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同名武將,只因一個預言,一個被司馬懿所殺,一個奪得天下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大國,人口眾多,這也就導致了很多人同名同姓。不過相同的名字,並不代表著相同的命運。例如三國時期,一共出現過兩個許攸,一個是原屬袁紹,後投曹操的謀士,最終因口出狂言而被殺害;一人則是西北割據勢力之一,曾對曹操陽奉陰奉,後被杜襲保住了性命。今天我們要說的兩個主人公,也是同名不同命的人,他們都叫牛金,而且都與司馬家族有關,但是一個被毒殺,另一個的後人卻取代了司馬氏,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對同名武將,只因一個預言,一個被司馬懿所殺,一個奪得天下

熟讀漢末三國史的讀者,應該對第一個牛金比較熟悉。他原本是曹仁的部將,因為作戰勇猛,非常得曹仁賞識。後來東吳都督率大軍攻打曹仁駐守的江陵,曹仁派牛金率三百勇士前去挑戰,無奈雙方兵力差距太大,牛金被圍困在了萬軍之中。看到這個場景,曹仁怒了,於是不顧諸人勸阻,親率數十人前去救援,正是此戰之後,曹仁才有了“飛人”之稱。曹仁敢於犯險,絕對不是為了賣弄武藝,更不是為了獲得“飛人”這一稱號,只是因為牛金值得他救援罷了,畢竟在之前的戰爭中,牛金曾多次挫傷吳軍的銳氣。

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曹仁的眼光沒有錯。曹仁去世之後,牛金成為了司馬懿帳下的一員,而且非常得司馬懿賞識。當司馬懿率軍迎戰諸葛亮的北伐之時,他曾追擊蜀出到祁山,後來更是斬殺了蜀將馬岱手下的數千人。據《三國志》記載:“蜀將馬岱入寇,司馬懿遣將軍牛金擊退,斬千餘級。”後來隨司馬懿出兵平叛遼東,他也立下了不少戰功,被封為後將軍。只不過在此之後,他就被司馬懿雪藏了,再也未能在戰場下立下功勞。說到這裡,也許有讀者會認為,這是因為他支持曹魏,反對司馬懿導致的。其實不然,他被冷落一事出自司馬懿的私心。

一對同名武將,只因一個預言,一個被司馬懿所殺,一個奪得天下

當時司馬家族已經如日中天,取代曹魏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司馬懿已經在考慮以後的事情了。然而好巧不巧的是,在公元235年,也就是平定遼東叛亂之前,甘肅張掖出土了一塊玄石圖,經解讀後,發現其中有“牛繼馬後”的預言。對於這種事情,司馬懿當然要防患於未然。不過為了保險起見,他還是請當時精通《周易》,善於卜筮的管輅(lù)進行了占卜。然而管輅給出的結果與先前的預言是一致的,這個時候,司馬懿開始不安了,他絕對不會允許有人打自己家族的主意,所以立志要將這個“牛”除掉。

一對同名武將,只因一個預言,一個被司馬懿所殺,一個奪得天下

在排查的時候,他倒是沒有費多大的力氣,因為當時有能力、有地位的牛姓人氏,只有牛金一位,所以他痛快將其毒殺了。據《晉書·帝紀第六·司馬睿傳》記載:“初,玄石圖有‘牛繼馬後’,故宣帝深忌牛氏,遂為二榼,共一口,以貯酒焉,帝先飲佳者,而以毒酒鴆其將牛金。”此處的宣皇帝就是司馬懿,這是他的孫子司馬炎登基之後,為他追加的帝號。

然而估計連管輅和司馬懿都沒想到,此牛金是冤枉的,真正取代了司馬氏的“牛”另有其人,只不過這個人也叫牛金罷了。這個牛金是西晉琅邪恭王司馬覲府中的一名侍衛統領,可能是長的比較帥,很快就被風流的琅邪恭王妃夏侯氏盯上了,兩個不但勾搭成奸,還生下了一個兒子。不過為了不出醜聞,這個孩子還是姓司馬。而這個孩子不是別人,正是東晉王朝的建立者司馬睿。《魏書·列傳第八十四·僭晉司馬睿傳》有言:“僭晉司馬睿,字景文,晉將牛金子也。初晉宣帝生大將軍、琅邪武王伷,伷生冗從僕射、琅邪恭王覲。覲妃譙國夏侯氏,字銅環,與金姦通,遂生睿,因冒姓司馬,仍為覲子。”

一對同名武將,只因一個預言,一個被司馬懿所殺,一個奪得天下

第一個牛金,為司馬家族立下了赫赫戰功,為司馬氏取代曹魏貢獻了不少力量,卻因一個預言,慘遭毒殺;第二個牛金,淫邪不堪,其子卻真正取代了司馬氏,成為了一國之君。歷史彷彿對司馬家族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不知道司馬懿的在天之靈,得知此事之後會有什麼反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