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抗战时日军很少出动坦克?

魔鬼替身1


日本那种小薄皮,就算中国军队也能轻松击毁它们。比如这种兵器机关炮,机关炮是一种能连续自动射击的小口径火炮。具体而言,指在前一发射击后,能自动连续完成下一发炮弹的装填和射击的全部动作的火炮。机关炮通常作为地面防空炮使用,必要时也可作为平射炮进行射击,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支援火炮。在欧洲国家,机关炮是一种不起眼的辅助火炮,在炮兵中并不占主要地位,但在抗战时的中国,这种不起眼的小炮却成为了中国军队击败日军装甲兵的“大杀器”。

(德国陆军的Flak30型20mm高射炮,一款非常经典的机关炮)

中国对20机关炮结缘很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便有相当数量的进口,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有二,第一是当时正值中德蜜月期,中国军队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整训军队,师承德制,自然要学习德国陆军对小口径机关炮的使用,二来是这小口径机关炮,对中国陆军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众所周知,抗战前的中国无法自产身管火炮,因此每一门火炮都是花费重金购来的舶来品,而购炮经费又有限,因此很看重火炮的一炮多用,而这种机关炮恰恰满足了当时中国军队的需要,机关炮可高射可平射,又不需要汽车牵引,马匹可以托载可以牵引,而火炮威力又大,除了对付没有什么防护的飞机外,对早期坦克也有相当的杀伤力,这种多用途的火炮自然为火炮匮乏的中国所看中。

(麦德森20机关炮,这是中国军队装备最多的机关炮,也是抗战时的中国少有的可自产的身管炮之一)

在自身不俗的实力和德国顾问的力推下,中国军队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机关炮革命”,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中国军队一共进口了260余门20毫米机关炮,主要有三个型号,瑞士的欧力根,意大利的伯来达,德国的苏罗通,这三种火炮大同小异,在当时是很优秀的机关炮,除了高炮兵和军事院校配发若干20机关炮外,其余火炮以每连6门为单位配发各个步兵师。

(九四式轻装甲车,在中国军队机关炮面前,只有挨打的份)

(被中国军队缴获的日本八九式战车)

抗战开始后,20机关炮也随之投入到各个战场上作战,并给与日本坦克以沉重的打击,日军当时主要的坦克是89式坦克,这款坦克防护很差,最厚处只有17毫米,因此在实战中经常被中国军队的机关炮压制,在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充分发挥机关炮稳准狠的优势,在台儿庄一战中,一口气击毁了日军战车队的4辆89式中战车和1辆94式装甲车,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些战车有三辆尚且完好的被中国军队缴获,并运到后方展览,而日军参战的战车队因为损失巨大只得灰溜溜的撤退到后方,此后再未投入到一线作战。而机关炮继续在中国军队中服役,此后陆续参加了如武汉,长沙等会战,并继续给于日军以痛击,值得一提的是,抗战时期,中国曾仿造过机关炮,1944年,位于重庆的第21兵工厂经过半年的潜心研究,仿造出麦德森20机关炮供部队使用,除了火炮外,弹药亦曾生产,1940年兵工厂研制出可通用于各类20炮的新型炮弹,抗战时期累计制造多达80万发,有效的解决了部队炮弹的供应,也是机关炮可在艰难的抗战中所持续作战的重要支撑。所以日本不敢多出动坦克部队就很清楚了,因为实在太差。

参考资料:《中日装甲兵全史》《抗战时期国军武器装备》


战争史


第一,对敌不同,日本人进攻的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岛屿交通落后,不像欧洲德国的闪电战,在欧洲的各个工业国家展开,用机械化部队抢占交通线交通枢纽来切割敌人,而日本在地域广大的东亚没有多少可用的交通线,尤其是重庆政府控制的川渝多山,东南亚尽是热带雨林,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发展不起来。


第二,资源不足,日本资源匮乏,原材料都需要从占领区运回国内制造,成本极高,而战争初期英美对日已经禁运,导致武器制造所需资源无力为继,而后期本土工业区被盟军轰炸,更难生产坦克。


第三,日本战线过长,陆军无力制造太多坦克,更多的资源需要交给海军造舰以维持海上交通线。


第四,日本陆军主要的中国战场,对战的中国军队十分落后,很少使用装甲部队,所谓美械德械的中央军只是一部分,而且大部分保存实力,并且没有多少机械化部队。而德国面对的英法波兰苏联都是有机械化部队协同作战的。而在太平洋战场,更需要的是海空力量。

第五,诺门坎战役中,虽然日军战果更大,但是日本体会到了和苏联国力之间的差距,日本的坦克面对苏军坦克十分无力,签署苏日和平条约后,日本对钢铁洪流的建设基本已经放弃。


历史区总柴


首先你也说了是抗战时期,那么就是小日本打中国的共产党军队和国民党军队了,就那时的情况而言,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没有像样的装甲部队,就算有些国民党军队有前苏联和德国进口的装甲车或轻型坦克,数量也非常有限,而且一旦出现战损,就只有就地销毁或被日军俘获,虽然这些坦克有些数据比日军坦克要高一些,但日军有数量优势,在侵华战争一开始就把中国军队的有限的坦克装甲车给完全抵消掉了,到了南京失守后,在中国的土地上基本上就再也看不见印有青天白日旗的中国坦克了。至于日军为什么很少出动坦克,那是因为坦克的作战区域所决定的,坦克的作用只限于丘陵地区或平原地区,只有在这两个区域内坦克才能完全展开发挥优势,而在山地,由于日军坦克的发动机功率不大,再加上走山路对坦克的行走装置磨损严重,对于日军来说补给线太长而且又极易被中国抗日武装攻击,像油料这些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就相对匮乏,使他们即使有坦克也只能在家里趴窝而动不了。(个人观点,欢迎指教)


渝采风


侵华日军是有坦克的,不过因为日军太过强调士兵的作用,而且对装甲车辆的认识和德国人以装甲力量为核心突击不同。日本人认为装甲车辆是对步骑兵进攻辅助和补充,加上日本岛国资源匮乏,有限的钢铁和石油资源一般都优先供给日本海军(最重要的渗碳装甲钢都拿去造军舰去了),再加上日本海军和陆军之间如仇人般的属性注定日本陆军得不到太多的资源(陆军的马鹿要什么坦克?!),所以日本坦克都做得比较小和轻薄(他们自己都称战车),也没有像苏德一样发展自己的装甲战术。

而二战日本陆军的主要作战战场是中国战场,对手是中国军队,当时中国军队战斗力很弱,值得日本重视出动飞机加坦克的也就国民政府中央军的几个徳械师,其余的地方杂牌和军阀部队,仅凭训练有素的日军士兵足够碾压之(并非我黑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而是当时武器弹药的补给都困难的情况下,重火力和弹药奇缺的八路军除了作战意志,战术素养和火力还真不如日军士兵),即使是中央军德械师,反坦克武器和反坦克经验也是奇缺,根本无法有效的遏制日军攻势。再加上中国山地丘陵很多,平原只有30%不到,不适合本来就精贵的日军坦克发挥,而中国当时没多少好公路,造成油料补给困难,反正对面国民党部队用陆军空军都能推平,坦克这东西,能不用就不用吧。


一念灿若烟华


没少出动坦克,从淞沪会战开始就有坦克掩护步兵,基本正面会战每场都有出动的。因为日本优先建造海军,所以陆军坦克资源被缩减很多,再加上国军反坦克武器匮乏,所以也不需要投入太多,所以见得就少。如果算上我军敌后山区抗战,因为山地制约,所以鬼子更少出动坦克,能见度更底了。说实话鬼子坦克也就欺负欺负咱们没好武器,那家伙碰到毛子,美帝简直就是金属棺材,老美更是缴获后连看都不看。



陇右李氏


坦克的作用只限于丘陵地区或平原地区,只有在这两个区域内坦克才能完全展开发挥优势,而在山地,由于日军坦克的发动机功率不大,再加上走山路对坦克的行走装置磨损严重,对于日军来说补给线太长而且又极易被中国抗日武装攻击,像油料这些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就相对匮乏,使他们即使有坦克也只能在家里趴窝而动不了。

当时日本的经济还不够强大,海军建设花去了大量的经费,陆军自然就无法装备大量的坦克。


爱市场


谢邀。首先,当时日本的经济还不够强大,海军建设花去了大量的经费,陆军自然就无法装备大量的坦克;其次,日本陆军没有大量使用坦克的观念及战术;第三,日军后勤能力无法保障;最后,日军还是在合适的场合用了坦克的,如与苏军的战斗,与国军的大战役中。中国当时道路较差,不太适合过多坦克。对八路的话,没必要用坦克,效果也不好,老看抗日神剧的话,日军坦克很难见到。再说,那玩意的道具难整,能不用就不用,省事省钱,呵呵。


众人的黄昏


小日本的军队是很厉害的,他们才多少人啊!我听我的姥爷讲过他打鬼子的故事,说他原来是一个民兵,那时候的民兵也是非常厉害的,说是他发现了一队鬼子,一个人就在青纱帐里瞄准了一个鬼子,啪的一枪,然后扭头就跑,他是跑了,可是其他的民兵,听到了枪声都赶了过来,等到晚上了,我姥爷又回去了,在一看,小日本的衣服都给扒光了,你想想那个时候,这个仗是怎么打的了,那个时候机枪是非常少的,鬼子一旦拿这机枪出来扫荡,我们都是顶不住的,我们是没有机枪的。别说坦克和大炮了?


天宫智慧号


,谁告诉你日军很少出动坦克的?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武汉会战,国民党大小战役上百次哪次小日本缺了坦克?别看小坦克薄薄一层,在中国缺少反坦克武器的地方就是好使,有时候对付八路军还出动一两台坦克呢?你怎么说很少用坦克呢?


恋溪123


并不是日军不想出动坦克,而是日本生产的坦克数量非常少,但是在中国战场日军那些为数不多的豆坦克却起了不小的作用,造成国军大量伤亡,中国的20MM机光炮虽然能击毁94式和95式这样的轻型坦克,但对付后期出现的97式和97改中型坦克还是很困难的,豫湘桂战役鬼子就靠着几百两97式坦克击溃汤恩伯40万大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