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的爺爺有幾個兒子,大伯二伯爲啥跑到荊蠻之地去躲避?

傳說周文王活了90多歲,他給世人的形象就是一老頭兒。

顯然,周文王年輕過,他也有父親、母親、爺爺、奶奶。

那麼,周文王的爺爺是誰?

哦,他姓姬,名亶(dǎn):姬亶。

周文王的爺爺有幾個兒子,大伯二伯為啥跑到荊蠻之地去躲避?

姬亶

歷史上的後人稱他:周太王,或者稱:公亶父,或者稱:古公亶父。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之中,有歌頌他的句子:

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周太王古公亶父做部落首領的時候,當值殷商之世,西北戎狄屢犯邠地(今陝西彬縣和旬邑縣一帶)。為此,“商小乙二十六年,古公亶父率姬姓周氏二千乘,循漆水逾梁山來到岐山(箭括嶺)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北)。豳和其他地方的自由民,視古公為仁人,扶老攜幼皆來歸附。”

古公亶父繼承了周祖遺風,致力於豳地的開發。他勤於農業,所種田地收成豐美。每年春天,他和妻子太姜親自下地,不怕勞苦,辛勤耕作。夏日暴雨傾作,他與青壯年一起,加固堤堰,疏浚河道。秋日黃葉飄零,他帶領大家收割、打碾、貯藏糧食。冬季大雪紛飛,他忙著走家串戶,訪疾問苦。

古公亶父改變了遊牧的風俗,建築城邑房屋,設立官吏,改革戎狄風俗,開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產,把民眾分成邑落定居下來,建立諸侯國,並且得到商王朝認可。據《竹書紀年》記載:“(商王)武乙六年,邠遷岐周。命周公亶父,賜以岐邑”。因地處周原,故姬姓從此稱周人,“定國號為周,粗皆國家雛形。”

周文王的爺爺有幾個兒子,大伯二伯為啥跑到荊蠻之地去躲避?

周人遷移路線

經過古公亶父率領周人的努力,使得周部落開始了最初的強盛,奠定了周人滅商的基礎。

周太王(姬亶)的家族成員是這樣構成的——

姬亶(周太王本人)

姬亶的父親:公叔祖類

姬亶的母親:不詳

姬亶的妻子:太姜

姬亶的長子:太伯(亦稱泰伯、吳太伯)

姬亶的次子:虞仲(亦稱仲雍、吳仲雍)

姬亶的三子:季歷(亦稱公季、王季、周王季)

周文王的爺爺有幾個兒子,大伯二伯為啥跑到荊蠻之地去躲避?

三兄弟

姬亶的孫子:姬昌、虢仲、虢叔(季歷的兒子)

姬亶的孫子:季簡(仲雍之子)。

呵呵,周太王的兒子並不多,一共才3個。

這麼個數量,家庭人員並不算多;可大兒子和二兒子,某一天卻突然離家出走!

什麼情況?

歷史流傳的故事是說,季歷(周太王的三兒子)和姬昌(周太王的孫子),父子倆都很賢明,特別是姬昌,得到了爺爺特別的看好,曾經預測道:“我的後代當有成大事者,大概就是昌吧?”因而,古公亶父有心立季歷為自己的繼承人,以便傳位給姬昌。老大太伯和老二虞仲知道父親古公亶父的心思,為了成全父親,他便與二弟仲雍逃奔到荊蠻之地,文身斷髮,以表示不可以繼承君位,以此來避讓季歷。

這個故事是將太伯和虞仲作為道德典範來進行宣傳的,一直是儒家塑造的正面人物。

不過,在《左傳》之中,還有另一種說法,僖公五年宮之奇對虞公說:“太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依照宮之奇的說法,太伯自己跑掉,是因不從父命,不繼承君位。反過來說,如果太伯遵從父命,便可以繼父君位。

周太王不是讓太伯和虞仲繼承君位的嗎?

原來,周太王的意思不是不要老大老二繼承君位,他不願意破壞“長幼有序”的傳統做法,但又不願放棄姬昌繼承君位的構想(他直覺姬昌一定可以發揚光大周族),因而想了個萬全之策,將君位先傳給老大太伯,再由太伯傳位給老二虞仲,之後傳給與季歷,不就可以傳位給姬昌了嗎?不過,“大伯不從”,當然虞仲也不願意,他們不願做過渡式君主;所以,姬昌的大伯和二伯,兩個人便一起出逃,自己到了荊蠻之地,開闢了一個新的國家。

周文王的爺爺有幾個兒子,大伯二伯為啥跑到荊蠻之地去躲避?

吳國地圖

太伯和虞仲建立了勾吳古國,成為吳國的鼻祖。

太伯是第一任君主,虞仲接吳太伯的班成為第二任君主,虞仲的子子孫孫成為後任君主。

不僅如此,太伯和虞仲,還避免了一件天大的禍事!

周太王的大兒二兒跑掉之後,只留下老三。老三季歷,本名歷,姓名:姬歷。在名字“歷”之前加個“季”字,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長幼次序,意思是最小、老么。殷王祖甲二十八年(前1231)季歷即位。即位後稱公季(後來周武王滅商後追尊為王季,也稱周王季)。姬歷是古公亶父第三子,他母親叫太姜。

季歷接位後,師承古公亶父遺道,篤於行義,率領部落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訓練軍隊,又與商貴族任氏通婚,積極吸收商朝文化,加強政治聯繫。在商王朝的支持下,他對周圍戎狄部落大動干戈,不斷擴張軍事實力。商王文丁時,周逐漸強盛,諸侯很多都歸順了他,商王承認季歷做西方霸主,封為“牧師”,成為西方諸侯之長,號稱西伯。

周的強大引起了商的不安。商王文丁為了遏制周族勢力,以封賞為名,將季歷召喚到殷都,名義上封為“方伯”,號稱“周西伯”,實則軟禁了一段時間後、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有說軟禁絕食死)。

周文王的爺爺有幾個兒子,大伯二伯為啥跑到荊蠻之地去躲避?

這個時候看來,太伯和虞仲的離開不挑頭,顯然避免了殺身之禍。

反觀季歷,反而有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壯了!

季歷的兒子也是三個:昌、虢仲、虢叔。

姬昌的兄弟虢仲,季歷的第二子,和弟弟虢叔(季歷的第三子),開始都是文王的卿士。周武王伐紂滅商朝後,封兩個叔叔為虢國國君。其中虢仲被封在制地(今河南滎陽),被稱作東虢,虢叔被封在雍地(今陝西寶雞陳倉一帶),稱作西虢。東西虢國在王畿的左右,作為周王室藩屏。虢叔的後裔虢公林父也被稱為虢仲。公元前655年,晉國假虞滅虢,留下了"唇亡齒寒"的的千古遺訓。

虞仲(仲雍)之子,姬姓,名簡,史稱:季簡。周文王姬昌的堂弟,周太王最小的一個孫,最終承襲父親仲雍擔任周代勾吳古國的第三任君主,季簡死後其兒子叔達繼位,繼續擔任國君並延續到春秋。

周太王的確有眼光,在他的孫子周文王的努力之下,曾孫周武王建立大周王朝。

周文王的爺爺有幾個兒子,大伯二伯為啥跑到荊蠻之地去躲避?

王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