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經濟發展中看國內新零售百態

從社會經濟發展中看國內新零售百態

任何一種業態的發展都是建立在社會經濟環境的基礎上,新零售也是如此。

中國市場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從2014年到現在,一直都是超越100%的,這意味著國內的消費環境一直保持積極的狀態,而消費水平的提升,也成為了推動零售行業發展的唯一動力,日益增長的新消費需求,則倒逼傳統零售行業進行模式改革,即新零售消費時代。

消費時代分級,打造獨特新零售格局

由於中國經濟發展不均衡,人口和階層存在較大的複雜性,地理環境對經濟的影響作用巨大,導致國內出現的消費時代其實是相互重疊、逐層遞減的。

  • 傳統零售格局混亂,新零售順勢而生

日本步入“第四消費時代”花了100年,而中國只花了30年,國內零售行業的發展之所以如此快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亂”。嚴格來說,真正意義上的零售氛圍要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開始,國內大範圍冒出便利店、連鎖超市、大賣場等零售概念,沃爾瑪、7-11、家樂福等多個零售品牌也是在90-00年代中期陸續開始擴張。

隨後而來的互聯網電商時代,更是打破了傳統零售的固勢格局,原本渠道為王,掌握代理權就能賺大錢的局面,徹底遭到推翻,線上直銷的模式也讓零售格局變得更為混亂,實體與電商即是相互依存的消費渠道,卻又是彼此敵對的競爭關係。

正所謂,每一次格局動亂就會誕生一次革命,新零售正是藉著這種混亂的局面,抓住了其中的突破點,譬如數字化體驗、供應鏈升級、渠道融合等等,繼而順勢而生,成為一個新的零售消費時代。

  • 消費分級,為新零售多業態創造機遇

如果說中國已進入新零售的第四消費時代,那麼,如今的環境下,準確理解,應該是中國一線城市已經進入新零售消費時代,高品質、高數字化、高消費需求的新零售服務優先在北上廣深杭等一線代表城市中得到落地,數字化零售體驗在一線城市的普及率高達70%,而這一比例在二線城市則為52%,降層到三四線城市之後,該比例銳減至27%左右,五六線城市則更低。

國內人口階層的分佈決定了消費節奏的差異化,同一城市出現消費分層現象,越往中心區域消費體驗越高;不同城市級別則出現消費分級現象,一二線城市逐漸步入新零售消費時代,更注重品質和體驗;三四線城市則趨於第三消費時代,個性化消費偏好逐漸取代剛需消費;五六線城市雖然停留在以家庭為中心的消費時代,但新生代的90、00後消費人群卻能通過網絡渠道,實現高級消費。

在如此分層、分級明顯的零售環境下,各個業態的多樣性、複雜性實際上為新零售的發展創造了機遇,一二線城市成功的零售模式,完全可以通過迭代,逐層、逐級、大規模複製到三四線城市,為不同的消費人群、不同的目標市場,輸送更高性價比的零售服務。

消費力轉型,促進新零售升級

零售發展的契機一定是消費環境的轉型,以往主張先儲蓄後消費的70、80後,逐級過渡為個性自由消費的85、90後,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教育水平,導致消費觀點也有著巨大的轉變,同時也促進了新零售的快速升級。

  • 個性消費:

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提升,消費者對於商品的追求不再是以剛需為主,而是強調個性化、科技感、社交感的商品,這也意味著以人為核心的零售方式將更受歡迎。因此,零售企業需要融合線上線下等多渠道數據,通過數字化升級進行消費者需求分析,並反作用於商品服務。

  • 享受消費:

消費即享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消費觀念轉變。一方面,消費渠道日益豐富,實體店、網店、微商、短視頻電商等等,意味著人們花錢的渠道也變多了,即便身處三四線城市,也能買到全球範圍內的絕大多數商品;另一方面,如今除了房子之外,人們的消費可選性非常多,這導致許多年輕消費者不願意把錢存到銀行裡,而是盡情享受消費帶來的精緻生活,譬如旅遊、健身、美容等等。

  • 超前消費:

有錢沒錢都要消費,這是享受式消費引發的一種現象,也叫超前消費。所謂超前消費,即透支未來資產,信用卡、花唄、白條、網貸、分期等等,都是鼓勵消費者進行超前消費的一種方式,這也間接提升了消費的能力檔次,儘管人們的收入有限,但消費者還是可以通過超前消費購買更多的產品、甚至是高端產品。

此外,並不是傳統零售需要改變,所以才出現新零售,而是因為人們的消費需求難以在固有的社會經濟中得到滿足,所以才會催生出更高階的新零售消費時代。而新零售消費升級則一定是建立在社會經濟的基礎上:城市化建設水平越高,消費空間越大;新消費需求越高,新零售發展則越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