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经济发展中看国内新零售百态

从社会经济发展中看国内新零售百态

任何一种业态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新零售也是如此。

中国市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14年到现在,一直都是超越100%的,这意味着国内的消费环境一直保持积极的状态,而消费水平的提升,也成为了推动零售行业发展的唯一动力,日益增长的新消费需求,则倒逼传统零售行业进行模式改革,即新零售消费时代。

消费时代分级,打造独特新零售格局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口和阶层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巨大,导致国内出现的消费时代其实是相互重叠、逐层递减的。

  • 传统零售格局混乱,新零售顺势而生

日本步入“第四消费时代”花了100年,而中国只花了30年,国内零售行业的发展之所以如此快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乱”。严格来说,真正意义上的零售氛围要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国内大范围冒出便利店、连锁超市、大卖场等零售概念,沃尔玛、7-11、家乐福等多个零售品牌也是在90-00年代中期陆续开始扩张。

随后而来的互联网电商时代,更是打破了传统零售的固势格局,原本渠道为王,掌握代理权就能赚大钱的局面,彻底遭到推翻,线上直销的模式也让零售格局变得更为混乱,实体与电商即是相互依存的消费渠道,却又是彼此敌对的竞争关系。

正所谓,每一次格局动乱就会诞生一次革命,新零售正是借着这种混乱的局面,抓住了其中的突破点,譬如数字化体验、供应链升级、渠道融合等等,继而顺势而生,成为一个新的零售消费时代。

  • 消费分级,为新零售多业态创造机遇

如果说中国已进入新零售的第四消费时代,那么,如今的环境下,准确理解,应该是中国一线城市已经进入新零售消费时代,高品质、高数字化、高消费需求的新零售服务优先在北上广深杭等一线代表城市中得到落地,数字化零售体验在一线城市的普及率高达70%,而这一比例在二线城市则为52%,降层到三四线城市之后,该比例锐减至27%左右,五六线城市则更低。

国内人口阶层的分布决定了消费节奏的差异化,同一城市出现消费分层现象,越往中心区域消费体验越高;不同城市级别则出现消费分级现象,一二线城市逐渐步入新零售消费时代,更注重品质和体验;三四线城市则趋于第三消费时代,个性化消费偏好逐渐取代刚需消费;五六线城市虽然停留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消费时代,但新生代的90、00后消费人群却能通过网络渠道,实现高级消费。

在如此分层、分级明显的零售环境下,各个业态的多样性、复杂性实际上为新零售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一二线城市成功的零售模式,完全可以通过迭代,逐层、逐级、大规模复制到三四线城市,为不同的消费人群、不同的目标市场,输送更高性价比的零售服务。

消费力转型,促进新零售升级

零售发展的契机一定是消费环境的转型,以往主张先储蓄后消费的70、80后,逐级过渡为个性自由消费的85、90后,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教育水平,导致消费观点也有着巨大的转变,同时也促进了新零售的快速升级。

  • 个性消费: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于商品的追求不再是以刚需为主,而是强调个性化、科技感、社交感的商品,这也意味着以人为核心的零售方式将更受欢迎。因此,零售企业需要融合线上线下等多渠道数据,通过数字化升级进行消费者需求分析,并反作用于商品服务。

  • 享受消费:

消费即享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消费观念转变。一方面,消费渠道日益丰富,实体店、网店、微商、短视频电商等等,意味着人们花钱的渠道也变多了,即便身处三四线城市,也能买到全球范围内的绝大多数商品;另一方面,如今除了房子之外,人们的消费可选性非常多,这导致许多年轻消费者不愿意把钱存到银行里,而是尽情享受消费带来的精致生活,譬如旅游、健身、美容等等。

  • 超前消费:

有钱没钱都要消费,这是享受式消费引发的一种现象,也叫超前消费。所谓超前消费,即透支未来资产,信用卡、花呗、白条、网贷、分期等等,都是鼓励消费者进行超前消费的一种方式,这也间接提升了消费的能力档次,尽管人们的收入有限,但消费者还是可以通过超前消费购买更多的产品、甚至是高端产品。

此外,并不是传统零售需要改变,所以才出现新零售,而是因为人们的消费需求难以在固有的社会经济中得到满足,所以才会催生出更高阶的新零售消费时代。而新零售消费升级则一定是建立在社会经济的基础上:城市化建设水平越高,消费空间越大;新消费需求越高,新零售发展则越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