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劃定國家級紅線爲生態建設留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期,省政府印發了《江蘇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劃出我省事關未來生態格局的保護“紅線”。昨日,江蘇省環保廳召開例行新聞發佈會,對新出臺的方案進行解讀,記者瞭解到,此次劃定的“國家級紅線”,與2013年我省出臺的“省級紅線”重合度很高,但其保護標準和要求更高,管控措施也更為嚴厲。新劃定的紅線,將會推動我省綠色發展,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同時也在為生態建設留白。

優化生態安全格局

提升生態服務功能

“生態保護紅線是在生態空間範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也是保障和維護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省環保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朱德明介紹,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江蘇2013年開展省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省政府出臺《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13版規劃),共劃定15類779塊區域,其中陸域生態紅線面積2.2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省國土面積的22.23%。同時,配套實施監管考核和生態補償辦法,這幾年省財政已經安排65億元補償資金,目前,江蘇生態管控底線做的比較好。

為了使江蘇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此次江蘇的國家級紅線區域是按照環保部制定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來劃定,明確了江蘇全省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總面積為18150.34平方公里。其中,共劃定8大類407塊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總面積8474.27平方公里,佔全省陸域國土面積的8.21%。

從規劃範圍可以看出,此次規劃涵蓋全省陸地和海域空間,我省13.14%的國土面積劃入了生態保護紅線,保護了江蘇60%以上的森林(林地)生態系統和50%以上的溼地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涵蓋了江蘇省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和生態環境極敏感區。同時,將具有重要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洪水調蓄功能的區域,以及蘇北濱海溼地、洪澤湖溼地等具有重要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的區域都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形成了“一橫兩縱三區”的生態安全格局,有效保護了江蘇的生物多樣性、水資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功能,有效解決水土流失、生物生境破碎化等問題,可使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顯著增強。

增強水資源涵養

保障飲用水安全

在朱德明看來,“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此次,我省水源涵養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約為4817.50平方公里,佔全省國土面積的4.67%,涵蓋長江水源涵養、太湖水源涵養、江淮湖蕩水源涵養3個生態保護紅線分區。對比2013年出臺的《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記者發現,此次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更注重水源保護和水源涵養。

“國家紅線比省級紅線增加了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核心區和12個省管湖泊。” 朱德明介紹,這次受保護區域更多地落在地圖上標註藍色的江河湖海等“水域”內。這次我省將長江生態岸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太湖、洪澤湖、駱馬湖、高郵湖、寶應湖、邵伯湖、白馬湖等水源涵養湖泊都納入國家級生態保護紅線,並結合退漁還溼、退漁還湖等一系列生態系統修復工程,將增強區域水源地的保護、南水北調水質的保證和整體水源涵養量,保障全省乃至全國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保障人居環境安全

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記者瞭解到,此次國家級生態保護區域劃定範圍雖比省級區域面積小,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後,相關規劃要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空間管控要求,不符合的要及時進行調整。這一舉措,不僅保障人居環境安全,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更多地為生態建設留白。

紅線劃定後,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的要求進行管理,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用途。江蘇將對生態保護成效突出的地方、單位和個人加大補償力度,對造成破壞的依法依規予以嚴肅處理。同時,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是對主體功能區規劃指導下實施生態空間保護和管控的細化,從根本上預防和控制各種不合理的開發建設活動對生態功能的破壞,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為人居環境安全提供有力的生態保障,為協調區域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人口分佈、經濟佈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生態支撐。江蘇經濟報記者 張韓虹 實習生 石洪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