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和非體制內工作到底誰好?答案讓很多人驚訝!

1.

體制和非體制內工作到底誰好?答案讓很多人驚訝!

小的時候,我聽家裡面的老人說,過去在肉鋪子賣肉的人都很好找對象。有這種工作的人基本上是相親成功率百分之九十。

為什麼呢?

過去物資短缺,家裡面的孩子又多,人們的日子都很窮。平時吃飯油水少,這樣人們排隊買肉的時候都喜歡買肥一點的肉,不愛買純瘦肉。

有時候排了老長的隊,等了很長的時間,到自己後發現都剩瘦肉了。那也只會選擇重新排隊。

說到這裡,應該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肉鋪子賣肉是香餑餑的工作了。

首先,過去都是國營單位,肉鋪子也不例外。在肉鋪子賣肉的又有點小權利,他們知道哪塊肉好,哪塊不好,自然就能決定給誰肥,給誰瘦。

你瞅瞅,工作是鐵飯碗,還有點小權利,這樣的人能不吃香嗎!

前央視主持人張泉靈在一次演講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朋友的爺爺讓他放棄現在的工作去考家鄉環衛局的環衛工人,月薪2000元,給上保險,但這個崗位是給編制的。

千萬別覺得這很可笑,要知道在哈爾濱招環衛工這個崗位時,報名人數幾千人,其中二百多個人都是本科學歷,甚至還有碩士生。

說實話,這樣的事情如果是發生在過去,我覺得也正常,畢竟大環境影響。

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即便是現在,有這種想法的人依然很多。 他們不僅僅是父母,爺爺那一輩的人,還有很多是年輕人。

在他們看來,體制內這三個字的意義十分重大,不僅意味著有保障,更意味著有社會地位。

甚至有人認為,只有鐵飯碗才是正經的工作。

我的一個朋友,自己創業,收入很不錯。父母都很著急她的婚姻大事,於是四處託人給她介紹對象。 有一次,她實在是推脫不了就答應見見,沒想到男方這邊卻拒絕了。原因是因為男方家人認為她沒有工作。

準確的說是她沒有體制內的工作。

為什麼有的人那麼在乎體制內的工作呢?

其實,人們真正關心的是體制背後的東西,或者說是人們認為體制內能夠給他們帶來的東西,那就是保障。

在太多人眼裡,體制內的工作才穩定,有保障,才能給人安全感。

在過去,人們都覺得國企是鐵飯碗,可是,90年代的國企改革大潮中,有多少國企破產,有多少工人下崗呢!

事實上,一勞永逸的保障和安全感根本就不存在。

2.

體制和非體制內的工作到底誰好?

在這裡我說一下個人的看法。

說實話,我沒有那個閒心去比較到底誰好。

因為,工作體制與否,其實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如何安排自己的業餘時間。

處理好這兩個問題,我相信你才會真正有安全感,也必然能夠真正過上穩定,有保障的生活。

前一段時間,唐山某地的收費站大姐上了熱搜,這源於一段視頻。

原來,唐山城市路橋所有收費站停止收費,一些收費員自然就被遣散了。

曝光在網上的視頻就是一些收費員找領導理論時的情景。

其中一位收費員說,當初進收費站是花了錢的,現在一句話就不管員工死活了。

還有一位收費員表示,我除了收費什麼都不會,找不到工作。

視頻曝光在網上後輿論譁然,可是,這難道不是對我們每個人的提醒嗎?

體制和非體制內工作到底誰好?答案讓很多人驚訝!

時代一直在變革,體制轉型,技術革命,這一切都在悄悄的發生著。

這裡沒有原地踏步。

不進必退!時代拋棄你的時候真的不會跟你打招呼。

體制和非體制內工作到底誰好?答案讓很多人驚訝!

每個人都是充電的小超人,電量就是我們的安全感。

沒有一直有電的電池,也沒有一直滿格的安全感。

只有讓自己處於學習區中才能不斷地擴大自己的舒適區,舒適區一直擴大,你才能一直有安全感,這是最好的“充電”方式。

只有能力提高了,你才會變得更強大,你才能在風險來臨時處變不驚,有效的解決問題。

A.勇敢的接受變化和打擊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對的,有利也有弊。全看自己如何看待和應對。

困境打擊也是如此。

它有不好的一面,往往打的我們措手不及。但其實也有對我們有利的一面,它是對我們的一個警告和提醒,告訴我們該注意了,否則後果嚴重。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她告訴我說,她的父母很早就下崗了,當時她和姐姐還小,弟弟剛出生,她的父母拖家帶口來到北京,從練攤開始打拼,現在,她的爸媽在北京已經有了兩個實體店,經濟條件很好。

我們在風險變化來臨時,可以哭的驚天動地,但內心一定要有希望,明白這對於你來說也是一個絕佳的成長機會。

因為正是這個變化和打擊,才讓你卸下原來的包袱,擁有了之前不曾擁有的勇氣,關注到之前沒有注意的事情,積累到了之前沒有的經驗。你在失去的同時也在收穫。它們都為你你日後絕處逢生,實現逆襲打下了基礎。

B.做一個終身內容輸出者

time之前鼓勵大家一定要做個終身學習者。但是,現在,我更鼓勵大家做個終身的內容輸出者。

終身內容輸出是終身學習的升級。

我發現,很多人也覺得自己一直在學習,但是這類人有兩個問題:

一個問題是他們的學習不夠系統,缺乏計劃和紀律。

他們的學習過於表面和碎片化,千萬不要認為學習就是聽聽得到的音頻專欄。你要明確自己要學習哪方面的知識技能,學到什麼程度和水平,每天學習多少,此乃計劃性。

你更要保證自己在制定了計劃之後真正有效的去做,去思考,不斷地提高學習質量,此乃紀律性。

另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只是在輸入,卻沒有消化和輸出。

缺乏消化和輸出的學習其實並不是學習,因為知識其實並沒有過腦子,也沒有在你的大腦中形成知識體系,更沒有指導實踐。

正是這兩個問題導致很多人雖然一直在學習但是卻沒有成長。

因此,time建議大家去做一個終身的內容輸出者。

要學習,必須要求自己有輸出。輸出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內容輸出,一部分是行動輸出。

這才是真正的評價標準,而不是你讀了多少書,學了多少課程。

舉個例子。

我之前在聽得到的音頻專欄時,看似聽懂了,但如果沒有輸出的壓力時,其實很多內容是不過腦子的。這樣的學習是無效的。

然後我就調整為聽完後就寫,逼著自己先複述,再寫感想,然後找到關鍵詞,關鍵內容後進行內容鏈接和搜索補充,然後再進行復述,感想。

我的這個做法就是做內容輸出的其中一個方法。

說白了,就是在學習的時候,要把自己想象成老師,然後用自己的話將剛學到的東西給講出來。為了將新知識講透徹,你就必須要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經歷,通過搜索獲取更多的數據案例等,這個時候你就不是在被動的獲取知識,而是成為主人,主動去收集,主動去思考,主動去表達。

行動輸出的話,就是學習後應用在實踐中,看看對自己的實踐有什麼幫助,並如何落實。

比如,我之前講過微習慣養成法,很多人都說看了之後很有收穫,但這個收穫只是在思想上。這還遠遠不夠,你還要思考,微習慣養成法如何用在實踐中,如何用。

只有學習的內容轉化成自己的知識技能,指導自己的實踐時才是真正的學習。

C.對新現象保持好奇心並理性對待

在國內吃飯直播還未開始的時候,time就寫文章分析過韓國吃飯直播的現象,並且做過預言,這個在國內一定也會火。

有人看了後就說,這是道德的淪喪,年輕人正事不幹,就會天天玩手機,看直播,給人家打賞,這一代肯定要垮掉。

你看,這人就是對於新現象一棍子打死,並沒有理性的看待。不僅自己生一肚子氣,而且還失去了很多機會。

國內吃飯直播其實反應了現在更多年輕人的心理需求,內心寂寞孤獨無聊。

這種需求的存在也促使了能滿足他們打發時間,排擠孤苦的產品出現,國內吃飯直播只是其中一個而已。

又如,time曾經寫文章講解過通過短視頻來賺錢的商機,有些人就會說,你騙人,憑什麼做短視頻,平臺就會給你錢!平臺又不是傻子。

time其實反覆講過很多次了。

不管你是做短視頻,音頻,還是做圖文,只要你生產的內容能夠吸引用戶去看,那麼,你就能夠賺錢,平臺也會給你錢。

因為你製作的內容能夠吸引到流量,平臺只需要把用錢把你留住,流量就會來到平臺,這樣平臺和你都能夠賺錢。

我所說的這些,如果你不瞭解互聯網,必然會覺得很稀奇,甚至很不靠譜。

如果你有這種感覺,只能證明你的思想真的很落伍,再不迎頭趕上,真的就會被落很遠。

和這個社會多接觸,並不是讓你和朋友多吃飯喝酒聊天。這並不是真正的和社會多接觸。

利用網絡多去學習類社區,多去閱讀精品內容,多去接觸一直學習的人,那裡有真正的新事物,新現象。對這個保持好奇心,理性的看待,分析他們出現的原因,意義和原理,這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成為一個哪裡都有你的鍵盤俠,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批判別人。

D.想到就去做,拒絕一切藉口

經常有小夥伴問我,time老師,我想要了解一下內容創業,看看適不適合我。

我發現,現在的人經常會將“適合”這個詞掛在嘴邊,他們往往是一直處於尋找的過程中。

他們也將其作為理由。為什麼不行動,不堅持呢?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

這個理由果然夠冠冕堂皇。

體制和非體制內工作到底誰好?答案讓很多人驚訝!

《終身成長》這本書中講解了兩種思維習慣,一種是成長型思維,一種是固定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的人,崇尚努力,願意接受挑戰,認為失敗沒有好與壞,失敗只是自我提升的機會,面對失敗時,他們會更加努力提升。

固定型思維的人,鄙視努力,他們更崇尚的是天賦,認為天賦決定了高度。他們覺得,有天賦的人做事情是十分順利的。他們害怕挑戰,失敗後就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索性放棄。

可以看出,以不適合自己為藉口的人更多的是固定型思維。

當他們失敗或是進展很慢,收效甚微時就會覺得,這個不適合自己,他們應該去找適合自己的。在他們眼中,適合自己的一定是做起來事半功倍,效果顯著的。

你看,他們多天真。

體制和非體制內工作到底誰好?答案讓很多人驚訝!

事實上,一旦你踏出舒適區去學習,去適應新的節奏時,你都會感覺很不好,你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並不是在預示著你不是這塊料,或是這不適合你。僅僅只是因為你離開了舒適區,你的生理機能對變化的一種本能反應。堅持下去你就會適應。

do it。

想到就去做,別等到明天,就是現在!

3.

追求穩定和安全感這並沒有錯。這是幾乎每個人的追求。我也不例外。

肯定沒有人喜歡過顛沛流離,朝不保夕的日子。

但我們必須要明白,獲得安全感和保障的方法絕對不是依靠誰。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靠自己的能力才是最有效方法。

要想有保障,就必須要不斷地提升個人能力,就必須要讓自己一直動起來,腦子動起來,行動也要動起來。這兩個相輔相成,缺了哪個都不行。

只有動起來,運氣和機遇才會來,我們所追求的穩定和安全感才會來。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