也沒有享受周邊城市群的經濟輻射,自成一派需要慢慢累積實力,厚積薄發才有機會超越。


第一光明使者


山東發展相對均衡。就地級以上城市GDP來說,廣東進入全國前十的倆,江蘇也有一個,山東一個沒有。進入全國前50的,山東和蘇粵差不多一樣多,進入前100的,山東最多,有15個地市,要知道廣東有21個地市呢,至少有7,8個地市在全國100開外,後面的整體說來還是有點差距的。從國家的發展戰略上看,山東這種均衡發展其實是一種方向,當然了,沒有一線城市的山東,在全國往往沒什麼影響力,比不了蘇粵京滬浙,甚至比不了川鄂,畢竟成都武漢這種城市的輻射效應很強,山東缺的是這個。


三思90


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dd1000a393e894f6d8d\

南湖燒窯匠


受儒家思想毒害,山東人思想中庸且落伍,創新能力和動力都不足,近鄰京畿之地,歷史上有山東平則天下平的說法,國家安排到山東的執政者也多是穩健風格,所以山東很難站到經濟一線省份的隊列中,只能處於中游偏上,白白浪費了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人口優勢!


光合作用的動物


我看了幾個回答,覺得不能完全解惑。歸納一下幾個梗,大家接著思考:

1、廣東發達是由於靠近港澳:為什麼呢?香港只有700萬人口,其GDP今年要被深圳超越。在將來香港別說在國內,甚至放廣東都有可能變成二線城市。不能否認改革開放早期香港對廣東有一定影響,但是這個影響早就逆轉了。現在應該說香港之所以還有發展動力,主要是因為靠近廣東吧?香港的電力、食物、水、生活用品甚至金融產品等全靠內地輸送,香港給內地提供了什麼發展動力?

2、什麼叫地理位置優越?我們常常對動不動就說某地地理位置優越,可是細想的話地理位置優越應該說它給經濟發展帶來了比較優勢吧?沿海一定比內陸有優勢?江浙滬閩粵魯等都沿海,哪些省份更有優勢?

3、說一個省有多發達,光看GDP太片面,應該看人均GDP還有人均可支配收入,要看人均壽命、生態環境、文化養份等等。廣東GDP也就比山東多出來一個市的GDP,廣東地市比山東多多了,所以平均起來山東更發達,浙江最發達。廣東發達主要體現在廣深,深圳是典型的特區,早期有政策,典型的移民城市,自由度高,背靠產業網絡完整的珠三角,面向太平洋利於向歐美的貿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