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的爷爷有几个儿子,大伯二伯为啥跑到荆蛮之地去躲避?

传说周文王活了90多岁,他给世人的形象就是一老头儿。

显然,周文王年轻过,他也有父亲、母亲、爷爷、奶奶。

那么,周文王的爷爷是谁?

哦,他姓姬,名亶(dǎn):姬亶。

周文王的爷爷有几个儿子,大伯二伯为啥跑到荆蛮之地去躲避?

姬亶

历史上的后人称他:周太王,或者称:公亶父,或者称:古公亶父。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之中,有歌颂他的句子: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太王古公亶父做部落首领的时候,当值殷商之世,西北戎狄屡犯邠地(今陕西彬县和旬邑县一带)。为此,“商小乙二十六年,古公亶父率姬姓周氏二千乘,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箭括岭)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北)。豳和其他地方的自由民,视古公为仁人,扶老携幼皆来归附。”

古公亶父继承了周祖遗风,致力于豳地的开发。他勤于农业,所种田地收成丰美。每年春天,他和妻子太姜亲自下地,不怕劳苦,辛勤耕作。夏日暴雨倾作,他与青壮年一起,加固堤堰,疏浚河道。秋日黄叶飘零,他带领大家收割、打碾、贮藏粮食。冬季大雪纷飞,他忙着走家串户,访疾问苦。

古公亶父改变了游牧的风俗,建筑城邑房屋,设立官吏,改革戎狄风俗,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把民众分成邑落定居下来,建立诸侯国,并且得到商王朝认可。据《竹书纪年》记载:“(商王)武乙六年,邠迁岐周。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因地处周原,故姬姓从此称周人,“定国号为周,粗皆国家雏形。”

周文王的爷爷有几个儿子,大伯二伯为啥跑到荆蛮之地去躲避?

周人迁移路线

经过古公亶父率领周人的努力,使得周部落开始了最初的强盛,奠定了周人灭商的基础。

周太王(姬亶)的家族成员是这样构成的——

姬亶(周太王本人)

姬亶的父亲:公叔祖类

姬亶的母亲:不详

姬亶的妻子:太姜

姬亶的长子:太伯(亦称泰伯、吴太伯)

姬亶的次子:虞仲(亦称仲雍、吴仲雍)

姬亶的三子:季历(亦称公季、王季、周王季)

周文王的爷爷有几个儿子,大伯二伯为啥跑到荆蛮之地去躲避?

三兄弟

姬亶的孙子:姬昌、虢仲、虢叔(季历的儿子)

姬亶的孙子:季简(仲雍之子)。

呵呵,周太王的儿子并不多,一共才3个。

这么个数量,家庭人员并不算多;可大儿子和二儿子,某一天却突然离家出走!

什么情况?

历史流传的故事是说,季历(周太王的三儿子)和姬昌(周太王的孙子),父子俩都很贤明,特别是姬昌,得到了爷爷特别的看好,曾经预测道:“我的后代当有成大事者,大概就是昌吧?”因而,古公亶父有心立季历为自己的继承人,以便传位给姬昌。老大太伯和老二虞仲知道父亲古公亶父的心思,为了成全父亲,他便与二弟仲雍逃奔到荆蛮之地,文身断发,以表示不可以继承君位,以此来避让季历。

这个故事是将太伯和虞仲作为道德典范来进行宣传的,一直是儒家塑造的正面人物。

不过,在《左传》之中,还有另一种说法,僖公五年宫之奇对虞公说:“太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依照宫之奇的说法,太伯自己跑掉,是因不从父命,不继承君位。反过来说,如果太伯遵从父命,便可以继父君位。

周太王不是让太伯和虞仲继承君位的吗?

原来,周太王的意思不是不要老大老二继承君位,他不愿意破坏“长幼有序”的传统做法,但又不愿放弃姬昌继承君位的构想(他直觉姬昌一定可以发扬光大周族),因而想了个万全之策,将君位先传给老大太伯,再由太伯传位给老二虞仲,之后传给与季历,不就可以传位给姬昌了吗?不过,“大伯不从”,当然虞仲也不愿意,他们不愿做过渡式君主;所以,姬昌的大伯和二伯,两个人便一起出逃,自己到了荆蛮之地,开辟了一个新的国家。

周文王的爷爷有几个儿子,大伯二伯为啥跑到荆蛮之地去躲避?

吴国地图

太伯和虞仲建立了勾吴古国,成为吴国的鼻祖。

太伯是第一任君主,虞仲接吴太伯的班成为第二任君主,虞仲的子子孙孙成为后任君主。

不仅如此,太伯和虞仲,还避免了一件天大的祸事!

周太王的大儿二儿跑掉之后,只留下老三。老三季历,本名历,姓名:姬历。在名字“历”之前加个“季”字,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次序,意思是最小、老幺。殷王祖甲二十八年(前1231)季历即位。即位后称公季(后来周武王灭商后追尊为王季,也称周王季)。姬历是古公亶父第三子,他母亲叫太姜。

季历接位后,师承古公亶父遗道,笃于行义,率领部落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训练军队,又与商贵族任氏通婚,积极吸收商朝文化,加强政治联系。在商王朝的支持下,他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扩张军事实力。商王文丁时,周逐渐强盛,诸侯很多都归顺了他,商王承认季历做西方霸主,封为“牧师”,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号称西伯。

周的强大引起了商的不安。商王文丁为了遏制周族势力,以封赏为名,将季历召唤到殷都,名义上封为“方伯”,号称“周西伯”,实则软禁了一段时间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有说软禁绝食死)。

周文王的爷爷有几个儿子,大伯二伯为啥跑到荆蛮之地去躲避?

这个时候看来,太伯和虞仲的离开不挑头,显然避免了杀身之祸。

反观季历,反而有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壮了!

季历的儿子也是三个:昌、虢仲、虢叔。

姬昌的兄弟虢仲,季历的第二子,和弟弟虢叔(季历的第三子),开始都是文王的卿士。周武王伐纣灭商朝后,封两个叔叔为虢国国君。其中虢仲被封在制地(今河南荥阳),被称作东虢,虢叔被封在雍地(今陕西宝鸡陈仓一带),称作西虢。东西虢国在王畿的左右,作为周王室藩屏。虢叔的后裔虢公林父也被称为虢仲。公元前655年,晋国假虞灭虢,留下了"唇亡齿寒"的的千古遗训。

虞仲(仲雍)之子,姬姓,名简,史称:季简。周文王姬昌的堂弟,周太王最小的一个孙,最终承袭父亲仲雍担任周代勾吴古国的第三任君主,季简死后其儿子叔达继位,继续担任国君并延续到春秋。

周太王的确有眼光,在他的孙子周文王的努力之下,曾孙周武王建立大周王朝。

周文王的爷爷有几个儿子,大伯二伯为啥跑到荆蛮之地去躲避?

王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